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42卷  第6期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开发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创新载体——马鞍山市花山软件工业园规划方案
莫洲瑾, 滕美芳
2012, 42(6): 1-4,28.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1
摘要: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以马鞍山市为例,分析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并以花山软件工业园规划为例,从城市、空间、活力、生态、人本角度阐述了软件工业园建设的规划创新理念、实践现状、前景展望和存在问题。
工业厂区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华泰集团安恰厂区规划及单体设计
王益
2012, 42(6): 5-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2
摘要:
工业厂区建筑设计缺乏地域特色会造成视觉的千遍一律。以华泰集团安恰厂区规划及单体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设计手法与要素和设计中的企业文化表达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工业厂区建筑设计中表达地域性,为设计师设计工业厂区建筑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平顶山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王峰玉, 吴怀静
2012, 42(6): 8-11,14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3
摘要: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演化,开发区普遍面临着功能转型和空间重构。结合平顶山市高新区的规划实践,以构建复合型城市功能区为目标,针对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功能、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从区域层面、园区层面和局部尺度层面分别探讨开发区的规划对策。
老产业的新生命——捷克比尔森古泉啤酒厂更新对我国工业遗产更新的启示
郑越, 张昕楠, 唐浩
2012, 42(6): 12-15.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4
摘要:
通过捷克比尔森古泉啤酒厂更新的实例研究,总结出通过工业遗产更新的方式将衰落的传统产业重新激活,以带动地区产业复苏,并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方法,即:运用遗产保存与文化传承、遗产旅游与经济反哺、新工艺与活化利用等更新理念,以及采用原真性修复、新旧空间及功能的融合、厂区景观改造等更新手段。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更新,特别是现存传统产业及相关的工业遗产的更新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工业遗产在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再利用
张希晨, 徐丽燕, 万骞
2012, 42(6): 16-19.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5
摘要:
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工业建筑遗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文化和经济价值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再生,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以无锡西水东这个住宅开发项目为蓝本,通过对西水东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分析与总结,探讨住宅项目中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能性与再利用的策略,明确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记忆的积淀、城市生机魅力的保持以及对城市文化复兴的科学意义。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原则、模式、元素及设计实践
张冰, 戴航, 孟霞
2012, 42(6): 20-24,82.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6
摘要:
总结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原则、模式以及可再利用的工业元素。通过一个设计案例的实践体现这些原则、模式,以及元素的具体运用。
传承与再生——中国矿业大学废弃锅炉房改造设计
王莎莎
2012, 42(6): 25-28.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7
摘要:
因低碳节能环保要求,为中国矿业大学冬季供暖服务了几十年的锅炉房于十余年前被关闭,闲置已久。锅炉房富有工业气息的建筑造型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承载着矿大人许多的记忆。现对其加以修缮改造,赋予建筑新功能,使其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办公场所。改造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与新工艺,并引入了绿色建筑理念,力求将锅炉房改造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低碳生态的建筑。
西南三线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蒲培勇, 唐柱
2012, 42(6): 29-33.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8
摘要:
西南三线建设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物质功能,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分析攀枝花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构想,并指出延续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是西南三线工业城市文脉发展的思路。
甘肃庆阳石化厂厂前区搬迁重建工程实践
方松林, 王军
2012, 42(6): 34-3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09
摘要:
以甘肃庆阳石化厂厂前区搬迁重建工程实践为例,采用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践的方法展开厂前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通过现场实地勘探和前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对新迁场地进行了整体深入的方案设计,探索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工业厂前区的规划重建思路和工业新厂区的重建设计原则,对今后工业厂前区的更新重建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思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空心板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刘成才, 宋荣方
2012, 42(6): 38-40.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0
摘要:
通过4块两跨170 mm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空心板结构性能试验,研究了该类构件结构性能,并对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作为支座受拉钢筋的该类试件内力重分布性能进行分析。
基于能量变分剪切效应空间梁单元刚度矩阵及荷载列阵推导
潘文军, 叶献国
2012, 42(6): 41-45.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1
摘要:
为了系统研究空间梁单元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的刚度矩阵及荷载列阵,将能量变分原理应用于空间梁的单元分析。建立了考虑剪切效应的空间梁单元位移函数,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这种空间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荷载列阵的表达式,显式积分得到单元刚度矩阵,同时计算了平面内部分非节点荷载作用下的等效节点荷载,修正了相关文献中的部分错误。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到的单元刚度矩阵与相关文献中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为编制空间巨型结构的有限元程序奠定基础,对推算其他类型单元刚度矩阵及其荷载列阵也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钢筋混凝土圆管式空心板塑性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
张振浩, 杨伟军
2012, 42(6): 46-54.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2
摘要:
圆管式空心板是一种使用GBF系列高强薄壁管作为永久性内模的空心板。通过试验对两种不同布管方式的圆管式空心板进行了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研究。其中一种试验板为将GBF高强薄壁管平行跨径方向布置的顺管向板,另一种为将GBF高强薄壁管垂直跨径方向布置的横管向板。研究表明:圆管式空心板具有良好的内力重分布性能;顺管向板至少在30.7%的弯矩调幅幅度下均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横管向板至少在27%的调幅幅度下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并且,圆管式空心板受弯时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近似地符合二折线本构模型。
周边高层建筑对大跨度曲面屋盖的气动干扰
陈红秋, 周桂香, 周寅, 梁俊
2012, 42(6): 55-59.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3
摘要:
结合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的风洞试验,分析了有无周边建筑两种情况下的风压分布,并对梅花形屋盖的花蕊、花瓣凹弧面和花瓣凸弧面3个典型部位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了研究,获得周边高层建筑对大跨度曲面屋盖气动干扰的相关结论:虽然受扰建筑的最不利风向角和风压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最危险部位始终处于檐口附近,而且是负风压为主;在兜风效应的作用下,受扰建筑的风压会急剧增大;在阻挡效应的作用下,受扰建筑的风压存在由负压向正压变化的趋势;屋盖凹弧面的槽向与风向角一致时,存在涡流作用与兜风效应叠加的现象,受吸破坏力极大,在曲面屋盖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L形截面外包钢加固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夏友明
2012, 42(6): 60-64,130.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4
摘要:
对3根损坏的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柱和1根损坏的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进行外包角钢加固,并对加固后的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加固后L形截面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和退化刚度。结果表明,加固试件均呈现为腹板自由端混凝土被压碎的破坏形式,滞回曲线相对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对拉”锚固砖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王全凤, 柴振岭, 王凌云, 罗漪
2012, 42(6): 65-7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5
摘要:
通过1片未加固带壁柱砖墙和5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加固带壁柱砖墙,其中3片采用对拉锚固措施,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进行抗震性能试验,阐述各试件的破坏特征;研究对拉锚固措施以及加固量对GFRP加固前后墙体的刚度及退化特性、变形性能、耗能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拉锚固减小后期墙体刚度的衰减;对拉锚固对墙体变形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比加固方式影响大;在极限荷载状态下,采用锚固措施对试件耗能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极限位移状态下,锚固措施的采用明显地改善墙体的耗能性能。
碳纤维加固锈蚀混凝土梁短期疲劳性能研究
葛若东, 梁进修, 王磊
2012, 42(6): 72-76.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6
摘要:
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对8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短期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短期疲劳荷载作用后的力学指标。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疲劳荷载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较大,明显降低试验梁的极限强度和延性;碳纤维加固后的锈蚀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且在破坏时具有良好的延性,承载力极限值可以提高22%~47%。碳纤维U形箍对试验梁的性能影响较大,没有粘贴U形箍的碳纤维加固试验梁在后期加载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的突然脱落而发生破坏。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后的较低锈蚀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在经过短期疲劳荷载后依然能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混杂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陈绪军, 李华锋, 杨勇新
2012, 42(6): 77-82.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7
摘要:
通过5根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幅疲劳试验,研究碳/玻璃混杂、碳/玄武岩混杂纤维布加固梁的弯曲疲劳性能,并与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纤维布粘贴层数相同条件下,混杂纤维布加固梁的抗疲劳性能更优,疲劳寿命明显延长。在均方根等效载荷法的基础上,得到了变幅疲劳试验梁的S-N曲线数学表达式,可供工程设计参数。
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童友枝, 朱锦章
2012, 42(6): 83-8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8
摘要:
对7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2根对比梁、5根加固梁)进行3点加载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下各梁破坏形态、裂缝开裂情况及受力钢筋、体外预应力筋应变变化规律。试验中采用了加载前施加预应力、加载至开裂卸载施加预应力、加载至开裂不卸载施加预应力3种工况,以模拟实际工程中各种状况。最后,参照各国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理论及基于塑性铰的极限状态理论,研究试验梁的正截面抗弯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国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计算值对比表明,在二次效应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体外预应力结构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研究成果。
碳纤维布加固木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
谢启芳, 薛建阳, 赵鸿铁, 隋龑, 张风亮
2012, 42(6): 88-9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19
摘要:
为了分析木梁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对碳纤维布加固木梁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木梁剪切破坏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荷载-应变关系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木梁剪切破坏通常为顺纹错动剪切破坏;顺纹错动剪切破坏具有很好的延性,而弯曲破坏是典型的脆性破坏;支座及加载点附近的碳纤维布直至破坏时也没有出现拉应变,梁端木材承受横向拉力。
基于有限元分析锚固块的合理构造
殷武, 姜海波, 黄飞新, 邹琳斌
2012, 42(6): 92-9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0
摘要:
锚固块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关键构造之一,其结构的合理性对桥梁的疲劳、耐久性、承载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际桥梁锚固块进行ANSYS分析,将模型按间距0.2 m等分为若干截面,得到各截面横向、竖向、纵向应力分布云图,接着从锚固块的最大应力路径着手,比较各截面应力变化。基于应力变化规律,再分别考虑锚固位置、锚固厚度等方面对锚固块三向应力的影响,最终得到合理的锚固结构构造。其结论对今后相类似的锚固体系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正压力对电阻应变片应变测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吕凡任, 邵红才, 金耀华, 尹继明
2012, 42(6): 98-10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1
摘要:
在土木基础工程研究和监测中常常使用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应变,计算其应力。但应变片受到土压力等正压力的作用对应变的准确测量将产生影响。采用试验方法研究正压力对应变片应变测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待测应变较小时,正压力对应变测量值产生的影响较大,在10%左右;当待测应变较大时,正压力对应变测量值产生的影响在5%左右。
某砖石古塔-地基相互作用系统地震反应分析
卢俊龙, 刘伯权, 张荫, 何斌, 袁春燕
2012, 42(6): 102-105,14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2
摘要:
为了研究在考虑土与结构作用时砖石古塔的地震反应规律,为砖石古塔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以西安兴教寺玄奘塔为研究对象,通过附加人工边界,建立玄奘塔与地基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输入三向地震波,对相互作用系统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反应,并与不考虑相互作用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构的水平剪应力、竖向剪应力及竖向正应力在塔体中部最大,层间位移值在塔体中部及顶部均较大,且最大值分布于中间楼层。由计算结果可知,中间楼层和顶层均为砖石古塔的抗震危险截面。
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吹填软土流变历时特性研究
杨爱武, 闫澍旺, 杜东菊
2012, 42(6): 106-111,3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3
摘要:
通过三轴流变试验仪,以原状土样与重塑土样为试验材料,对吹填软土流变历时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对土体流变特性有明显影响。结构性的存在,使得原状土流变破坏峰值高于重塑土;当应力低于结构屈服应力时,由于结构性的作用,抵抗变形能力强,使原状土流变趋于稳定的时间要小于重塑土;当应力高于结构屈服应力时,随着结构的破坏,其流变历时特性逐渐向重塑土靠拢,最终趋于一致。
基坑土钉拉力现场试验研究
吴超凡, 邱占林, 杨为民, 李铁军
2012, 42(6): 112-116.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4
摘要:
通过对国际烟草大厦深基坑土钉支护内力的现场测试,对土钉拉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土钉在基坑边坡的中部承受拉力最大,上、下部受力较小,其最大拉力作用点出现在近面层2.0 m处,与基坑边坡潜在滑动面趋于一致。土钉承受拉力具有开挖效应和时间效应,随时间增长土钉拉力增加,基坑每一步开挖,已设置土钉的拉力都有大幅提高,至开挖结束一段时间后,土钉拉力趋于稳定。因而,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土钉支护,以充分发挥土钉的加筋作用。
深厚砂性土地基竖向高频振动致密机理及地基加固设计
陈福全, 曹琪君
2012, 42(6): 117-12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5
摘要:
高频振动致密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技术。该法应用高频振动锤在振动探杆顶施加竖向激振力,在振动杆轴周围产生剪切波(S波)及压缩波(P波),在高频振动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振动探杆由此上下反复振动,在S波和P波的作用下,最终逐步地提高其周围土体密实度。在详细介绍该法的加固机理、施工原理以及与振冲法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该法处理的土质条件并采用颗粒离散元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以及相应的设计和检测方法。最后指出了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苏捷, 方志, 杨钻
2012, 42(6): 122-126.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6
摘要:
采用刚性辅助架法获得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尺寸试件单轴受压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性能的尺寸效应进行系统研究,重点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棱柱体受压的峰值应力、应变、极限应变及弹性模量等尺寸效应的影响,并对这些力学性能参数的尺寸效应系数提出建议。
高性能混凝土抗盐蚀耐久性试验研究
王明芳, 孙玉永
2012, 42(6): 127-130.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7
摘要:
设计4组不同掺量浮石和沸石的高性能混凝土,每组各制作12个试件,其中3个试件用饱和石灰水浸泡2年,3个试件用MgSO4溶液浸泡2年,3个试件用NaCl溶液浸泡2年,然后对它们进行冻融试验,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经不同盐溶液侵蚀后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加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盐蚀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gSO4溶液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侵蚀破坏能力大于NaCl溶液,掺加浮石和沸石的高性能混凝土抗盐蚀耐久性较强,且沸石掺量越高,抗盐蚀耐久性越强。
综述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极限平衡法的研究现状
卢坤林, 朱大勇
2012, 42(6): 131-136,45.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8
摘要: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极限平衡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二维与三维极限平衡研究和典型工程应用等三大方面。同时介绍了借助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在加固边坡的稳定性、三维边坡滑带强度参数的反演分析、地震作用下的三维边坡稳定性评价、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端部效应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对该课题的研究不足和下阶段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现代钢结构
大型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薛建阳, 梁炯丰, 彭修宁, 温永强
2012, 42(6): 137-141. doi: 10.13204/j.gyjz201206029
摘要:
钢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电厂主厂房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但因其结构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所以对它的抗震性能研究尤为必要。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大型火电厂钢框排架主厂房进行抗震分析,研究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层间变形和层剪力等。计算结果表明:主厂房横向框排架和纵向框架-支撑结构存在较多的薄弱部位,计算分析应采用考虑扭转效应的空间模型。
新型冷弯箱形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王蕊, 武胜, 左宏亮
2012, 42(6): 142-14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30
摘要:
基于箱形截面具有双轴对称、抗弯扭刚度大的特点,提出将冷弯形截面两两翼缘相对,并将其卷边焊接形成一种新型冷弯箱形组合截面DS。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新型截面构件在轴压、弯矩及压弯荷载作用时的诸如屈曲模式、承载力、刚度、延性及相关曲线等方面力学性能。同时,还对相同参数的新型截面构件与C形截面构件的单位承载力耗钢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新型截面构件在承受轴压力时具有高承载力及较高的截面模量,截面加劲充分而使子板件局部屈曲不易出现等力学性能优势。特别适宜承受轴压荷载,同时也适宜承受弯矩和压弯荷载的作用。轴压构件的单位承载力耗钢量一般仅为相同参数C形构件的50%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新型箱形组合构件适于深入试验研究并合理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对两面受火方钢管混凝土耐火极限
吕学涛, 杨华, 张素梅
2012, 42(6): 148-152. doi: 10.13204/j.gyjz201206031
摘要: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与设计是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因而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研究及其成果和现行规范或规程大多假设其四面均匀受火,而实际火灾中方钢管混凝土柱也可能存在单面、两面及三面等非均匀受火边界。受火边界的改变,使非均匀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机制和抗火性能与四面受火情况有所不同。为此,研究了一种典型非均匀受火边界,即相对两面受火条件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在大量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两面受火时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影响系数的简化公式,可用于评估该火灾条件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以供工程实践参考。
不同约束H型钢柱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周明, 王新堂, 郑小尧
2012, 42(6): 153-157,33. doi: 10.13204/j.gyjz201206032
摘要:
通过对3根柱顶受不同约束的H型钢柱的火灾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讨论不同约束对H型钢柱火灾后力学性能的影响。3种约束条件分别为:柱顶对称约束、柱顶非对称约束和自由膨胀。火灾中及火灾后的试验结果显示,H型钢柱的升温和降温过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受火后的H型钢柱仍有较高的轴压承载力,最终破坏时伴随着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约束性质对H型钢柱火灾后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也即受对称约束的H型钢柱在火灾后轴压作用下的纵向应变明显不同于非对称约束的情况,而且非对称约束钢柱压曲破坏前的整体刚度明显高于对称约束。火灾后H型钢柱沿强轴方向的侧向弯曲形状呈S形变化,这一特征对于受对称约束和自由膨胀的钢柱更为明显。
鉴定·加固·改造
某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
李小敏, 周柏青
2012, 42(6): 158-160,7. doi: 10.13204/j.gyjz201206033
摘要:
某砖混结构教学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结合现行规范对其进行了抗震加固设计,确定墙面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楼面进行增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加固,并充分做好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加固后其抗震性达到要求,房屋能安全使用,说明了该种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工程实录
某医疗建筑与环境建设规划的探讨
洪惠群, 董黎, 罗晓勇
2012, 42(6): 161-164. doi: 10.13204/j.gyjz201206034
摘要:
以河源市中医院新院建筑改扩建工程为例,探讨广东省基层中医院建筑与环境改扩建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扩建措施,从而为基层的中医医疗事业的改革提供建设性的导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