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38卷  第4期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营造和谐的科技工业园区——浅谈广州中试基地园区规划与单体设计
包映丹
2008, 38(4): 1-4.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1
摘要:
为了调整有缺陷的城市内部空间和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在积极推动独立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坐落于广州科学城内的广州中试基地科技园区,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在园区的控制性详规、单体设计和园林绿化设计等过程中,始终贯彻一个理念:将这一工业科技园区融入广州科学城区,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和谐部分。
浅谈工业厂区流线设计及建筑师负责制——华为南方工厂(一期生产)案例
郑旭华
2008, 38(4): 5-8.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2
摘要:
道路规划首先以确保用地内外的交通安全为基本条件,货车用道路与其他道路明确分离。办公用车从新城路进入,经中央环形交通广场进入室外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与货车辆的流线分离。华为公司对设计单位的要求是采取设计师负责制。从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竣工投产使用,全程均由建筑师掌控完成。
三维空间与多维思考——旧工业建筑改造模型化研究初探
余萌
2008, 38(4): 9-1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3
摘要:
通过一个虚拟的旧工业建筑的模型,用一题多解的办法加以分析,希望能发现一些思路,对工程实践中类似建筑的设计有所启发。
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的探索
陈炜
2008, 38(4): 13-16,2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4
摘要:
针对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设计应当在把握其功能性、精神性和环境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合、表达的设计思维过程,将其深层的本质透过建筑形式的外在构成要素条理化、系统化、明确化、秩序化地表达出来。然后结合三个高科技研发办公项目实例分析,进一步阐明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过程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的“易达性”和“引导性”设计初探
孙逊
2008, 38(4): 17-19,43.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5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化的体验式商业购物中心日渐兴起,对商业建筑设计提出新的挑战。以苏州深国投商业中心为例,从微观层面上对购物中心外部及内部空间中至关重要的易达性和引导性设计进行剖析,旨在为我国现代化商业购物中心建筑设计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兴通讯南京研发基地三期规划及建筑设计
王为, 马亚辉
2008, 38(4): 20-2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6
摘要:
介绍了南京中兴通讯研发基地三期的方案设计,阐述该研发园区中规划布局的合理创新,建筑功能的合理布置,便捷安全的交通组织以及园区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与探索——生益科技松山湖第一工厂设计
程亚珍
2008, 38(4): 23-2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7
摘要:
松山湖第一工厂以科技与环保为主题,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技术集成与创新,通过合理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生产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融入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张毅杉, 夏健
2008, 38(4): 27-30,49.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8
摘要:
城市工业遗产是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多元角度的研究,目前我国从城市整体角度研究,特别是从整合城市空间角度研究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相对比较匮乏。从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角度对其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策略。
基于参变量变分原理的修正多垂直杆墙元模型
李志宁, 李青宁, 张洪涛
2008, 38(4): 31-35. doi: 10.13204/j.gyjz200804009
摘要:
根据剪力墙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对多垂直杆墙元模型进行修正,求解过程采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利用此方法对一、十字型短肢剪力墙元进行非线性分析。该法摒弃了平截面假定的限制,考虑了剪滞效应和翼缘的影响。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L形宽肢柱受剪性能试验
丁小艳, 王铁成
2008, 38(4): 36-40.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0
摘要:
根据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11根L形截面宽肢框架柱的剪切破坏试验,对L形宽肢柱受剪破坏机理以及水平加载角度、暗柱、截面肢高厚比对L形宽肢柱受剪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L形截面宽肢柱斜面受剪承载力高于主轴向;配筋合理的暗柱对L形宽肢柱受剪承载力及延性有提高作用;随截面肢高厚比的增加,试件受剪破坏过程的脆性增加。
应用简化的软化桁架模型设计框架外节点
刘华新, 毕重, 王清湘
2008, 38(4): 41-43.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1
摘要:
简化的软化桁架模型源于拉压杆的概念,其满足带裂缝混凝土的平衡条件、相容条件和本构关系。在介绍简化的软化桁架模型的传力途径、设计步骤的基础上,考虑包括混凝土强度、竖向箍筋和水平箍筋的数量等参数的影响,用简化的软化桁架模型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节点进行抗剪强度分析和设计。通过对一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节点的验算,并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出的简化的软化桁架模型的有效性、实用性。
钢筋混凝土构件宏观安全储备
孙绪杰, 郑文忠
2008, 38(4): 44-45,81.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2
摘要:
针对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储备方面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从荷载统计平均值、荷载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和材料强度统计平均值、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强度设计值的概念出发,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抗力平均值与荷载效应平均值的比值K,受弯构件K介于1.8~2.3,轴心受压构件K介于2.1~2.8。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储备的宏观分析认识到,一方面要遵守规范搞好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当出现轻微质量问题或轻度超载时,也不要惊惶失措,而应冷静应对。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控制下的钢筋应力
卢钦先, 胡狄
2008, 38(4): 46-49.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3
摘要:
在分析规范中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后,通过推导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以限制钢筋应力来实现裂缝宽度控制的方程,结合裂缝宽度限值和影响因素典型取值,得到钢筋应力限值的简化计算公式。只要钢筋应力限值达到要求即可实现裂缝宽度控制,可避免对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验算。最后比较分析了各种规范的计算结果。
K0压密土的湿化试验规律及其描述
姚仰平, 祝恩阳
2008, 38(4): 50-53,60.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4
摘要:
通过对取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土进行的干燥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K0压缩试验及湿化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e-lgp图中:1)正常压密干土在各荷载下湿化,其孔隙比均落在饱和泥浆压缩线上;2)同一前期固结压力下,不同超压密比的干土湿化后,其孔隙比也近似落在一条直线上。依据湿化试验的结果,对K0状态下天然土的湿化行为给出数学描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配筋方式对桩基厚承台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
卢波, 过超, 龚维明
2008, 38(4): 54-58.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5
摘要:
为研究不同配筋方式对混凝土厚承台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对3个配置不同形式钢筋的混凝土9桩承台进行破坏性试验,对不同配筋形式的承台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探讨,证明厚承台符合空间桁架模式的受力特点,集中方式配筋有利于发挥钢筋的抗拉作用,在承台中部配置的钢筋网片能延缓混凝土压杆的劈裂破坏,在承台底部集中配筋的基础上增加中层钢筋网能有效提高承台的承载力。最后给出桩基承台配筋设计的建议。
砂卵石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阻尼比研究
张誉, 王汝恒, 贾彬
2008, 38(4): 59-6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6
摘要:
通过对砂卵石土的室内动三轴试验,对饱和砂卵石土的阻尼比动力参数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围压、不同固结比和不同振动频率对砂卵石土阻尼比影响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变对阻尼比有显著影响,阻尼比随着动应变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围压或固结比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阻尼比具有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某筏板基础温度场的计算与温控措施
江昔平, 王社良, 孙烨, 段述信
2008, 38(4): 63-67.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7
摘要:
通过建立有限差分法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模型;以西安市某高层住宅楼的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为背景,分析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原材料优选、配合比确定、温度场求解等方面问题;并从温控指标的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施工方案的选择、温度监测方案等方面对该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温控措施进行研究。
混凝土压缩断裂过程及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
田瑞俊, 杜修力, 彭一江
2008, 38(4): 68-7211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8
摘要:
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水泥砂浆及二者间的粘结带所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折线损伤演化模型描述混凝土细观各相单元的损伤退化。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湿筛、三级配、四级配混凝土试件的单轴受压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从而对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了尺寸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混凝土的断裂主要发生在骨料与砂浆的粘结面上,裂纹沿平行于最大压应力的方向扩展。
GFRP筋的高温蠕变性能试验分析
周长东, 吕西林, 金叶
2008, 38(4): 73-7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19
摘要:
通过对21组,共72根不同应力状态、不同温度下GFRP筋的蠕变性能进行的试验和分析,表明:随时间的延长GFRP筋的应变逐渐增大,而同一应力水平的GFRP筋试件随温度的升高,应变有增大的趋势。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预应力GFRP筋增强混凝土构件在火灾高温条件下GFRP筋的预应力损失值。
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本构研究及其在夹芯板中的应用
秦培成, 查晓雄, 于航
2008, 38(4): 77-81.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0
摘要:
为了研究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泊松比,对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在室温下进行了加载速率为2 mm/min准静态拉伸、压缩、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在抗压方面有良好的延性性能,而在抗拉、抗剪方面则表现为明显的脆性;泊松比则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一般约0.25左右;另外,基于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其本构关系进行拟和回归,并将其应用到金属夹芯板试验有限元模拟中来,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现代钢结构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弹性屈曲荷载计算
王新堂, 季瑶, 王剑平
2008, 38(4): 82-8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1
摘要:
以单层多跨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梁柱构件建立失稳状态的控制微分方程并引入相应的连续性条件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结构整体弹性失稳的临界荷载计算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框架结构的半刚性连接特性和水平支撑对其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极为显著,而且结构失稳的整体效应需引起高度重视。分析结果还表明,作用于多跨框架结构竖向荷载的分布特征对整体框架结构的弹性屈曲荷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一点在目前钢框架的设计理论中并未充分考虑。另外,半刚性连接特性及结构的支撑刚度对钢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界限性和区间性,即当连接刚度或支撑刚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其变化对框架结构弹性屈曲荷载的影响将无需再考虑。
带加劲肋的顶底角钢与腹板双角钢连接的梁柱节点的试验
郑廷银, 徐士云, 张玉
2008, 38(4): 87-90.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2
摘要:
通过带加劲肋的顶底角钢和腹板双角钢连接的梁柱节点静力荷载试验,分析顶底角钢、顶底角钢加劲肋、腹板角钢、梁柱翼缘和腹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确定这种连接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得到此类连接的M-曲线、连接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极限转角,讨论了加劲肋及其他因素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全张力棱柱变形体模型设计研究
王多智, 范峰, 沈世钊
2008, 38(4): 91-94,7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3
摘要:
全张力体系是近年来结构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全张力体系理论要求严格,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在系统地阐述了全张力体系的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全张力思想设计单体模型,并在完成简单模型设计制作的基础上,对较复杂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设计了可调节、可拆卸、美观大方的空心球节点。
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次应力影响研究
王燕, 赵长伟
2008, 38(4): 95-97103.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4
摘要:
采用有限元对冷弯薄壁型钢焊接平行弦钢桁架由于节点几何缺陷在杆件中产生的次应力进行分析,对由节点构造形式所产生的次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次应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次应力对冷弯薄壁型钢桁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欧洲规范中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主要内容(1)——火灾下荷载效应、抗力效应、材料性能与基于表格的抗火设计方法
侯晓萌, 郑文忠
2008, 38(4): 98-103.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5
摘要:
欧洲规范EC2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1.2部分为欧洲各国进行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的唯一依据,包括总则,基本原则,材料性能,结构抗火设计,防火保护层及附录。简要介绍规范EC2-1-2关于火灾下荷载效应与抗力效应取值、火灾下材料性能退化规律、基于表格的抗火设计方法,并指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供我国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及相关标准修订时参考。
鉴定·加固·改造
体外预应力碳纤维索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张轲, 叶列平, 岳清瑞
2008, 38(4): 104-108.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6
摘要:
碳纤维索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解决腐蚀、高湿等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梁加固非常适用。通过对两根体外预应力碳纤维索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对碳纤维索体外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加固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哈尔滨银河大酒店增层改造设计
侯晓萌, 郑文忠
2008, 38(4): 109-112.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7
摘要:
哈尔滨银河大酒店为22层高层建筑,裙房部分为6层,塔楼部分有3层地下室,裙房部分有1层地下室,裙房右侧为4层框架结构俱乐部。塔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将原高层与俱乐部所夹裙房由6层增层至22层,依据原房屋柱下基础的不同形式,对原柱下桩基础进行叠合加固,对原柱下独立基础用新增桩基础替换,并对原框架柱加固。由于裙房柱网布置与其新增楼层的柱网布置不同,在7层顶设置梁式转换结构。对本工程增层改造设计的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介绍,可供同类工程增层改造设计时参考。
托梁截柱技术在排架厂房改造中的应用
尉国勤
2008, 38(4): 113-115108.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8
摘要:
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改造中,采用托梁截柱的方案,并针对工程特点,辅之以树根桩加固地基,承台梁加固柱基础,钢板湿包法加固牛腿和厂房柱翼缘,利用厂房柱工字形横截面构造特点,拆割腹板设置钢托梁托起厂房柱等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了该厂房改造的难题以及生产与施工的矛盾。
工程事故分析
某钢筋混凝土筒仓整体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王田凤, 丁智潮, 王立, 应晓霖
2008, 38(4): 116-118. doi: 10.13204/j.gyjz200804029
摘要:
通过浙江某钢筋混凝土筒仓整体坍塌事故原因的分析,并结合一系列的有限元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筒仓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机理,对现行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个人观点,并对此类结构在设计中如何考虑该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工程实录
两部典型后置悬吊楼梯设计
谭军, 王英, 郑文忠
2008, 38(4): 119-123,8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30
摘要:
提出通过垂直于外套框架梁后置悬挂梁,在后置悬挂梁上设置竖向吊杆,以吊杆作为楼梯的竖向承重构件,来后置连接原建筑顶层地面至新增套建一层顶楼梯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应用这一思路和方法实现了绥芬河青云市场原建筑与新增套建增层楼层竖向交通的连续。
建筑设计漫谈
渗透与拼接——当代城市情感性空间的营造
史亚雷, 申晓辉, 关瑞明
2008, 38(4): 124-126. doi: 10.13204/j.gyjz200804031
摘要:
针对当代城市情感性建筑空间的逐渐缺失状况,提出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想,旨在促进城市情感性空间的回归。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想,从语汇、物质和精神三个层次,达到实用空间、知觉空间和存在空间的递进统一的平衡状态,实现情感性空间的营造,结合泉州西湖公园西大门等设计实践,对渗透与拼接思想在营造当代城市情感性空间中的运用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