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40卷  第5期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与进展
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破坏模式研究
楚留声, 白国良, 赵更歧, 张俊峰
2010, 40(5): 7-12,3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1
摘要:
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已越来越广泛地在我国高烈度区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通过选取结构刚度特征值和核心筒高宽比H/b等参数,建立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参数化模型;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混合结构各种破坏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的抗震能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混合结构破坏模式、核心筒高宽比H/b和结构刚度特征值的取值等提出了设计建议。
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及截面设计
楚留声, 张俊峰, 白国良, 赵更歧
2010, 40(5): 13-18,27.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2
摘要:
为探究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的规律,通过选取结构刚度特征值和核心筒高宽比H/b为参数,建立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非线性参数化模型。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高烈度区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混合结构剪力墙墙肢和SRC框架柱截面弯矩、剪力轴力等内力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破坏轨迹等,同时对混合结构竖向构件设计以及截面轴压比限值提出了建议。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分析
黄华, 叶艳霞, 朱钦, 张国振, 金池, 张雄
2010, 40(5): 19-23,50.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3
摘要:
建立29个带填充墙的10层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填充墙的材料、空间布置、各层墙数量等因素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分析表明:填充墙材料对自振周期影响较小,而薄弱层填充墙的数量及其在楼层中的位置是影响周期的两个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提出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框架结构自振周期修正模型。
内填砌体短肢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吴敏哲, 杨玉东, 艾兵
2010, 40(5): 24-27.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4
摘要:
通过对1榀4层单跨内填砌体短肢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这类结构的延性、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及刚度退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砌体的存在大幅提高了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内填砌体短肢墙结构具有双功能结构的优点,是一种新型抗震控制剪力墙。根据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为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王秀芬, 王铁成
2010, 40(5): 28-32.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5
摘要: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8度区6层异形柱住宅一榀框架的1/3模型进行低周反复加载的拟静力试验,对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出铰机制、强度与刚度退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形柱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异形柱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表明,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分析研究。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王晓菡, 严心池, 秦一如
2010, 40(5): 33-3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6
摘要:
采用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对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特征、耗能能力、梁端转动变形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由于预应力筋的作用,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恢复性能较好。梁柱结合部位是该节点的关键部位,经过合理的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还可改进其耗能能力。
幂率流体变阻尼黏滞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梁沙河, 李爱群, 彭枫北
2010, 40(5): 39-42.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7
摘要:
对研发的变阻尼黏滞阻产品进行了足尺模型的动力性能试验,考察其工作频率范围及相应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滞回曲线图形饱满,工作状况稳定,显示出典型的变阻尼特征。
多自由度体系下变阻尼黏滞阻尼减震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
梁沙河, 李爱群, 张志强
2010, 40(5): 43-46.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8
摘要:
针对一种新研发的变阻尼黏滞阻尼器,目前现有的大型软件尚无法进行计算;建立了多自由度体系下变阻尼黏滞阻尼减震体系的动力方程,提出了可行的计算分析方法,并推导了时程分析的求解过程。同时还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对算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了变阻尼黏滞阻尼减震体系的高柔建筑减震效果显著。
预应力装配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韩建强, 李振宝, 宋佳, 刘春阳
2010, 40(5): 47-50. doi: 10.13204/j.gyjz201005009
摘要:
通过对一榀预应力装配式加固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预应力装配式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并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件模型进行推覆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装配式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试验极限承载力大小和塑性铰出现位置与推覆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
丁晓玲
2010, 40(5): 51-54.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0
摘要:
根据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点,结合结构的破坏机制,从抗震方面分析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的措施及如何进行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从而增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大型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初探
朱蕾, 王珊, 杨姗
2010, 40(5): 55-5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1
摘要:
以东京大学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多层次主街、人性化空间和智能化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剖析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以及如何在改扩建中实现功能整合和空间优化之间的平衡,以此为大型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多元·共生——浅议青岛“里院建筑”的重新建构
王润生, 崔文鹏
2010, 40(5): 59-61,69.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2
摘要: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形成的特色居住建筑形式,是青岛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然而当今城市化进程正严重威胁着这种特有空间的存在。保护好里院建筑,传承和复兴里院文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动态和区域联动的方法,从物质、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其重新建构,以达到对里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在多元的建筑和文化中重获新生并由此复兴,进而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黏性土中静压桩挤土时效性的室内应变保持试验研究
郭进军, 何建平, 施建勇
2010, 40(5): 62-69.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3
摘要:
许多学者基于圆孔扩张理论,采用挤土应力不变的假设给出了黏性土中挤土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解析解答,但是原位试验表明:作用在桩壁上的挤土应力是不断衰减的。通过利用应力路径三轴仪进行应变保持试验,模拟沉桩及随后的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和物理性质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沉桩后作用在桩壁上的作用力近似呈对数衰减,桩周土体有效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固结完成后有效应力增量仅为(0.2~0.27)倍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因而,采用挤土应力不变的假设将导致过高估计桩基承载力的时效性。
基于LS-DYNA的桩顶约束混凝土基桩的低应变动测数值研究
季勇志, 王元战
2010, 40(5): 70-7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4
摘要:
以一维应力波理论为基础,运用有限元显式分析方法,对混凝土桩在桩顶自由和桩顶受约束时的低应变动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两种情况下的动测曲线,发现桩顶受约束时桩的动测曲线不仅受桩周土体的影响,还受到上部结构的干扰,并且桩身反射的三维效应更明显。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得到桩顶受约束的混凝土桩的滤波信号,使这种情况下的混凝土桩的缺陷识别更加简便和准确。最后,通过对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的较好拟合,表明基于有限元显式分析方法的桩基检测模拟是可靠的,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混凝土桩低应变动测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
雷金波
2010, 40(5): 74-78,81.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5
摘要:
在文献[1]推导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从分析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征着手,不考虑复合桩体自身压缩变形量,对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公式进行简化,推导出带帽端承型桩和带帽摩擦型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显式公式,并得出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按桩帽间土体模式的沉降计算公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文献[1]进行对比,验证该简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压缩过程中软土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
汤亮亮, 陈樟龙, 单波, 余闯
2010, 40(5): 79-81.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6
摘要:
采用双曲线函数对固结试验中e-p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关于孔隙比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双曲线模型。在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p双曲线模型推导出软土在压缩过程中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式,并通过室内渗压试验的数据对该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混凝土架构理论的砂浆比偏离研究
王立久, 汪振双, 苏昊林
2010, 40(5): 82-86,11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7
摘要:
混凝土架构理论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集料、砂浆和二者之间的过渡层组成。在阐述混凝土架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标准混凝土概念,并据此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得到标准混凝土与水泥胶砂强度换算公式。从砂浆比偏离的角度上去研究粗集料的架构作用,在分析前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混凝土架构作用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通过再生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与砂浆比偏离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砂浆比偏离是研究混凝土架构理论的重要参数。
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尤志国, 覃霜, 丁一宁
2010, 40(5): 87-91.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8
摘要:
在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试验的基础上,对7组无筋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和5组混杂纤维增强低配筋率的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纤维类型和纤维长径比对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以及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梁的弯曲韧性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加,混杂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优于钢纤维,两种纤维协同作用时具有很好的正混杂效应;与最小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纤维的掺入明显地改善了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掺有(40+4)kg/m3混杂纤维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梁的极限荷载与仅按1.5倍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梁相当。
骨料体系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谢咸颂
2010, 40(5): 92-94,10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19
摘要:
混凝土中的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对水泥的收缩起着约束作用,是混凝土内部阻抗水泥收缩的主要组分。然而粗细骨料作为一种地方性材料,其质量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通过平板试验,研究骨料的品种、砂率、含泥量、体积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悬臂现浇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技术
呙于平, 娄晟嘉
2010, 40(5): 95-99.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0
摘要:
悬臂现浇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方法,主要包括结构计算、现场数据采集、参数识别、修正模型、指导施工等几个要素。监控具体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修正模型,得到有用数据、下达施工指令来保证实现桥梁成桥后的设计状态。结合马梧高速公路大坡桂江大桥工程实例,简要给出了桂江大桥的监控示例。实测数据表明,大桥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TSP地质超前预报在渝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于炎鑫, 佴磊, 沈世伟, 丁黄平
2010, 40(5): 100-10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1
摘要: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常常出现各种施工隐患及地质灾害,所以地质超前预报在施工中尤为重要。介绍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与解译及其在鹰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并通过对预报结果、地质分析结果以及实际开挖情况的对比,说明该系统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的预报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同时也总结了TSP系统的一些不足。
现代钢结构
2008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王冬梅, 张爱林
2010, 40(5): 104-10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2
摘要:
利用九子台阵系统完成奥运羽毛球馆弦支穹顶结构1:10大比例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利用人工正弦激励和环境激励两种方法测得模型的多阶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通过振动台试验得到模型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应变响应及响应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场馆在8度大震作用下,材料始终处于弹性阶段,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腹板削弱型节点参数设计及梁单元刚度矩阵研究
何益斌, 黄频, 冷巧娟, 肖阿林, 郭健
2010, 40(5): 109-11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3
摘要:
实际工程中通过合理设计洞口尺寸可以迫使塑性铰在梁削弱截面处出现,避免节点先于构件发生破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使其免于倒塌,同时又可使室内管线从腹板空腔内通过,降低建筑层高,提高经济效益。在综合考虑了梁翼缘对腹板的约束要求、削弱截面处腹板的抗剪强度要求、梁端柱面处与削弱处截面的抗弯能力比以及防止受压板件局部失稳,可以确定矩形洞口尺寸大小和削弱截面距离柱表面的距离。梁腹板开洞后必然影响框架梁单元的刚度矩阵,从而影响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因此,有必要对腹板开矩形洞口框架梁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研究。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将梁单独作为一个杆单元,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其弹性刚度矩阵,并通过一算例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结果吻合良好。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力学性能研究
黄宏, 张安哥, 赵兵
2010, 40(5): 114-118,10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4
摘要:
通过对6根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试件在双向偏压受力状态下力学性能的试验,以研究长细比、偏心距和偏心角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构件变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长细比和偏心距越大,承载力越小;偏心角对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的影响不大。最后,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程序,对双向偏压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不同面外约束下带缝钢板剪力墙的抗剪性能研究
赵锐荣, 陈麟, 周云
2010, 40(5): 119-123.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5
摘要: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考虑几何非线性和面外初始缺陷的影响,对比分析钢筋混凝土板约束、刚性板约束以及无面外约束的带缝钢板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并研究面外约束对带缝钢板的应力分布和面外屈曲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板可以抑制带缝钢板的弹性屈曲,降低带缝钢板的拉力带效应,提高带缝钢板剪力墙的延性、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为了使钢筋混凝土板能更好地约束带缝钢板的面外屈曲,建议在剪力墙的小变形阶段,混凝土板不参与抗剪。
型钢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
李磊, 郑山锁, 邓国专, 王斌, 王维
2010, 40(5): 124-128,132.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6
摘要:
提出考虑粘结滑移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对型钢高性能混凝土(SRHPC)框架结构进行试验,主要考虑的参数为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含钢率以及型钢强度。探讨诸参数对SRHPC框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构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型钢强度是影响结构基本性能最主要的因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均可通过提高型钢强度而有效增大。轴压力的存在会降低结构的变形能力,但当轴压比小于0.4,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承载力。当轴压比超过0.4以后,结构的峰值荷载和变形能力随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且结构的负刚度段的斜率逐渐增大。
鉴定·加固·改造
大跨工业建筑改造技术策略研究
费腾, 梅洪元, 马维娜
2010, 40(5): 129-132.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7
摘要:
大跨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中最为有利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跨度大、内部空间灵活易分割,将其改造成其他功能的可能性很多,因此,从结构改造、构造翻新、设备置换、材料整合等方面对大跨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技术策略进行了探索。
城市印象——长沙市一旧工业建筑案例解读
许建和, 王军, 严钧
2010, 40(5): 133-136,145.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8
摘要: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旧工业建筑随着产业的转型而退出历史舞台,保护和再利用具有城市历史片段的记忆成为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长沙市某旧工业建筑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从城市地段着手,对其进行量体裁衣的保护和再利用,以使其获得新生。
恢复·改建·延续——上海复兴中路642号改造设计回顾
张振
2010, 40(5): 137-139,54. doi: 10.13204/j.gyjz201005029
摘要:
近年来,由于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保护、利用、修复的要求不断提高,创造性的建筑细部设计已成为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恢复性的改建往往需要从细部体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设计
张学义, 廉杰
2010, 40(5): 140-142. doi: 10.13204/j.gyjz201005030
摘要:
根据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结果,对带裂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提出了加固结构计算模型。对采用粘贴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进行了全过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板可以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目的。
预应力托梁抽柱在房屋改造中的应用
王琴, 崔庆海, 张鑫
2010, 40(5): 143-145. doi: 10.13204/j.gyjz201005031
摘要:
青岛奥帆基地西地块商业中心,地下2层,地上3层(局部4层),框架结构。由于商业布局改变,需拆除1~2层共6个框架柱,拆除后框架梁跨度18m。采用有粘结预应力加固原有框架梁,取得较好效果。可供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参考。
建筑设计漫谈
安徽民居色彩成因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刘仁义, 张靖华
2010, 40(5): 146-148. doi: 10.13204/j.gyjz201005032
摘要:
通过对徽州民居色彩影响因素的总结归纳,具体分析其成因,挖掘其文化内涵;系统总结安徽民居色彩体系,为创造城市地域特色提供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