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ANSYS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模拟

雷兵 宋玉普

雷兵, 宋玉普. 基于ANSYS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模拟[J]. 工业建筑, 2013, 43(9): 71-76,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引用本文: 雷兵, 宋玉普. 基于ANSYS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模拟[J]. 工业建筑, 2013, 43(9): 71-76,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Lei Bing, Song Yupu. FATIGUE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BASED ON ANSY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3, 43(9): 71-76,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Citation: Lei Bing, Song Yupu. FATIGUE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BASED ON ANSY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3, 43(9): 71-76,143.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基于ANSYS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模拟

doi: 10.13204/j.gyjz201309013
基金项目: 

国家863基金资助项目(2007AA11Z13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雷兵,男,1987 年出生,硕士研究生。email:lquanli@126.com

  • 中图分类号: TU378.2

FATIGUE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BASED ON ANSYS

  • 摘要: 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分析。根据钢筋和混凝土的疲劳本构关系和损伤模型并考虑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损失,运用ANSYS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全过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数据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精度,说明该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为模拟实际工程中承受疲劳荷载作用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
  • [2] 张继文,曾俊铖.预应力混凝土弯曲拉- 压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9,39(8):72-75.
    吕培印.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3] Balaguru P N,Shah S P.A Method of Predicting Crack Widths andDeflections for Fatigue Loading[J].ACI Special Publication,1982,75(5):153-175.
    [4] 朱劲松,肖汝诚,宋玉普.混凝土疲劳特性与疲劳损伤后的等效单轴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05,8(5):484-489.
    [5] 何政,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8-9.
    [6] 朱劲松,朱先存.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累积损伤失效过程简化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2,29(5):107-114.
    [7] Holmen J O.Fatigue of Concrete by Constant and VariableAmplitude Loading[J].Fatigue Strength of Concrete Structures,ACI Publication SP-75,1982: 71-110.
    [8] 宋玉普.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及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6-58.
    [9] 王时越,张立翔.混凝土疲劳刚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3,25(5):55-57.
    [10] 程文瀼,康谷贻.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9-20.
    [11] 冯秀峰.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5.
    [12] 王娴明,徐波.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的本构关系[J].建筑结构学报,1992,13(6):41-48.
    [13] 曾志斌,李之榕.普通混凝土梁用钢筋的疲劳S-N 曲线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32(5):10-14.
    [14] 车惠民,邵厚昆,李霄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145-152.
    [15] 李朝阳,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疲劳残余应变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41(3):355-358.
    [16]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17] 马林.国产1860 级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疲劳性能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0,20 (5):21-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2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14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1-05
  • 刊出日期:  2013-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