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43卷  第9期

现代钢结构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及其可靠度分析
马辉, 薛建阳, 林建鹏, 王刚, 雷思维
2013, 43(9): 7-11.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1
摘要:
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依据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Monte-Carlo法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主要分析了剪跨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型钢腹板配钢率、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材强度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参数范围内,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均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可用于实际工程。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其可靠指标随剪跨比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小;随配箍率...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陈宗平, 陈宇良, 覃文月, 薛建阳, 漆成
2013, 43(9): 11-16,2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2
摘要:
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SRRAC)梁的受力性能,设计6个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考虑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两个变化参数。通过试验,观察了该类梁的裂缝形态和破坏特征,获取其受力破坏全过程荷载-挠度曲线、截面的应变分布、极限承载力等重要参数;深入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数据,探讨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力...
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抗剪承载力计算
薛建阳, 敖翔, 马辉, 高亮, 王运成
2013, 43(9): 17-22.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3
摘要: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对8个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试件,采用悬臂柱式加载装置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试验表明,剪跨比为1.4的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以剪切斜压破坏形态为主;分别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推导出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发生剪切斜压破坏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为便于工程应用,在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薛建阳, 孟刚, 刘祖强, 陈卓, 陈宗平
2013, 43(9): 23-2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4
摘要:
采用OpenSees作为有限元分析平台对6根型钢再生混凝土轴压试件和9根偏压试件进行受压静载试验全过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取代率、长细比及混凝土强度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相对偏心距及混凝土强度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在分析中,选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进行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静力非线性分析,并结合梁柱杆件单元,根据不同的材料属性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正截面进行精细划分,来实现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模拟技术。与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Ope...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及轴压比限值的试验研究
薛建阳, 王运成, 马辉, 刘锦禄, 敖翔
2013, 43(9): 30-34,45.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5
摘要:
通过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及轴压比限值进行研究。分析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等3个因素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柱的水平承载力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延性系数逐渐降低;随着配箍率的增加,柱表现出较好的承载力;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柱承载力影响不大,总体与型钢普通混凝土柱一样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延性。从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出发,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进行理论推导;结合试验数据及试件延性分析,提出...
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
薛建阳, 刘锦禄, 马辉, 刘义, 刘祖强
2013, 43(9): 35-39,161.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6
摘要:
根据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拟合,给出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恢复力模型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定点指向三折线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配箍率、粗骨料取代率对构件的极限荷载与屈服荷载的比值影响较小,近似趋于定值0.8;极限荷载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延性随着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配箍率的增大而提高;通过试验骨架曲线和计算骨架曲线的对比,二者比较吻合,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构件的实际受力性能,所提恢复力模型较为合理。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
薛建阳, 张杰, 马辉, 任瑞, 王成
2013, 43(9): 40-45.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7
摘要:
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可以将建筑垃圾重新利用,并提高构件的强度和耗能能力。采用开源的地震工程模拟系统OpenSees对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试件进行全过程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下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纤维模型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截面进行细致划分,并对不同截面赋予相应的材料属性,同时结合非线性梁柱单元来完成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OpenSees能够有效地模拟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的受力和变形全过程。
内填砂卵石薄壁方钢管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刘欢, 姚勇, 褚云朋, 邓勇军, 苏泽红
2013, 43(9): 120-123,14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3
摘要:
以砂卵石压实度为主要变化参数,对10根内填砂卵石薄壁方钢管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试件的承载力、荷载-应变曲线、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空心方钢管柱及内填较小压实度砂卵石薄壁方钢管柱的承载力较低,钢材未达到屈服强度,管壁就已经发生局部屈曲,钢材高强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较大压实系数的砂卵石参与受力并与管壁共同作用,有效延缓了钢管管壁的局部屈曲,大幅提高了薄壁方钢管柱的极限承载力,可改善柱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这种新型组合柱具有可重复利用性良好、经济环保的特点。
某大跨度运输通廊考虑温度应力影响及动力特性分析
董立婷, 王燕, 张栋
2013, 43(9): 124-12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4
摘要:
对PTKE(咔钢建设)B1B2号转运站间供料系统41.5 m大跨度钢结构运输通廊进行研究,分析温度应力及支座形式对运输通廊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大跨度钢结构运输通廊进行模态振型和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钢结构运输通廊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滑板橡胶支座可以减小温度应力对杆件内力的不利影响,在运输通廊横截面内设置短斜撑可以增强通廊的整体刚度,减小侧向变形。
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双向张弦梁结构温度效应研究
刘红波, 陈志华, 陈滨滨
2013, 43(9): 129-133,13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5
摘要:
对于采用透光性材料或直接曝露于室外的大跨度钢结构,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结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且极不均匀,可能成为结构的控制荷载,而现有规范和文献并未给出明确科学的温度作用取值依据。结合双向张弦梁实际工程,通过建立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结构的温度响应,给出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结构温度作用的取值原则。
异型钢煤斗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余少乐, 杨应华, 张文莹
2013, 43(9): 134-13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6
摘要:
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异型钢煤斗的使用逐渐增多,但其受力比一般规则煤斗复杂。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精细程度的网格划分得出的结果不同。通过在ANSYS中Power和Full两种模式显示下,对不同网格划分下的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找出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法。在线弹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材料非线性,进一步论证结果,并研究增大加劲肋的截面尺寸对异型钢煤斗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加劲肋的截面高度对异型钢煤斗的受力性能的改善效果比增加加劲肋的截面宽度效果更加明显。
巨型钢管桁架在大跨度机库结构中的应用
裴永忠, 徐瑞
2013, 43(9): 140-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7
摘要:
天津空客A320工程后装机库屋盖结构采用巨型钢管主桁架+平面次桁架形式,其中,钢管主桁架为国内首次采用高强度螺栓板节点。结合工程背景,分析该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介绍高强度螺栓板节点的设计分析结果。设计施工表明,该工程主次桁架受力简单明确,高强度螺栓板节点施工简单,缩短施工周期。
建筑规划、设计及研究
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可持续发展技术初探
喻汝青, 汤朔宁
2013, 43(9): 46-49,115.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8
摘要:
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有别于北京鸟巢的地标式设计,其立脚点在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从选址环境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到建筑单体的结构和自然通风采光都体现了低碳设计,满足节能设计的初衷。其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回收利用了废弃的建筑物资源,并且场馆自身也实现了结构和功能的多功能适应性设计。
城市化进程中道旁建筑回归绿色的思考
孙刚, 刘志麟
2013, 43(9): 50-52,12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09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旁建筑的大量涌现宜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建筑作为被展示的特殊产品,带给环境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从绿色建筑视角切入,对各国现存道旁建筑情况进行对比,指出道旁建筑的规划设计及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轴压比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能力影响研究
岑文祥, 张耀庭
2013, 43(9): 65-70,110.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2
摘要: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结构自身的特点,当采用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进行设计时,往往会造成框架柱截面尺寸较小,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形成典型的层间屈服机制而破坏;而过分限制轴压比,又会导致设计中柱的截面尺寸由轴压比确定,柱的配筋则由构造配筋率确定,即:柱子的截面尺寸较大导致建造成本上升而经济性不佳,合理地确定柱轴压比已成为PC框架工程设计中的必需。依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设防烈度为8度(0.2g)区的6榀不同轴压比PC框架,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评估理论,研究各轴压比下PC框架...
基于ANSYS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模拟
雷兵, 宋玉普
2013, 43(9): 71-76,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摘要:
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分析。根据钢筋和混凝土的疲劳本构关系和损伤模型并考虑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损失,运用ANSYS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全过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数据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精度,说明该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为模拟实际工程中承受疲劳荷载作用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
帆船之都理念下的新作:青岛万丽海景
王晓静, 杨斌
2013, 43(9): 162-164. doi: 10.13204/j.gyjz201309032
摘要:
青岛万丽海景是集豪宅、公寓、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项目,地处青岛新老城区交汇处,是处于城市景观节点的重要建筑。建筑设计理念源于帆船之都的独特构想,3座高度不同的帆形塔楼组成了优美的形体,平面以Y形式互扣并立,既尽量争取了南向海景,又可避免单元窗的对望,1层架空大堂则保证了海景的通透。整个建筑与周围的山、海、城和谐地融为一体。此外,对于建筑高度的控制,平面功能的合理布局,加上智能技术和设计细节的关注,使得该建筑成为青岛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下二层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胡波, 柳炳康, 王成刚, 余超
2013, 43(9): 53-5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0
摘要:
通过对1榀单跨二层再生混凝土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同时,利用预先设置在钢筋上的应变片研究和分析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纵筋、箍筋关键点应变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梁端、柱脚荷载-曲率滞回曲线较丰满,有良好耗能能力。结构变形为屈服时的3.5倍时,其承载力无明显降低。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应用于工程实际是可行的。
钢板箍加栓筋新型连接节点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李青宁, 郑先超, 徐明堂, 姜维山, 潘树宾
2013, 43(9): 59-64,87.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1
摘要:
针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提出一种钢板箍加横穿栓筋连接方式。并设计、制作了1∶2试验模型,进行低周单向反复加载试验以及理论计算分析,以探索装配整体式构件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模式,以及连接节点的工作性能;通过装配整体式构件的试验结果与现浇构件进行对比,验证新型连接方式具有现浇构件同样的抗弯性能和抗震能力,该节点可用于梁柱构件的装配连接。
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对比分析
史庆轩, 李博宇
2013, 43(9): 77-82,100.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4
摘要:
主要对比中国规范(GB 500102010)、欧洲规范(EN 1992-1-1:2004)和美国规范(ACI 318-08)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的规定,并通过算例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混凝土强度、荷载面积形状与尺寸、纵筋配筋率、抗冲切钢筋布置对各国规范冲切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国内外423个钢筋混凝土板对称冲切试验结果,对各国规范冲切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由于欧洲规范考虑纵筋配筋率对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较为合理且数值最高,中国则最低。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在万科金域蓝湾建筑中的应用
曲艺, 刘迪, 张然, 梁锋
2013, 43(9): 165-16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33
摘要:
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生产方式具有的建设周期长、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在万科金域蓝湾27号楼中采用了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对预制外墙板的构造、分割、防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及探索,以期能对今后的装配式剪力墙高层住宅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地基与基础
生活钠铵盐污染对黏性土水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王勇, 曹丽文, 温文富, 赵小敏, 王奎峰
2013, 43(9): 83-87.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5
摘要:
以探索生活污染对黏性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特征为目的,以浸泡试验和土工试验为技术手段,制备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和NH4Cl污染黏性土,测定污染黏性土的塑性、渗透性、压缩性和抗剪性随污染浓度变化的规律,探讨被污染黏性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变机制。研究表明:黏性土遭受NaCl和Na2CO3污染过程中,塑性和压缩性提高,渗透性和抗剪性降低;黏性土遭受NH4Cl污染过程中,塑性和压缩性降低,渗透性和抗剪性提高;黏土遭受生活钠铵盐污染过程中水理力学性质变化率明显高于粉质黏土;生活污染物通过改造黏粒表...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海堤监控模型及预测置信度判别
黄铭, 刘俊
2013, 43(9): 88-91.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6
摘要:
为对土石材料修筑的海堤运行状态实施有效分析和预测,在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选取前期潮位因子、积分型降雨因子和时效因子,以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为建模工具,结合实测序列特点,采用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比较确定计算中心,建立海堤安全监控RBF 模型,实现海堤状态量的预测;在对模型误差序列的大小、趋势和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置信度的预测效果的假设检验方法,并在给定置信水平下对不同预测时长的稳定性予以比较;以实例建立模型并对其训练及预测效果加以分析判别。
对偶体系下层状地基动柔度精细解法
李伟东, 林皋, 祝红山
2013, 43(9): 92-95.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7
摘要:
精细积分是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精确数值方法。将层状弹性地基的基本控制方程导入到对偶体系,在频率波数域内把控制方程表示成Hamilton正则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求解层状弹性地基动力柔度的新方法。运用精细积分法求解微层区段矩阵,并对微层区段矩阵合并得到整个层状地基的区段矩阵,再与半无限空间的边界辐射条件联立,最终得到层状地基的动力柔度值;并运用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的计算精度。
预制自排水桩的试验研究
李富荣, 周乾, 吴发红
2013, 43(9): 96-100.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8
摘要:
提出一种具有自排水概念的预制桩,通过室内和现场测试,对该种预制自排水桩的沉桩排水效果进行检验,并与普通预制桩进行桩身承载力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现场对比。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方桩,预制自排水桩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桩侧砂槽尤其是;形侧槽可以起到竖向排水井的作用;同时,从桩身承载力及吊装安全性角度看,采用以侧槽和角点控制保护层的预制自排水桩可以较好满足使用要求,且作为摩擦型桩,预制自排水桩桩侧阻力有所增加,桩周土体固结速度又较快,使得预制自排水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稍高于普通方桩。
普瑞隧道明挖段深基坑设计及施工安全性分析
杨平
2013, 43(9): 101-105,11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9
摘要:
普瑞隧道明洞深基坑K7+914-K7+984段紧邻12层楼房,为了确定深基坑的设计及施工安全,采用了桩锚结构的支护形式,并用理正深基坑5.3计算软件进行本段基坑结构计算,同时采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本段基坑进行开挖数值模拟,数据结果显示基坑是安全的。对基坑主体结构进行抗浮验算,得出了抗浮值满足规范的要求,基坑不需要进行抗浮设计。
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法的技术经济分析
卜良桃, 吴伟华, 刘尚凯
2013, 43(9): 149-153,16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9
摘要:
6组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体结构主要构件经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后,加固层与原结构能有效地协同工作,构件承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构件破坏形态向延性破坏发展,裂缝也变得细而密。根据工程案例的实况和备选的改造加固方案,提取了加固层厚度、直接工程费、环保功效等14个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运用熵权决策法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后模糊综合评判三个设计方案,得出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法是一项技术性能良好、经济支出合理、综合价值占优的加固方法。
建筑材料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三点弯曲梁断裂韧度的试验测定及影响规律
王海超, 王志军, 高淑玲, 孙芳宁, 张玲玲, 秦敬平
2013, 43(9): 106-110.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0
摘要:
研究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双K断裂参数,针对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和水泥基体两种不同材料设计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初始缝高比的14组试件,进行3点弯曲梁断裂试验,测定其起裂荷载,并以此计算得到了起裂韧度的控制值;通过测定最大荷载及对应的裂缝张开位移计算失稳断裂韧度。结果表明,两种材料试件的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都随试件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初始缝高比的减小,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试件的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都明显增大,而水泥基体试件的起裂(失稳)断裂韧度增大不明显;尺寸效应均比较明显,试件尺寸的增...
基于复合胶凝材配制隧道衬砌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
王海彦, 仇文革, 满帅, 陈雪锋
2013, 43(9): 111-115.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1
摘要:
我国大部分山岭隧道在运营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在富含地下水地区,隧道结构开裂、渗漏水、溶蚀和化学腐蚀严重。导致隧道结构耐久性不足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胶凝材以硅酸盐水泥为主,其成分单一、级配差、品质不高。根治隧道结构耐久性病害,必须从原材料抓起,提出采用多元复合胶凝材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复合胶凝材中主要粉体材料采用分别粉磨集中配送的模式等对策。试验结果表明,以矿物掺合料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胶凝材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工作、力学和耐久性能,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和降低成本之功效。
三代核电吊装施工用大型履带起重机适用性设计
牛玉飞
2013, 43(9): 116-119.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2
摘要:
从大型履带起重机现场适用性的角度出发,考虑施工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我国第三代核电在建依托项目施工用大型履带起重机的选型、布置与吊装方案进行设计,兼顾了充分利用整机的起重性能及有效降低接地比压,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降低了施工成本。研究成果对提高后续AP1000系列核电施工用大型履带起重机的适用性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鉴定·加固·改造
西单铝合金天桥的安全性评定检测与分析
王元清, 宗亮, 张天申, 高晓磊
2013, 43(9): 144-148. doi: 10.13204/j.gyjz201309028
摘要:
为及时掌握西单4号铝合金天桥的技术安全状况,为相关铝合金结构桥梁的损伤检测和安全性评定提供参考,对该桥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评定检测,包括外观质量检查、有限元模拟分析、静载试验及动力特性实测。通过检测,得到该桥桥面系存在较多处功能性损伤,主桥和辅桥的位移校验系数偏高,在III级荷载作用下自振频率小于3 Hz。结果表明,西单4号铝合金天桥主体结构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但存在安全储备较小、刚度明显不足的问题。为了确保人群密集、人群紧急疏散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应考虑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软土地区沿长轴倾斜房屋的纠偏加固
谢石连, 夏才初, 张弘, 陈锡宝, 葛敏敏
2013, 43(9): 154-157. doi: 10.13204/j.gyjz201309030
摘要:
沿长轴方向倾斜的房屋施行纠偏加固较沿短轴方向倾斜的房屋施行纠偏难。软土地区某沿长轴方向倾斜的房屋采用扬起端两翼及顶端掏土、倾覆端采用锚杆静压桩等方法进行纠偏加固止倾。经实施,房屋倾斜得以纠正,取得了满意的工程效果。该实例对类似地区的房屋纠偏加固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工程实录
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建筑设计理念剖析
韦峰, 徐维波
2013, 43(9): 158-161. doi: 10.13204/j.gyjz201309031
摘要:
当代实验建筑正逐渐向着功能多样、技术复杂和空间灵活等方面发展,通过对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设计理念的介绍,论述设计师如何在复杂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创造出理性与人文内涵相结合的精品建筑。
建筑设计漫谈
旧城区城市广场的改造策略
赵阳, 杨希文, 罗志华
2013, 43(9): 169-171. doi: 10.13204/j.gyjz201309034
摘要:
通过对旧城区衰败原因的分析,指出维持旧城区吸引力的意义。根据旧城区城市广场的作用和价值,明确城市广场建设对旧城区复兴的意义。并对旧城区城市广场的布局、与旧建筑的关系等广场设计策略做了进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