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44卷  第09期

工业建筑遗产评价、保护和再利用
重庆工业博物馆的概念规划和建筑设计
刘伯英, 杨伯寅
2014, 44(09): 1-6.
摘要:
为了使具有120年历史的重庆钢铁厂的命脉得以延承,在原重庆钢铁厂型钢厂旧址兴建了重庆工业博物馆。为解决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与新建创意产业园区及商业配套间的矛盾以及传统工业区单一空间与新建城市复杂功能的矛盾,通过最大化保留原工业遗存,创造标志性的、鲜明的城市景观,将旧工业园区与新城区整合成完整的多元复合的城市文化和工业博览区。它既保留了工业时代遗留的城市记忆,又使得原工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和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开发、改建,完成角色的转变,使整个区片重新获得了生命和活力。
经济平衡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沈阳红梅味精厂“抢救式”规划实践
殷健, 张晓云, 范婷婷, 李越轩
2014, 44(09): 7-10.
摘要: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需要回答好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政府利益如何不受损,即近期土地出让金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留下来的重要前提;二是开发企业利益如何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利用由被动变主动的关键;三是公众利益如何有保障,这是规划师的核心责任。从实践来看,土地收益问题是政府决策工业遗产采用"精细利用"还是"推倒重来"的关键环节。因此,应从经济平衡视角切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谋求政府、企业与市民三者共赢发展。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区更新较为剧烈的时期,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尚未成为决策者们的共识。以沈阳红梅味精厂为例,论述其"抢救式"规划实践的思路与过程,以期为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武汉青山区老工业住区的衰退机理与保护更新研究
汪洋
2014, 44(09): 11-13.
摘要:
以建筑人居环境劣化、团结户问题和地域经济性损耗等为代表,老工业住区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衰退而逐渐边缘化,同时住区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社会性衰退。以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住区为例,通过梳理"红房子"住区建设演变机理,分析提出"红房子"住区物理性衰退的表象及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的社会衰退,并提出了工业住区保护与更新的途径。
遂昌金矿遗迹的保护及矿山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翟艳
2014, 44(09): 14-17.
摘要:
介绍国内外矿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及规划原则,探索并分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倡导其在矿山建设中,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做出的努力。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保护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优秀的矿山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公园内的各类重要矿业遗迹,帮助矿业城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更新利用设计及改造研究
张希晨, 刘林
2014, 44(09): 18-2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居住观念的转变,对闲置或废弃的工业建筑进行居住型改造并投入利用已逐步被城市居民接受,其中以租赁型公寓为主要类型。通过分析旧工业建筑与公寓式住宅的特点,在分析城市中旧工业建筑公寓式改造再利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旧工业建筑公寓式更新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住宅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与途径,从户型、空间利用、设施更新以及工业化建造等方面探索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更新利用的设计方法。
德占时期青岛工业遗产与青岛城市历史景观
钱毅, 任璞, 张子涵
2014, 44(09): 22-25.
摘要:
首先对青岛城市历史景观的组成及其建成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揭示目前针对青岛城市历史景观各建成环境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的不平衡,继而对作为青岛城市历史景观要素的青岛德占时期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分类梳理,意图推动青岛德占时期工业遗产的研究,促进青岛城市历史景观全面、整体的研究与保护。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旧厂房改造方案遴选中的应用
武乾, 郑德志, 王冲
2014, 44(09): 26-29.
摘要: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改造方案决定了改造价值的实现,选择出实现最大价值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以价值因素为导向,通过将价值因素分层量化建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利用模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改造方案进行评价、整理和排序。通过将模糊性、不确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得到方案的前后排序,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此方法是方案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易于拓展应用于相似的决策中。
延边林业区建筑的改造设计
林金花
2014, 44(09): 30-32.
摘要:
森林资源丰富的延边,从近代到1980年代,在林业方面一直是龙头企业,带动了延边地区的经济。可是100多年的肆意开发,森林资源枯竭,导致原有林业工厂的倒闭或转型,从此近代开始形成的林业建筑厂房和设备、铁路,只部分存在,有的消失的荡然无存。因此,通过和龙林业局的调查,分析目前延边地区林业建筑的状况,为将来林业建筑的保存和利用打下基础。
英国工业遗产的评价认定标准
青木信夫, 徐苏斌, 张蕾, 闫觅
2014, 44(09): 33-36.
摘要:
制定中国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指导未来将逐渐开展的全国工业遗产系统普查与认定,是当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中亟需探索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英国是世界工业遗产大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较为成熟,通过对英国工业遗产的评价认定标准进行详细研究,为中国工业遗产认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英国新拉纳克世界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与管理方法
朱蓉, 吴尧
2014, 44(09): 37-39.
摘要:
世界工业遗产地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国际性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通过对英国新拉纳克世界工业遗产地开发的代表性实例分析,从整体性设计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世界工业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世界工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发展思路。
秦巴山区生土民居的继承和发展策略研究
许娟, 霍小平
2014, 44(09): 40-44.
摘要:
针对生土民居发展脆弱的问题,以秦巴山区青木川地区的生土建筑为例,通过现状调研分析,运用现代技术及理论,剖析了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特征,总结了继承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的特色、生态建造经验及生态适宜性技术,以期对研究其他地域的山区生土建筑发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计算模型研究
王英俊, 梁兴文, 李方圆, 王海
2014, 44(09): 45-50.
摘要:
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复杂,修正斜压场理论和斜压杆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前人对斜压杆机制和软化桁架机制的研究,提出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新计算模型,即斜压杆机制和软化桁架机制承担的水平剪力按一定比例组合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计算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还可以验算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水平配箍率。将国内外82个试件的节点最大剪应力试验值与该方法所得的节点最大剪应力计算值比较得出:均值为1.154,变异系数为0.131。较试验值与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值之比结果相比,离散性较小,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钢板笼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曾志兴, 李飞, 梁扬滨
2014, 44(09): 51-55.
摘要:
钢板笼混凝土(Prefabricated Cage System,PCS)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有着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延性好和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构件中,是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对4根不同特征值的钢板笼混凝土短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得出: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轴压破坏特征与钢筋混凝土柱基本相同;钢板笼混凝土柱的延性要优于钢筋混凝土柱,在箍筋断裂时延性提高最大可达49.2%;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耗能比钢筋混凝土柱好,耗能可以提高73.5%;钢板笼混凝土中纵筋受力与其配置位置有关。
预应力预制框架节点修复机理试验研究
蔡小宁, 孟少平, 孙巍巍
2014, 44(09): 56-61.
摘要:
基于工程可修复及震后快速修复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预应力预制框架节点形式(PTED节点)。为了研究PTED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节点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在耗能角钢上,梁、柱构件及预应力筋基本保持弹性,卸载后节点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残余变形小。基于PTED节点的自复位功能及损伤集中的特点,提出PTED节点的修复机理和修复方法,即震后利用预应力筋的回弹复位功能使结构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更换受损角钢完成修复。为了验证修复机理的正确性和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对修复后节点重新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后节点的抗震能力与原节点基本等同。
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运转引起的楼面振动测试及分析
王蕊, 郭昭胜, 崔娟玲
2014, 44(09): 62-67.
摘要:
对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运转导致的楼面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得到了振动设备的扰力、频率、隔振支座的工作性能以及楼面强迫振动响应的规律。基于现场测试结果,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4种不同工况下楼面的强迫振动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梁板结构的振动和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楼面振动响应在布置振动设备的框架区格内较大,框架梁上测点的振动响应明显小于次梁;振动响应沿楼面纵向测点迅速衰减,并可将多台振动设备的综合振动效应视为单台振动设备振动效应的线性叠加;强迫共振是引起楼面较大振动的内在原因。利用简化连续正交各向异性板模型和结构自振频率灵敏度分析技术快速地获得了结构刚度的最佳修改位置和修改量。最后,采用有限元模型,经试算提出了合理经济的楼板减振处理方案。
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黄炜, 张敏, 张程华, 蒋小平, 侯莉娜
2014, 44(09): 68-73.
摘要:
目前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采用的"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业主对建筑结构性能目标的个性化要求。将结构特有的三道抗震防线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框架相结合,分别以三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值对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量化。以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等截面剪切型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结合位移反应谱提出其基于位移设计的具体步骤,并对实例进行了三个性能目标下的设计计算。算例表明:提出的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性能水平进行设计计算,简单实用。
长期持荷后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在重复荷载下的变形性能
韩全吉, 王守恒, 朱海堂, 高丹盈, 崔海波
2014, 44(09): 74-77.
摘要:
为了研究经历长期持荷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7根BFRP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分析BFRP筋配筋率、钢纤维体积率以及加载水平等因素对梁的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次卸载、加载循环后,受力BFRP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没有发生退化;荷载水平、钢纤维掺量及BFRP筋配筋率对BFRP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加载-卸载挠度曲线及挠度恢复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BFRP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具有较高的变形恢复能力和良好的抗重复荷载性能。
矩形充气膜结构的火灾温度场及烟气分布
申跃奎, 王张萍, 彭成波, 吴波
2014, 44(09): 78-82.
摘要:
针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矩形充气膜建筑,利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模拟其用于公共建筑时的火灾温度场分布特性和烟气流动规律,为人员安全疏散和进一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依据。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疏散门和风扇打开可有效降低室内及膜面热环境温度,结构不易发生倒塌破坏,且通风口位置对膜面温度有一定影响。由烟气流动规律可知:通风口打开,热烟气非均匀下降,垂直平面内无明显层状分布特性,室内能见度迅速降低;通风口位置对风扇口附近及火源周边水平烟气流动有较大影响。
压力分散型挡土墙受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吴建清, 张崇高, 宋修广, 张宏博
2014, 44(09): 83-87.
摘要:
为揭示压力分散型挡土墙受力特性,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设土压力盒、百分表和应变片等监测仪器,测得高填土荷载下压力分散型挡土墙位移、基底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锚杆受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填土增高,挡土墙有外倾趋势,使得基底外侧压力较内侧增大;锚杆的空间遮蔽效应显著;侧向土压力呈反S型曲线分布;锚杆端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锚杆中间位置剪应力最大。
明挖基坑对周边地表及建筑影响的实测分析
吴朝阳, 李正农, 蒋彪
2014, 44(09): 88-96.
摘要:
对长沙某二元结构土层中一个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周边建筑情况、基坑施工及监测方案;然后,分析连续墙的侧移和坑外沉降,并重点分析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的历程和特点。与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的沉降相比,高层建筑的沉降受周边连续墙的施工和坑内降水的影响很小;建筑物的沉降小于邻近地表沉降,且出现了转动和隆起;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与建筑的长宽比、距基坑的距离呈一定的正比关系。
重庆码头大直径深嵌岩短桩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
何春林, 龚成中, 陈亚东
2014, 44(09): 97-100.
摘要: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由于山区场地条件的限制,大直径深嵌岩短桩在工程中得到了使用,但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相应的原位试验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采用对顶法对重庆码头大直径深嵌岩短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包括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以及桩身弯矩及剪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深嵌岩短桩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基本呈直线分布,增加桩长对改善其水平受力性能较为有利;从桩土的侧向变形来看,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填土处,表层处土体的密实度及桩径大小对侧向变形影响较大;从桩身的内力分布来看,桩身弯矩在距离地表6 m处最大,最大剪力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
钢纤维、硅粉再生骨料混凝土钢筋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李超飞, 苏有文, 詹妮, 马倩雯
2014, 44(09): 101-105.
摘要:
采用正交的试验方法,通过对84个试件的拉拔试验来探讨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锚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截面形状对黏结锚固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2)自由端滑移值滞后于加载端的滑移,而且滞后因素主要与锚固长度、钢筋直径有关;3)再生粗骨料掺量为30%拉拔试件达到极限黏结力所用时间相比普通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掺量为50%的试件所需时间较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4)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随着混凝土保护层的增加而提高,随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减弱。
聚乙烯醇纤维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姜睿, 董香军, 刘鑫
2014, 44(09): 106-109.
摘要:
探讨纤维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配制出不同纤维含量的聚乙烯醇(简称PVA)纤维高强混凝土,分析纤维体积含量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劈拉强度以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并且绘制PVA纤维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PVA纤维可以显著提高高强混凝土的劈拉强度,从而有效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因此PVA纤维是一种可用于混凝土改性的优良材料。
单盐侵蚀与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宿晓萍, 张利, 郭金辉
2014, 44(09): 110-113.
摘要:
吉林省大安市是东北典型的季冻土分布区,也是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境内的土壤中易溶盐组分以HCO3-(CO2-3)、Na+含量较多,Cl-、SO2-4次之,还有少量的Mg2+、Ca2+、K+等。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的易溶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复合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的单盐-冻融循环对比试验,总结出在冻融交替作用下,硫酸盐、氯盐与碳酸氢盐对混凝土材料腐蚀破坏的特点、规律,并进一步对混凝土的盐冻破坏机理进行分析。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李彬彬, 王社良
2014, 44(09): 114-118.
摘要:
通过取代率、配筋率、砖粒含量、硅粉含量及多元混杂纤维含量共5种参数的变化,设计了13根梁构件并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中配筋率明显影响受弯梁的抗弯承载力;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受弯承载力并未降低却反之提高;而硅粉、混杂纤维与活性矿物料复合作用能有效改善弯曲性能;而适当的砖粒含量由于大孔隙吸水性强的特点间接降低了再生骨料混凝上中的水灰比,从而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抗弯性能。
一种混凝土养护的新技术
丁钟, 王新, 刘聆东, 张润
2014, 44(09): 119-121.
摘要:
介绍一种新兴的混凝土养护技术,并通过比较传统的混凝土包覆洒水、养护剂养护等方法,显示出该新技术在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改善混凝土外观和表面密实度、降低表面孔隙率和透水率等方面的特点,说明该技术不但好于已有养护剂养护的效果,更比传统的包覆洒水养护方法,节水环保、省人工维护,提高效率。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调整高速公路不均匀沉降中的应用
刘杰, 毛爱民, 宋亮, 戴启权
2014, 44(09): 122-152.
摘要: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高速公路,由于预压时间不足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通车后高速公路日沉降速率过大,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减小路基的剩余沉降,采用对路基横向引孔,并换填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处置;处置后路基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剩余沉降明显减小,避免了因封锁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室内试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其在已通车高速公路处置沉降中的应用,通过换填,路基荷载从74.2 kPa减至69.8 kPa,试验段月沉降速率减小50%左右,剩余工后沉降减小70%以上。
综述
薄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自修复材料的应用现状
吴杰, 王俊
2014, 44(09): 126-130.
摘要:
大跨度薄膜结构由于积雪、台风和冲击等恶劣荷载条件而大量破坏,有必要研究适用于薄膜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从薄膜结构独特的力学特性和施工工艺出发,明确其监测需求、技术难点等,分析黏贴于薄膜基材的传感器和无源无线传感技术,用于构建大表面积薄膜结构的新型健康监测系统。针对薄膜结构在服役中出现的小型损伤,介绍自修复薄膜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实现自我修复功能和薄膜结构的智能化提供参考。
风荷载作用下建筑钢结构人体舒适度限值探讨
邹浩, 舒兴平
2014, 44(09): 131-138.
摘要:
在钢结构设计中,由于振动而引起的人体舒适度问题不可忽视。国内对钢结构适用性验算主要侧重于验算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侧移是否满足建筑设计标准限值的要求,对结构的人体舒适度问题关注较少。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对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人体舒适度限值也缺乏相关规定。针对此现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人体舒适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介绍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回顾和比较各国和各地区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人体舒适度的条文内容,探讨目前建筑钢结构人体舒适度限值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建筑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建议采用的舒适度限值,为《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现代钢结构
四川稻城亚丁机场航站楼风洞试验研究
潘毅, 李玲娇, 马存明, 罗楠
2014, 44(09): 139-144.
摘要:
四川稻城亚丁机场航站楼造型独特,处于高海拔地区,对风荷载作用较为敏感。现采用1∶100的刚性测压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取得了24个风向角下结构表面测压点的分区体型系数、平均风压系数和位移风振系数,并详细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位移风振系数和风荷载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意风向角下,结构各区域的平均风压系数大多为负值,风荷载以负压为主;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较稳定,只有顶盖中心等区域,平均风压系数和位移风振系数均较大,其等效风荷载较大,需进行受力校核。
风荷载下轻钢厂房新型墙面系统的试验研究
朱思宇, 杨彬, 丁毅, 宋晓光, 张其林
2014, 44(09): 145-149.
摘要:
提出一种适用于轻型钢结构厂房的新型无檩墙面系统。分别对此系统在无外部墙面板时风吸力作用下以及在有外部墙面板时风压力作用下进行试验研究。描述了试验概况和试验过程,得到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力曲线以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与传统墙面系统相比,此新型无檩墙板系统不仅可以达到承载力要求,而且在保温构造方面施工方便。
梁柱翼缘连接焊缝对节点脆断特征的影响
刘芸, 王燕, 周翾, 宋永杰
2014, 44(09): 150-155.
摘要:
为研究钢结构梁柱翼缘连接焊缝对侧板加强型节点发生断裂可能性的影响,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基础上,对指定路径的断裂指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针对有无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两种节点所对应的开裂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认为梁柱翼缘连接焊缝对导致节点根部发生脆断的可能有一定影响。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异形节点破坏机理及受力性能研究
王超群, 白国良, 王博, 朱佳宁, 李红星
2014, 44(09): 156-161.
摘要:
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分散剪力墙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体系中存在着大量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异形节点,该类节点属于变柱、左右梁高不等且存在错层的异形节点,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该类节点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节点破坏过程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4个特征阶段,最终均发生柱端塑性铰破坏。在强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结构相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后期变形和承载能力。该类异形节点的受力机理可以通过斜压杆模型与钢桁架模型解释。
鉴定·加固·改造
温差对预应力碳纤维材料板加固桥梁结构的应力损失分析
李知兵
2014, 44(09): 162-165.
摘要:
在不同温度下对预应力碳纤维(CFRP)板加固的桥梁进行观测;分析温差对预应力CFRP板的应力损失;通过大量的数据拟合了CFRP板应变差与温差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
某优秀历史建筑检测鉴定及加固
周志云, 詹亚伟, 杨珏, 杨飞, 韩明珍
2014, 44(09): 166-171.
摘要:
某优秀历史建筑,因已使用80余年,存在明显结构老化、损伤,需要进行加固并重新装修。对原有建筑进行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基本符合我国现行各项规范要求。基于结构原有钢构件锈蚀、保护层剥落和抗侧力不足等实际情况,制定加固改造设计方案,提出增加剪力墙并对其下基础进行加固、外粘钢法和粘贴碳纤维布补强原有型钢梁、柱的加固措施,对加固改造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验算分析,施工时采取沉降观测,改造效果良好。
国外科技交流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迪
李卫, 费凯, 黄筱珍, 张叶青
2014, 44(09): 172-176.
摘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找出一条既具备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中国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