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9卷  第3期

建筑规划、设计及建筑艺术
浅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张勇
2009, 39(3): 1-3.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1
摘要:
在对近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的新特点,并探讨其规划设计方面发展的趋势,结合近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应的园区规划及项目建设进行了探讨。
企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陈晓然
2009, 39(3): 4-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2
摘要:
企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影响园区的规划布局、流线等方面的要素进行总结,以期对设计人员在企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上起到一定引导作用。针对在企业园区规划中的设计要素,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总结出四条设计原则:服从工艺流程走向、功能分区系统分明、遵循距离最短原则、考虑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研究——浅谈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
罗蓉
2009, 39(3): 9-10,6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3
摘要:
苏州工业园区名曰工业园,看上去又不像工业园。走进园区,人们由衷地发出不是园林胜似园林的感慨。每一个角落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每一处雕塑精致隽永、透射底蕴;每一幢建筑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树、枫林之中。如果把苏州古城喻为城中园,那么,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园区无疑是园中城。
工业建设与生态文明
寇九贵
2009, 39(3): 11-14,89.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4
摘要: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探讨了我国工业建筑创作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发展之路,论述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工业建筑的纪念性表达
郭江波
2009, 39(3): 15-17.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5
摘要:
纪念性是建筑艺术的永恒追求,通过对工业建筑史中纪念性表达的探求,试图阐明这样一种观点:即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纪念性,才是有意义的。
关于工业建筑特性的思考和实践
钟峰
2009, 39(3): 18-20.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6
摘要:
新时期工业建筑设计除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还应以不同于已往的设计理念,赋予建筑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特征。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大有可为。
新工业建筑的人性化理解和塑造
陈江华
2009, 39(3): 21-2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7
摘要:
工业革命孕育了最初的工业建筑,工业的进步以及工业建筑的发展造就了伟大的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中的民用建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人文关怀逐步得到关注及改善,而工业建筑的人性化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性化的工业建筑不仅产业工人需要,而且也能增加企业形象的感染力。工业建筑的人性化可以从功能与交通布局、外部环境、内部空间、建构实体等几个方面来塑造。
研发办公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周栋良, 池小燕
2009, 39(3): 23-2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8
摘要:
侧重研究研发办公楼内部偏交流共享功能的公共空间。首先阐述了内部公共空间对研发办公建筑的重要性;结合相关工程设计方案,根据使用性质及空间形态对研发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构成元素进行了设计手法归纳分析;总结研发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办公建筑的设计者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建筑改造策略
姜军, 孙清军
2009, 39(3): 26-2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09
摘要:
针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工业建筑的现状,提出了改造策略:建立大型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并从优越性、功能应用、改造原则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老工业基地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策略。
旧工业厂房改造中空间的“留白”
鲍鲲鹏, 鲍英华, 赵龙
2009, 39(3): 29-31.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0
摘要:
为了更好地形成旧工业厂房空间的改造,通过引入留白这一艺术概念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在空间的改造中应保留承载了历史文化内容的空间信息,并通过新的建构对旧的信息进行烘托,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进而形成丰富的空间表现力。工业厂房空间改造的留白形成了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
王建龙, 车伍, 易红星
2009, 39(3): 123-12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32
摘要: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内容及现状,论述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关键技术,探讨了在绿色建筑体系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举例分析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措施在绿色建筑体系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实施低影响开发理念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在绿色建筑中应将雨水控制利用综合性技术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及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有机结合。期望为绿色建筑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的雨水控制利用提供参考。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无箍筋SRC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
王铁成, 王玉良, 姜维山
2009, 39(3): 32-3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1
摘要: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SRC节点中箍筋作用和无箍筋SRC节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无箍筋SRC加厚腹板节点滞回性能和承载力,结果表明,无箍筋加厚腹板SRC节点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在那些不便于再配置箍筋的节点中,可以考虑省去箍筋。提出加厚腹板强度利用率的概念,并提出无箍筋加厚腹板SRC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补强措施。
基于黏弹性随机有限元的框架结构响应分析
张强, 刘建新, 朱立猛
2009, 39(3): 36-3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2
摘要:
基于黏弹性随机有限元,采用三参量线黏弹性模型,在空间上采用有限元法,在时域上采用离散的方法,构造了参数随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编制了有限元程序,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的响应计算,讨论了弹性模量的随机性对结构分析的影响。算例表明,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适用于工程计算。
三跨空冷支架结构挡风墙阵风系数风洞试验研究
赵更歧, 白国良, 李晓文
2009, 39(3): 39-4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3
摘要:
空冷支架结构体型独特,空冷平台以上有较高的挡风墙,性质属于围护结构,但又与结构一起随风振动,与规范上所说的围护结构不同,因此不能直接采用规范给出的阵风系数,抗风计算时仅参考国外一些参数,是否准确无法验证。通过1/150三跨刚性模型风洞试验,考虑风向角、周围建筑物、风机是否转动等因素,得到三跨空冷支架结构挡风墙在不同工况下的阵风系数,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建议。得到的各种参数不仅为空冷支架结构体系的抗风设计提供了依据,而且为我国行业规程关于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体系风参数相关条文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空冷支架结构管柱体型系数与群柱效应研究
刘林, 白国良, 孔江涛, 赵春莲, 李红星
2009, 39(3): 43-47.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4
摘要:
空冷支架结构下部为大直径群柱,上部为钢桁架平台,结构抗风设计时许多参数还不清楚。为掌握该类结构风压分布规律,对1∶150的刚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同时利用FLUENT6.1流体软件对结构管柱所处风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取不同工况下管柱的整体体形系数。详细介绍风洞试验结果与管柱表面风压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技术的可行性。
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
刘凡, 翁晓红, 邵永健
2009, 39(3): 48-51.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5
摘要:
为研究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8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和2根型钢普通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力过程经历弹性、弹塑性和破坏3个阶段;开裂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15%左右,试件开裂对试验梁的刚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梁的屈服是以型钢的受拉翼缘屈服为标志;试件屈服前,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成立;屈服后,平截面假定不再成立,此后型钢与混凝土间的滑移对试验梁的变形及裂缝宽度的影响加大;试验梁达到极限承载力以后,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可见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是优越的。
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赵进阶, 张钦喜, 杨勇新, 杨萌, 廉杰
2009, 39(3): 52-5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6
摘要:
试验设计制作了7根配有500 MPa细晶粒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变化保护层厚度、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分析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试验结果显示:应用500 MPa细晶粒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实测结果与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值比较接近,可以继续沿用现有的规范计算公式。
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剪切性能的试验研究
刘凡, 翁晓红, 邵永健
2009, 39(3): 56-59.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7
摘要:
为研究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剪切性能,进行了15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和2根型钢普通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在型钢混凝土梁中配置一定的箍筋可避免剪切粘结破坏的发生;本次试验的17根试验梁中有7根发生斜压破坏,10根发生剪压破坏。与文献[1]的试验共同表明,剪跨比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剪跨比1.5时发生斜压破坏;剪跨比1.53.0时发生剪压破坏;剪跨比3.0时发生弯曲破坏;同时型钢的存在使得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地基与基础
生物改性对粉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
许朝阳, 张莉
2009, 39(3): 60-63,3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8
摘要:
将微生物技术引入岩土改性中,筛选出多种碳酸盐矿化菌和多糖黏胶菌,利用碳酸盐矿化菌ATCC64533、和多糖黏胶菌5的代谢产物对粉土的工程性能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土体进行渗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土体工程指标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ESEM)分析,研究不同微生物改性粉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改性粉土的机理。研究表明,掺碳酸盐矿化菌和多糖黏胶菌对粉土的渗透性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相软土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机理研究
刘兴华, 韩晓猛, 徐超, 叶观宝, 杨晓明
2009, 39(3): 64-68. doi: 10.13204/j.gyjz200903019
摘要:
连云港地区软土与其他软土地区软土相比具有高含盐特性,且以Cl-、SO42-和Mg2+为主,若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对其进行加固,土中的易溶盐会对桩身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电子显微镜(SEM)研究高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Mg2+、Cl-、SO42-都对水泥土强度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其中Cl-对三个龄期的强度都有影响;Mg2+从中期开始发挥作用;SO42-则对水泥土长期强度影响较大。
预应力齿面管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钟阳, 甘永辉
2009, 39(3): 69-7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0
摘要:
对环节式预应力齿面管桩和常规光面管桩在昆明二个场地上进行静载对比试验,同时对排水型齿面管桩一桩多用的独特技术性能给予介绍。排水型齿面管桩能充分发挥土体摩擦强度,有效提高桩基承载能力,有利于节约投资、节材、节能。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的比较
刘晓敏, 贾海艳
2009, 39(3): 73-76,12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1
摘要:
软土地区在我国分布广泛,大量的公路由于条件限制而修筑在软土地基上。软土由于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不利特点,给公路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隐患。结合某道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软基试验段工程,根据监测资料,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并与实测沉降量比较,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地基沉降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工程实用性,最后提出较适合该地区特点的沉降修正系数。
建筑材料
自然环境下既有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及随机性研究
张俊芝, 王建泽, 周建民, 郑辉
2009, 39(3): 77-80.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2
摘要:
对钱塘江河口地区感潮环境下的既有混凝土芯样中的氯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侵蚀深度与氯离子浓度的关系。根据既有混凝土样本,测定既有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分析氯离子扩散控制起点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另外,同一深度的氯离子浓度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而且较好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自燃煤矸石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吴秀峰, 周梅, 崔正龙
2009, 39(3): 81-8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3
摘要:
参照国标,通过试验对辽宁省阜新市高德矿堆积的自燃煤矸石进行轻集料品质评定。在掌握了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对轻集料要求的基础上,将自燃煤矸石破碎作粗集料、普通砂作细集料、聚丙烯纤维作增韧材料,由均匀试验设计了10组自燃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试件,进行大量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阜新高德自燃煤矸石粗集料与C40砂浆基体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相互匹配,虽然其自身强度远不及天然碎石,但因充分发挥了集料和基体的协调作用,可配制出性能优良的C40混凝土,且早期强度发展的更理想。
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霍俊芳, 申向东
2009, 39(3): 86-89.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4
摘要:
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及矿物掺合料,配制两种强度等级(LC30,LC35)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对比盐溶液(5%Na2SO4)和水中抗冻性试验发现,盐溶液中冻融的轻骨料混凝土劣化程度大于水中。轻骨料混凝土掺入纤维后,其抵抗冻融损伤能力得到改善,掺量越高,对轻骨料性能的改善作用越明显。SEM观察发现,随着盐溶液的侵蚀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水化产物的结构由密实逐渐变得疏松;聚丙烯纤维与水泥石浆体的粘结力强,能够抑制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连续多组正反弧压型机组的研究与应用
唐洁耀, 黄溢忠, 黎杰, 徐伟
2009, 39(3): 90-9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5
摘要:
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需要,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正反弧、压型、弯弧一体化程控加工机械,生产出长110m反正反弧隐藏式压型板。
综合述评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
周奎, 王琦, 刘卫东, 张简
2009, 39(3): 96-10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6
摘要:
对于大量进入老龄和维护期的土木工程结构,其安全性倍受重视,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则是支撑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适时维护的一个有力工具。首先对各种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和无线智能传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讨论了在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最后对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钢结构
轻型围护门式刚架普通钢结构厂房的优化设计分析
班慧勇, 王元清, 石永久, 张勇
2009, 39(3): 103-106.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7
摘要:
随着轻型围护材料的广泛应用和一些钢结构厂房工程的实践,在普通钢结构厂房中,用实腹式门式刚架代替传统采用的格构式刚架结构成为可能,但现有设计方法只是单纯采用普钢规范和凭借工程经验。为优化这种设计方法,控制用钢量并保证设计的可靠性,通过对我国现行钢结构相关规范、规程的对比分析,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轻型围护门式刚架普通钢结构厂房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用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今后同类型的厂房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
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抗剪静力性能研究
徐嫚, 王玉银, 张素梅
2009, 39(3): 107-111.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8
摘要:
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单跨多层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并验证等效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分析钢板高厚比和跨高比对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抗剪静力性能的影响,探讨框架梁的受力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高厚比和跨高比是影响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抗剪静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与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剪力传递方式是不同的;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钢板不对框架柱产生作用力和附加弯矩,更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理念;当采用高厚比较小的剪力墙时,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对框架梁抗剪要求增大,须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以保证框架梁不先于剪力墙破坏。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分析
周楠楠, 王来, 王国兵, 杨宁
2009, 39(3): 112-115,8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29
摘要: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考虑了连接的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材料非线性等因素。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半刚性连接的柔性对钢框架的影响,为今后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
杨俊杰, 高子珺, 吴祖咸
2009, 39(3): 116-118,35. doi: 10.13204/j.gyjz200903030
摘要:
以长细比和偏心率为变化参数,对4个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的详细分析,总结出此类构件的一些力学特点,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进行比较,发现其承载能力比方形截面柱高,比圆形截面柱稍低。其承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构件的轴压性能、抗弯性以及偏心率。在分析试验结果和利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压弯构件承载力验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鉴定·加固·改造
某框架低强度混凝土的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技术
李树林, 陈丽华, 孟杰, 盛超, 倪爱琳
2009, 39(3): 119-122. doi: 10.13204/j.gyjz200903031
摘要:
介绍采用灌浆料置换框架梁柱部分截面的低强度混凝土及碳纤维布加固梁柱节点的方法。置换法的运用,得力于将已建框架结构采取措施临时转换为砖混结构及框架柱中钢筋骨架焊接成格构柱,共同传递荷载的综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