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9卷  第1期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从汶川大地震反思城乡防灾建设
缪小龙
2009, 39(1): 1-6,55.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1
摘要: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教训的总结,反思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建设中存在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问题,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农房建设防震安全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日本城市抗震减灾建设的经验。
汶川地震中工业建筑震害调研及抗震设计建议
胡孔国, 娄宇
2009, 39(1): 7-15,46.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2
摘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绵阳地区工业厂房、设备和人员损失的调研,提出了针对震害的震后加固修复方案,对该地区今后新建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从汶川地震震害看如何提高工业建筑抗震能力
李永录, 耿树江, 张文革, 席向东, 朱丽华
2009, 39(1): 16-1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3
摘要:
通过对汶川地震部分房屋的震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提高工业建筑抗震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5.12汶川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排架房屋震害现象的调查分析
邵力群, 李辉, 陈文元
2009, 39(1): 20-24,92.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4
摘要:
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不同地震烈度区域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房屋不同受损形式与程度的调查分析,发现地震烈度大于此类结构设防烈度1~2度及以上时大部分出现严重损坏,极少部分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较差等因素引起倒塌的现象,总结了此类结构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可供灾区重建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参考。
汶川地震中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思考
王旋, 李碧雄, 王哲, 薛永亮
2009, 39(1): 25-2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5
摘要:
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系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为了围护或分隔房间在柱间嵌筑砖或其它砌块填充墙体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组合结构。已有的研究表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变形性能及整个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均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的设计规范中对于填充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无量化的设计方法。汶川大地震中大量填充墙框架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该类建筑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其抗震性能的认识。详细介绍了地震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各种表现,试图分析其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为该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5.12汶川大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思考
邵力群, 陈文元
2009, 39(1): 30-35.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6
摘要:
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大量砌体结构房屋严重破坏和倒塌的调查分析,发现重灾区地震烈度大于或远大于房屋设防烈度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有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较差等原因,总结了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可供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参考。
隔震技术在高压电力设施中的应用
文波, 牛荻涛, 张俊发, 赵鹏
2009, 39(1): 36-4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7
摘要:
高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形式特殊,具有重量大、阻尼比小、重心高、设备中瓷件变形能力差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压电力设施的抗震性能较差,成为电力系统中的抗震薄弱环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震区多座高压电抗器发生破坏,导致停电,给震区的灾后重建带来困难。针对高压电抗器的特点,在基础部位设置隔震层,对电抗器进行成组隔震设计,隔震层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结合实际工程给出高压电抗器隔震计算的建模原则、计算方法与分析步骤。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压电抗器的地震反应,是提高电气设备抗震能力的有效而实用的途径。
论我国中小学教学楼防倒塌的抗震概念设计
白凤
2009, 39(1): 42-46.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8
摘要:
讨论了有关中小学教学楼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些问题,如:建筑设计的平面、立面布置,地基和基础的选择,具有抗震二道设防的结构体系,具有延性的结构材料和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提出了建议。
四川江油震后多层砖房的破坏和安全鉴定
王军强
2009, 39(1): 47-49,5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09
摘要:
地震作用是造成砖混结构破坏的直接原因。通过地震灾后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了砖混房屋破坏的特征和原因,对地震灾后危房进行了安全鉴定,提出了砖混危房加固的建议和措施,对今后砖混房屋的改造和新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于抗震生态房的构想
杨祖贵, 刘硕
2009, 39(1): 50-5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0
摘要:
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地震灾后重建的生态型房屋,具有建造方法简单,热工性能优良,可大量选用当地材料,材料可回收使用,易降解和经济性好等特点,使其可用于广大灾区灾后重建。
装配式轻钢结构临建房屋技术性能与应用研究
高鹏, 王燕, 王鹏
2009, 39(1): 52-55.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1
摘要:
青岛援建四川北川陈家坝地区震后过渡安置房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临建房屋。该临建房屋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桁架杆件之间采用无节点板直接焊接的连接形式,具有制作简单,自重轻,安装方便,可拆卸重复利用,施工周期短,结构受力可靠,抗震能力强等技术特点。针对这种连接形式研究了桁架杆件承载力及次应力的分布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援建的临建房屋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采用无节点板连接的钢桁架,由于杆件几何偏心的影响,进行内力分析时应考虑次应力的不利影响。
装配式竹结构房屋的设计与研究
肖岩, 佘立永, 单波, 周泉, 杨瑞珍, 陈国
2009, 39(1): 56-5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2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竹胶合板为基本材料的轻型装配式竹结构房屋,详细叙述了装配式竹材房屋构件的模块化设计和加工以及房屋的安装,并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房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评估。
建筑规划、设计及建筑艺术
重塑内部空间——探析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更新策略
刘宏梅
2009, 39(1): 60-64.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3
摘要:
主要从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功能的转换形式和内部空间调整的不同模式来研究其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更新策略,提出了通过新、旧功能的转换,空间的重新整合以及空间的扩建等方式来达到旧建筑适应性更新的目的。详细阐述了低能耗改造在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更新中的重要意义。
旧建筑内部空间重塑研究
蒋玲
2009, 39(1): 65-70.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4
摘要:
在我国目前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建设活动大量存在。通过对大量已建成实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内部空间重塑的原则:即匹配、整合、进化的一体化进程原则及重塑时的可能途径:统一、并置、对比、消解、转换等。
百年壁垒现代意义的崭新诠释——青岛市常州路监狱修复改造设计
王震铭, 王晓静, 杨斌
2009, 39(1): 138-14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31
摘要:
通过对青岛市常州路监狱修复改造设计的介绍,阐述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建筑保护级别,制定保护修复原则,逐步实现从建筑整体布局的规划到单体的修复改造设计方案,使这一建筑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得到崭新的诠释。
地基与基础
VM荷载下双层饱和黏土地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詹云刚, 栾茂田, 袁凡凡
2009, 39(1): 71-75,70.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5
摘要:
复合加载下地基的承载特性是港口、海洋工程基础设计的关键问题。近来,极限荷载包络图取代了经典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用于评价复合加载下地基的组合极限承载力。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为计算工具,对VM荷载作用下层状饱和黏土地基上基底完全粘结的条形基础承载力进行系统的变参数计算,研究地基土层强度特性、荷载组合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得出VM荷载作用下极限荷载的包络图,为港口、海洋工程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群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室内模型及试验分析
张建新, 赵建军, 孙世光
2009, 39(1): 76-78.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6
摘要:
基于群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单桩和群桩沉桩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量测,并对超孔压的分布、消散和施工顺序的影响给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沉入土体内桩数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积累,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增幅变缓。沉桩顺序对超孔隙水压力有影响。在水平方向,随着测点至桩轴距离的加大而呈非线性减小,超孔压的影响范围约在5倍桩径内;在桩群范围内,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是不断增加的,且外侧增加幅度大于桩群区域。超孔压的消散与土体的渗透性有关,消散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群桩施工时要注意采取能使孔隙水快速排出的措施,以减小沉桩挤土效应。
隧道施工条件下临近群桩水平力学反应分析方法
李早, 黄茂松
2009, 39(1): 79-84.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7
摘要:
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提出隧道施工对群桩水平位移和内力影响的简化解析计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解析解估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水平自由位移场,第二阶段首先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把桩视作弹性地基梁,将自由土体位移施加于桩并建立单桩水平位移控制方程,然后应用简化Mindlin方程,考虑被动群桩的桩-桩相互影响,计算被动群桩的遮拦效应,最后得到隧道开挖对被动群桩的影响,并与边界元法分析结果及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基于加权残值法和统一强度理论抗滑桩合理锚固深度的确定方法
陈昌富, 肖淑君
2009, 39(1): 85-8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8
摘要:
引入统一强度理论以考虑中主应力的影响,推导出抗滑桩锚固段桩侧土容许抗力计算公式。同时,利用半解析半数值的加权残值法计算抗滑桩锚固段桩侧所需抗力,并提出一种合理确定抗滑桩锚固深度的新方法。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两个计算实例,得到桩侧所需抗力的分布和不同统一强度参数下桩侧土容许抗力值的分布,并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确定合理锚固深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桩侧土容许抗力随统一强度参数b的增大而增大。
建筑材料
HRB50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探讨
于秋波
2009, 39(1): 90-92. doi: 10.13204/j.gyjz200901019
摘要: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结合我国与世界各国对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对HRB500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提出建议,为将HRB500钢筋列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碳化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曾志兴, 吴晓斌
2009, 39(1): 93-96.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0
摘要:
对钢纤维陶粒混凝土材料碳化前后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钢纤维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均随之提高,从而为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和分析提供试验依据。
钢筋混凝土早期约束变形性能分析
侯景鹏, 袁勇
2009, 39(1): 97-100.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1
摘要:
约束变形引起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是工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混凝土未成熟期裂缝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耐久性甚至安全性。从材料、结构和施工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发,对混凝土早期变形裂缝进行综合分析,着重利用裂缝计算的粘结滑移理论,建立轴向配筋构件在约束变形下的开裂机制模型和裂缝参数计算,并对荷载作用和变形作用下裂缝发展以及力学性能的主要特点及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非均匀锈蚀变形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徐港, 卫军, 刘德富
2009, 39(1): 101-104,12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2
摘要:
利用电迁移钢筋锈蚀法,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对钢筋混凝土非均匀锈蚀试件的粘结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均匀锈蚀条件下,试件的开裂不仅取决于锈蚀率,还与锈蚀面积比有关,相同条件下,锈蚀面积比越大,保护层胀裂所需的锈蚀率越小;锈胀裂缝对非均匀锈蚀无箍筋试件的粘结强度有明显影响,随裂缝的产生及发展,试件粘结强度急剧下降,而配箍试件则不然,即便是裂缝宽度达0.2 mm,极限粘结强度也不会下降;锈蚀率在2.4%以内,非均匀锈蚀对试件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建筑施工
考虑临时支撑的弦支穹顶结构施工仿真分析
张爱林, 李鹏飞, 刘学春
2009, 39(1): 105-109.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3
摘要:
弦支穹顶结构在施加预应力前,施工临时支撑对上部网壳起较大的支承作用,索张拉施工时未拆除临时节点支撑。考虑支承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有助于结构安全和支撑布置是否合理。以2008奥运羽毛球场馆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就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情况下的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临时支撑对弦支穹顶结构的影响可以更贴切地体现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响应,随着预应力张拉的进行,个别构件内力变化幅度非常大,对结构进行施工阶段的强度、刚度等验算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法制图规则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节点梁钢筋构造及应用探讨
莫南明, 沙安
2009, 39(1): 110-113,14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4
摘要: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平法),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节点钢筋锚固构造施工详图进行探讨,便于设计、施工和工程造价人员了解框架节点钢筋相互位置关系,增加相关实际工程经验。
地下室2.5m厚防辐射混凝土施工技术
周英才
2009, 39(1): 114-116,127.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5
摘要:
介绍采用平面循环浇筑法、信息化控温养护法、薄膜保温覆盖等施工技术,对2.5 m厚地下室墙和顶板防辐射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在未使用外蓄内散降温法、抗裂纤维和重晶石混凝土的情况下,成功达到了质量要求。
钢结构
广州新电视塔双向铰节点试验研究
潘汉明, 陈以一, 赵宪忠, 梁硕
2009, 39(1): 117-121.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6
摘要:
对广州新电视塔钢结构双向铰节点进行了两个典型节点足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该节点为楼面梁与外筒柱的连接节点,由向心关节轴承、嵌固板、耳板和销轴构成。根据试验目的,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试验完成后,结合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节点构造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节点,对改进后的节点进行第二阶段试验。介绍了节点的试验方法,描述了整个加载过程中节点行为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都超过设计荷载2.5倍以上,且两阶段试验破坏工况加载力均超过轴承额定静载荷,但轴承均未破坏。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节点区的耳板A与突缘连接区域加厚等加强措施是有效的。
K形圆钢管搭接节点受力特点及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
吴捷, 蒋剑峰, 戴雅萍, 赵宏康
2009, 39(1): 122-127.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7
摘要:
K形圆钢管搭接节点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倍受青睐,但对于此类节点的受力特点和极限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至今还存在着诸多疑点和盲区。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K形圆钢管搭接节点在不同搭接率条件下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支主管直径比、主管径厚比、支主管壁厚比以及搭接关系、内隐藏焊缝焊接状况等因素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由模型数据回归出一套平面K形圆管搭接节点的有限元承载力公式。
固有缺陷法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管节点疲劳寿命中的应用研究
张家元, 范文理, 丁望星, 艾智能
2009, 39(1): 128-130,137.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8
摘要:
通过模型试验比较钢管混凝土管节点和空心管节点的疲劳破坏行为,得出钢管混凝土管节点和空心管节点的疲劳破坏形态基本一致;提出用固有缺陷法预测钢管混凝土拱桥管节点疲劳寿命的方法,并用实例计算了钢管混凝土管节点的疲劳寿命,将该寿命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固有缺陷法在一定范围内预测钢管混凝土管节点疲劳寿命的合理性。
鉴定·加固·改造
低标准长板式大模板高层住宅改造技术
张作运, 马杰
2009, 39(1): 131-133. doi: 10.13204/j.gyjz200901029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低标准高层住宅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进行改造。根据该类住宅内浇外挂的结构特点,结合建筑改造方案,提出了拆除部分墙板,接建剪力墙结构的方案,改变了原结构抗侧力体系,延长原结构的建筑生命。
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研究
欧阳煜, 张云超, 李翔
2009, 39(1): 134-137. doi: 10.13204/j.gyjz200901030
摘要:
通过对5根玄武岩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对梁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考虑的参数有:玄武岩纤维布的宽度和间距、玄武岩纤维布的粘贴层数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布能够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并且能改善构件的变形能力。提出了适合工程应用的承载力计算设计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