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40卷  第7期

新时期工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武汉三工激光产业园规划设计
谢宏杰, 唐文坚, 何承鹏
2010, 40(7): 1-3.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1
摘要:
以武汉三工激光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规划和建筑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建筑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的设计方法。
基于GMP标准的现代医药厂区规划设计——记青岛大元药业有限公司胶州新厂区
徐强
2010, 40(7): 4-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2
摘要:
结合某医药公司的规划设计,对药品GMP标准的概念以及对现代医药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给予介绍,并就药品GMP生产标准所要求的厂区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合肥美亚光电产业园规划设计
刘霄峰
2010, 40(7): 7-9,70.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3
摘要:
通过对合肥美亚光电产业园规划设计过程的回顾,提出现代工业园区应向科技化、公园化和人性化发展的思想理念,并探讨在工业厂区环境中融入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较强景观特征的产业园区环境的成功经验。
地方工业园区规划的探讨——遵化市机械制造孵化园规划
贾慧献, 彭颖, 朱逸茜
2010, 40(7): 10-13.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4
摘要:
通过遵化市机械制造孵化园的规划,阐述工业园的规划思路,探讨其发展策略、发展方式和规划实施策略。
浦东机场机库群体的协调与统一
郑应平
2010, 40(7): 14-1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5
摘要:
通过对浦东国际机场东航、STARCO、BSAS三座机库设计进行总结,对机库设计中的功能特点和工程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共同探讨并提高机库设计水平。
大型铸钢车轮车间的建筑设计
赵学英, 林洋
2010, 40(7): 17-18.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6
摘要:
通过对铸钢车轮车间建筑设计特点及创作思路的介绍,阐述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如何处理平面布局、立面设计、通风采光和建筑造型等问题。
现代医药工业建筑单体的设计
庄旭
2010, 40(7): 19-23,84.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7
摘要:
医药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全球性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和繁荣,促使医药工业建筑设计趋向科学化、精细化、自动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具体工程设计案例阐明化学医药工业甲、乙类建筑物,中医药工业丙类建筑物和生物生化药品科研及检验建筑单体的设计流程,并对人流物流的处理予以介绍,以满足防火分区设置、防爆泄爆、安全疏散、防污染和防噪音等方面的要求问题。
城市记忆——长沙市裕湘纱厂保护规划设计
许建和, 王军, 严钧
2010, 40(7): 24-27.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8
摘要:
在长沙市裕湘纱厂保护与改造方案设计中,对如何恰当的使用原有建筑,恢复历史建筑原貌,展现原有历史状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生活对厂房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划分和重新组织。
工业建筑外部空间“绿色”趋势的研究
陈牧川
2010, 40(7): 28-30. doi: 10.13204/j.gyjz201007009
摘要:
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其中对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的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对外部空间充分的绿色植物设计将是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框排架结构变形能力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白晓红, 白国良
2010, 40(7): 31-35.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0
摘要:
针对工业厂房中框排架结构偏心、不规则的特点,以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为原型,建立整体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和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合前期拟动力和伪静力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整体的变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纵、横向刚度相差较大,扭转效应明显,且薄弱部位较多,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吴继伟
2010, 40(7): 36-41.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1
摘要:
首先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幢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进行了抗震设计,然后将建筑结构的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保证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给出了相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计算了三个性能水平对应的结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以及使用良好和防止倒塌两种性能水平时的构件截面配筋。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分析。最后对两种设计方法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使用良好性能水平设计的构件截面配筋量与基于力的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
高层剪力墙结构减震设计的静动力分析法
黄瑞新, 李爱群, 张志强, 赵耕文
2010, 40(7): 42-4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2
摘要:
采用三维空间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弯剪型层模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相结合的静动力分析法,对江苏宿迁某19层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黏滞阻尼消能减震分析。首先对该结构进行了三维空间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该结构的层间恢复力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结构的弯剪型层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研究了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振动控制。结果表明:采用静动力分析法可以评估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为类似结构提供借鉴。
送电线路杆塔结构可靠度影响参数及规律研究
李英民, 郑妮娜, 赵静, 李彦民, 肖洪伟
2010, 40(7): 47-51.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3
摘要:
特高压送电线路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处于应用探索阶段,其杆塔结构设计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基于杆塔结构的设计基本表达式和功能函数,对影响杆塔结构可靠度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JC法)评定了现行相关杆塔结构设计规程的可靠度;依托某实际典型特高压送电线路设计资料,分析了结构重要性系数和设计风速取值等参数对特高压杆塔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规律,指出了按现行规程设计的不同风速地区杆塔结构可靠度的不均衡性等问题。分析结果可供特高压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规范制定参考。
考虑桩-土塑性相互作用的单桩分析
吕凡任, 尹继明, 金耀华, 姚荣
2010, 40(7): 52-55,41.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4
摘要:
假设地基为弹性体,考虑桩-土塑性滑移,建立微分方程,采用差分求解。经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较为一致。该方法可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连续性,可以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产生的沉降。将该方法与荷载传递法、剪切位移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不是荷载传递法与弹性理论法的简单叠加;该方法在退化后可以分别取得与荷载传递法及剪切位移法比较好的一致性。
土体K0加卸载过程中水平应力变化研究
罗耀武, 凌道盛, 陈云敏, 胡琦
2010, 40(7): 56-58,90.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5
摘要:
采用JCY型K0固结仪,对不同密实度的砂土、饱和粉土和饱和粉质黏土进行K0加卸载试验,采用K0加卸载模型对土体加卸载过程中的水平应力h和竖向应力v的关系进行描述,结合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对K0加卸载模型参数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黏性土和非黏性土,土体加载过程中v-h关系为线性,卸载过程中v-h关系为非线性;土体竖向应力v卸荷至零时,土体中的残余水平应力h与土体黏性相关,采用土体的K0加卸载模型可对土体K0加卸载过程中的v-h关系进行良好的描述;土体的K0加卸载模型参数K0(NC)和与其内摩擦角相关。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衬砌纵向接头抗弯刚度试验研究
周海鹰, 陈廷国, 李立新
2010, 40(7): 59-61,122.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6
摘要:
基于衬砌管片接头荷载试验,分析影响纵向接头抗弯刚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纵向接头抗弯刚度的变化规律,建立衬砌管片纵向接头抗弯刚度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认为:当轴力较小时各种影响因素对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影响较大,当轴力达到一定值时各种因素对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影响有限;管片纵向接头构造对接头抗弯刚度影响尤为显著。
矩形地下连续墙的荷载试验研究
赵凯, 龚维明, 薛国亚
2010, 40(7): 62-6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7
摘要:
介绍矩形地下连续墙基础竖向和水平荷载试验。通过对压浆前、后墙体的轴力传递、墙侧摩阻力和墙端阻力发挥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试验墙的荷载传递性状以及墙底注浆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水平试验得出了试验墙的水平临界荷载、水平极限承载力和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墙身内力、墙身水平变形等。
CFRP筋增强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
龚永智, 张继文, 蒋丽忠, 涂永明
2010, 40(7): 67-70.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8
摘要:
通过对5根CFRP筋混凝土矩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这种新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重点分析CFRP纵筋的配筋率及CFRP箍筋间距对柱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FRP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首先发生混凝土压碎破坏,在混凝土被压碎之后如继续加载,则CFRP箍筋或纵筋可能发生破裂或破断。CFRP纵筋对其承载力提高有一定的贡献,但可利用的强度有限;CFRP箍筋间距较密时,对承载力有利,但当超过一定范围后,对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特性试验研究
江晨晖, 沈万岳, 姜丽彬
2010, 40(7): 71-74,12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19
摘要:
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三种不同配合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在3d龄期以内的极限拉应变、拉伸徐变、抗拉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等与混凝土早期开裂密切相关的材料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有效地用于评价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的轴向拉伸特性;硬化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迅速递减至最小值,之后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加载龄期越早,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徐变发展越快,量值越大;1d龄期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发展极为迅速。
海港码头混凝土表面氯离子随高度变化规律
胡狄, 赵羽习, 龚奇鹤, 金伟良
2010, 40(7): 75-79.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0
摘要:
海水中氯离子的侵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中耐久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是研究氯离子侵蚀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沿海拔不同高度的服役环境不同,表面氯离子浓度随高程是变化的,但其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根据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某混凝土码头结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实测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提出表面氯离子浓度随高度呈单峰高斯分布的规律;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验证其高斯分布规律假设的合理性。在对浙东沿海某混凝土码头及日本不同海域混凝土码头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实测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后,得到沿海混凝土结构的最严重氯离子侵蚀区域为海拔在0.4~1.6m,其海水浸润时间比为0.285~0.478,应重点加强该区域结构的抗氯侵蚀能力。最后,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高斯函数的海港码头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高度影响系数和海水浸润时间比影响系数经验表达式。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方法研究
周梅, 高红江, 曹启坤
2010, 40(7): 80-84.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1
摘要: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提出适宜于大型洞室支护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制技术路线,探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并总结了湿喷法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设备选型及施工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湿喷设备有其各自不同的适用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优化配合比设计后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能满足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度指数、韧度系数及与围岩的粘结强度等工程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
现代钢结构
L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张继承, 沈祖炎, 周海军
2010, 40(7): 85-90.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2
摘要:
为深入了解低周反复荷载下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以试验研究为基础,依据L形钢管混凝土柱核心混凝土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有限元程序Opensees,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给出其荷载-水平位移关系曲线;并分析L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截面宽厚比D/t和截面长宽比D/B对构件骨架曲线的影响相似,总体上对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形状影响很小,主要表现在对水平承载力大小的影响;轴压比是构件骨架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轴压比对试件弹性阶段的刚度影响不大,对构件弹塑性阶段刚度影响明显,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刚度也逐渐变小,水平极限承载力变小,并且曲线将会出现下降段,且下降段的下降幅度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构件的位移延性也越来越差。
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承载力的试验和模拟分析
刘香, 吴永博
2010, 40(7): 91-94,104.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3
摘要:
通过对6个宽厚比大于55的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研究钢管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即使跨中挠度达到L/20,作用在试件上的外荷载仍能有所增加。构件的宽厚比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比高宽比的影响要显著。采用SAP2000模拟钢管混凝土梁受力的全过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
龙跃凌, 蔡健, 黄炎生
2010, 40(7): 95-99.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4
摘要:
提出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与已有的计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提出的方法考虑了矩形钢管截面长边、短边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大小不同的特点,应用基于混凝土真三轴受力试验的破坏准则确定管内核心混凝土的峰值强度;同时,考虑矩形钢管截面长边、短边的竖向强度的差异,分别计算矩形钢管长、短边的竖向强度。应用新方法对56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良好。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试验研究
尧国皇, 黄用军, 郑小鹰, 徐文杰, 潘东辉, 孙素文
2010, 40(7): 100-104.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5
摘要:
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新型节点形式。在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区,钢管局部开矩形孔、节点区域钢管加强,使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节点混凝土与梁中混凝土成为整体,方便施工且保证节点刚度。通过对3个节点试件的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是由梁和柱的破坏引起的,直至试件达到极限状态,节点尚未破坏,证实这种节点的可行性,且满足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抗震设计原则。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动态
对“高规”及“抗规”的几点理解和探讨
黄永贵
2010, 40(7): 105-109.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6
摘要:
对设计人员经常遇到的抗规及高规中规范未十分明确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相关的结论和建议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鉴定·加固·改造
某混凝土框架房屋增层扩建结构设计
李永国
2010, 40(7): 110-113.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7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增层扩建结构设计,并对结构方案的确定、新老桩基的沉降差控制、老承台的验算与加固、钢结构与混凝土连接节点的构造处理、上部结构的加固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输电铁塔加固补强承载力研究
韩军科, 杨靖波, 杨风利, 李振宝
2010, 40(7): 114-117,131.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8
摘要:
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输电铁塔,由于最大设计风速偏低以及设计时未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运行时经常发生大风倒塔事故,严重威胁着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对这类铁塔进行加固补强提高其抵抗大风的能力,以保证铁塔的安全运行迫在眉睫。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一字形连接板、单个螺栓,充分利用交叉斜材以及辅助材与主材的连接孔进行主材与副主材连接的加固方案。通过五基模型塔架试验对加固前后构件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此加固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此种加固方法使主材承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固后主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研制小型打桩机加固运行变电站基础试验
杨敏, 高公略
2010, 40(7): 118-122. doi: 10.13204/j.gyjz201007029
摘要:
软弱地基上变电站基础的沉降会影响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现有的加固方法和机械设备往往不能适应高压带电场区作业的技术要求。针对沿海某市海淤地基220kV变电站设备基础沉降问题,在限制安全高度2.2m、不停电的要求下,研制小型打桩机,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所研制的小型打桩机能够在运行变电站的限高空间中作业,突破了运行变电站不便进行基础加固打桩的禁区;所打微型钢管桩托换能够有效阻止独立基础沉降;其桩顶施加预应力的先顶后焊技术,能够提高加固效果。
工程事故分析
施工降水引起房屋墙体开裂的事故处理
程林林, 贾强
2010, 40(7): 123-126. doi: 10.13204/j.gyjz201007030
摘要:
某6层砖混住宅楼,由于附近河道内施工降水作业,出现1层阳台下沉、开裂等情况。裂缝为旧缝,裂缝最大宽度达到50mm,主体结构墙体并无裂缝。经鉴定,主要原因是主体结构下方为桩基础,1层阳台下方为条形毛石基础,建筑物下方的填土层为欠固结土层,固结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沉降差,施工降水加快了填土层的固结作用,使裂缝变大。采取降水过程中在建筑物与降水井之间设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在裂缝处贴石膏饼等处理措施,同时对裂缝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加强观测。加固后对建筑物沉降重新进行观测,未发现明显变化。
建筑设计漫谈
谈中国建筑本土化道路——从贝克的建筑得到的启示
郭俊明, 杨健
2010, 40(7): 127-131. doi: 10.13204/j.gyjz201007031
摘要:
当前在建筑的本土化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重视形式而忽视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对形式的影响;不懂得如何真实地表达材料;一味追求豪华气派,而不太关心普通人的需要。在这些方面,贝克的建筑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