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38卷  第10期

现代工业建筑创作的新理念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深度思考——北京第一机床厂新址建筑设计
王长刚
2008, 38(10): 1-3. doi: 10.13204/j.gyjz20081001
摘要:
通过对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厂房与研发中心建筑设计特点及创作思路的介绍,提出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所关注和面临的问题,并指出研究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
赵崇新
2008, 38(10): 4-7,19. doi: 10.13204/j.gyjz20081002
摘要:
通过对1933项目的改造过程,展示具有文化价值老建筑的新生,采用具有文化气质和价值的手段来演绎类商业建筑。
弹性模块设计理念赋予航空货运建筑新活力
杨丰
2008, 38(10): 8-10. doi: 10.13204/j.gyjz20081003
摘要:
弹性模块设计理念很好地解决了航空货运站设计中在工艺、消防、建筑、结构等方面的难题,使建筑达到了工艺布置灵活、流程快速有效、形象大气美观、结构消防安全的要求,适应了航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赋予了航空货运建筑新的内涵和活力,增加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回归功能的设计——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新建A380机库
杨妹
2008, 38(10): 11-14. doi: 10.13204/j.gyjz20081004
摘要:
AMECO新建A380机库是用于满足包括A380飞机在内的各种机型进行航线维修工作的机库。A380机库设计以满足航线维修功能为原则,提供多功能的、具有较高灵活性的飞机维修设施。设计从功能出发,工艺布局、设备配置、平面布置、建筑形象、结构设计均回归功能。通过寻找飞机维修机库建筑内在规律和功能特点,探讨在类似这种特殊功能的建筑中设计者应做的努力和思考。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实践
王宇泽
2008, 38(10): 15-19. doi: 10.13204/j.gyjz20081005
摘要:
对工业建筑属性再认识,重新审视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通过某项目具体设计案例,从全厂区总体规划至建筑单体设计,阐述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理念的体现与实施,重点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及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
“工业建筑”创作杂想——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迁建工程创作
徐平利
2008, 38(10): 20-22. doi: 10.13204/j.gyjz20081006
摘要:
方案创作中梳理与契合的过程,对于任何一次创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梳理和契合,才能最终得到一个优秀的创作,而最终是否能够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或曰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创作,和建筑师自身的底蕴、灵气有很大关系,这是非常主观的一个因素,完全非理性,与建筑师平时不断的积累、修炼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和梳理、契合过程中采取的设计切入点有一定的关联。
地标企业总部·宜人工业建筑——北京中体彩印务有限公司综合生产厂房设计
王巍, 吴思海
2008, 38(10): 23-25. doi: 10.13204/j.gyjz20081007
摘要:
一个优秀的工业建筑,不仅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同时它的空间、色彩、热工环境等应处处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北京中体彩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体彩)综合生产厂房的设计,不仅在彩票的生产工艺上设计合理,同时设计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使建筑为它的企业打造了一个地标性总部,为它所在的环境留下了人们对工业建筑一种新的认识。
规划设计的理性思维与表达——谈中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规划
李守旭, 赵立群
2008, 38(10): 26-29. doi: 10.13204/j.gyjz20081008
摘要:
结合中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规划设计,探讨了运用理性条件分析、理性概念升华及理性规划表达等科学理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力图创造出一处功能合理、行业特征明显、且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创新空间的思辨过程。
框架节点耗能的新方式及其数值分析
刘猛, 闫维明, 李振宝
2008, 38(10): 30-32. doi: 10.13204/j.gyjz20081009
摘要:
铅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变形后能重新结晶恢复、无应变硬化。基于该特征,提出了一种杆式铅剪切阻尼器,这种阻尼器用于框架节点梁端塑性铰的耗能减震。采用有限元分析了阻尼器在不同初始屈服力、梁不同极限弯矩下的耗能性能。通过对梁滞回曲线的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耗能减震器工作性能稳定、耗能效率高、减震效果好、构造简单。
钢筋混凝土超短柱与型钢混凝土超短柱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郝贵强, 杜永山, 齐建伟
2008, 38(10): 33-37. doi: 10.13204/j.gyjz20081010
摘要:
与普通框架柱相比,超短柱的抗侧刚度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将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由于钢筋混凝土超短柱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很差,破坏模式通常为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结合实际工程对2根钢筋混土超短柱和2根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现行国内外规范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
四种预应力FRP筋材锚固体系的试验研究
涂永明, 吕志涛, 张继文, 钱洋
2008, 38(10):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81011
摘要:
开发出安全、经济、实用的锚固体系是应用预应力FRP结构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我国现有张拉设备的套筒灌胶式、粘砂夹片式、带胶挤压式及带粘结护套的夹片式等四种FRP筋材锚固体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结套筒长度大于200 mm时,套筒灌胶式锚固体系即可取得理想的锚固效果;粘砂夹片式和挤压式FRP筋材锚固体系的锚固性能不够稳定;带粘结护套的夹片式FRP筋锚固体系对表面经过处理的FRP筋材可取得较好的锚固效果。
拱式转换层结构多遇地震反应分析
张敏, 梁炯丰
2008, 38(10): 42-47. doi: 10.13204/j.gyjz20081012
摘要:
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由于转换层上、下部刚度突变,引起了该结构地震剧烈反应,本文针对这种新型转换层形式,分析了上、下部等效侧向刚度比对多遇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而提出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的试验研究
罗青儿, 张仟朋, 程文瀼, 王蕴, 翁煜辉
2008, 38(10): 48-52. doi: 10.13204/j.gyjz20081013
摘要:
对以往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榫式接头进行了改进,即把钢筋混凝土榫头改用钢管混凝土榫头,柱纵筋的焊接或冷挤压套筒连接改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6根框架柱的试验结果以及施工工艺的试验表明,这种榫式柱的受力是可靠的,施工是方便的,可以用于实际工程。最后提出了一些设计和施工建议。
单轴对称截面铝合金压弯构件修正系数研究
张铮
2008, 38(10): 53-56. doi: 10.13204/j.gyjz20081014
摘要:
对单轴对称截面铝合金挤压型材压弯构件的平面内稳定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参数分析推算了其受拉屈服验算公式中的修正系数2,建议2对弱硬化合金取1.15、对强硬化合金取1.25,这样可使相关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地满足设计要求。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振周期估算的研究
吴明军
2008, 38(10): 57-60. doi: 10.13204/j.gyjz20081015
摘要:
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计算更简便、平均误差更小的估算公式。
沼泽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李丽华, 陈轮, 高盛焱
2008, 38(10): 61-64. doi: 10.13204/j.gyjz20081016
摘要:
对东北三江平原的两种典型沼泽土和北京翠湖一种湿地土进行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分别对应的物理性质试验、微观结构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沼泽白土与翠湖湿地土性质比较接近,但沼泽黑土含水量、液性指数、孔隙比、烧失率和压缩性等极高,干密度极低,孔隙体积、孔隙大小和固结变形等远远大于翠湖湿地土和沼泽白土。沼泽黑土抗剪强度最小,三种土所得凝聚力c值都很小,不超过0.5 kPa。沼泽黑土的各项指标明显比较特殊。研究结果丰富了已有软土研究成果,可为沼泽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邻深基坑开挖对地下管线影响因素的分析
王磊, 周健, 贾敏才, 肖昭然
2008, 38(10): 65-70. doi: 10.13204/j.gyjz20081017
摘要: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从管线的位移场入手,对相邻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管线影响的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重点从开挖步骤、管线埋深、管线距两相邻基坑的远近、管线材质、下卧层和管线与周围土体的模量比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管线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来检验六个因素对管线影响的大小并与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新型伞状抗拔锚的室内试验及研究
刘益, 梅国雄, 宋林辉, 宰金珉
2008, 38(10): 71-75. doi: 10.13204/j.gyjz20081018
摘要:
针对传统锚杆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装置,并制作出模型对其展开拉拔试验。试验包括锚头无灌浆和灌浆的伞状锚拉拔试验两组以及一组用于对比的竖直抗拔桩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伞状锚的抗拔性能要优于传统的竖直抗拔桩,且锚头灌浆伞状锚的抗拔性能最好。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试验过程,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通过对其受力机理的研究,指出伞状锚主要依靠锚头兜住的土体重量以及兜住土体与未兜住土体之间的抗剪强度来提供抗拔力,并据此提出伞状锚的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公式,为伞状锚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顺层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冯君, 江南, 周德培
2008, 38(10): 76-79. doi: 10.13204/j.gyjz20081019
摘要:
以有限元分析为手段,分别对单面临空和双面临空的顺层边坡的开挖变形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着重对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的大小对顺层边坡开挖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以走向夹角为指标的顺层与非顺层边坡的判别依据。最后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单面临空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单面临空和双面临空的顺层边坡,当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分别大于30和50以后,均基本不用考虑顺层现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再生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李旭平
2008, 38(10): 80-84. doi: 10.13204/j.gyjz20081020
摘要:
为了保证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再生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作出准确评价。基于这一工程需要,系统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对再生混凝土上述各长期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给予分析,并对普通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龄期增长较多,发展相对较快。普通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再生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钢渣-碳纤维复相导电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许孝春, 李晓目, 蓝文坚
2008, 38(10): 85-89. doi: 10.13204/j.gyjz20081021
摘要:
对混凝土中掺加不同体积百分含量的碳纤维、不同掺量和不同细度的水淬钢渣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等耐久性及干缩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细钢渣和碳纤维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在渣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抗渗性能随钢渣细度的增大逐渐提高;钢渣-碳纤维复合导电混凝土的干缩值要略大于普通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胡琼, 颜伟华, 郑文忠
2008, 38(10): 90-93. doi: 10.13204/j.gyjz20081022
摘要:
根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成功配制了C30、C50两个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和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极限应变、泊松比等力学性能指标,并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这些将为今后建立自密实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提供依据。
综述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问题的研究现状
肖德后, 徐明, 陈忠范
2008, 38(10): 94-98. doi: 10.13204/j.gyjz20081023
摘要:
目前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粘贴碳纤维的有机胶其玻璃态转化温度仅为100℃左右,在火灾下很快就会失去粘结力,使得碳纤维的加固作用丧失,所以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回顾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现代钢结构
复杂体型大跨屋盖风荷载特性研究
赵若红, 徐安, 傅继阳, 吴玖荣, 张森文
2008, 38(10): 99-101. doi: 10.13204/j.gyjz20081024
摘要:
结合深圳市民中心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复杂体型大跨屋盖的平均风压及均方根风压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风吹经屋盖上翘角部时由于流线分离所产生的漩涡,导致屋盖角部的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都远大于屋盖中部。同时还给出屋盖表面典型测点的三维功率谱,结果表明:屋盖测点风压的能量基本集中在迎风状态的低频部分,尾流和高频部分的风压能量较小。
外包式钢柱脚设计方法研究
童根树, 郭立湘
2008, 38(10): 102-107. doi: 10.13204/j.gyjz20081025
摘要:
对外包式钢柱脚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其传力机理的基础上,指出由于栓钉的存在,钢柱必然传递一部分轴力给外包混凝土柱,利用组合柱理论对外包混凝土的压力进行计算,得到了简单的公式。通过算例发现:传递到外包混凝土的轴力是总轴力的20%~30%。根据混凝土外包钢柱脚的设计原则,对柱脚内弯矩和剪力的传递进行了分析,发现钢柱内的剪力和外包混凝土内的剪力是反向的,混凝土承担的剪力比柱子总剪力还要大。基于此参照日本建筑中心的资料,对外包式柱脚的抗剪设计强度提出了设计计算公式。最后总结了一个完整的外包式柱脚的设计方法。
跨层巨型斜支撑体系的节点分析与设计
颜潇潇, 景亭, 叶祥荣, 童根树
2008, 38(10): 108-111. doi: 10.13204/j.gyjz20081026
摘要:
对成都成达大厦跨层巨型斜支撑体系节点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利用整体分析的结果,对典型节点进行壳体有限元建模,对节点区域的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提出节点设计的若干措施。有限元分析表明,所采取的措施可行、有效。
方管柱与工字型钢梁半刚性连接性能的试验研究
王新堂, 谭坚, 王剑平, 王学夫
2008, 38(10): 112-114. doi: 10.13204/j.gyjz20081027
摘要:
对工程中普遍使用的方管柱与工字形钢梁的端板连接进行了一组静载试验研究。该组试件考虑了方管柱在连接处开孔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连接处开设了圆孔,以模拟实际的连接构造。通过试验,测定了连接点处的连接刚度及其变化规律,并得到了连接处所能传递的极限弯矩及相应的弯矩-转角曲线,为该类节点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这种典型的端板连接,节点转动刚度随着端板连接形式的改变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目前钢框架的设计中将这种端板连接普遍看作刚性节点是不恰当的。
鉴定·加固·改造
某12层框架剪力墙住宅楼的加固设计
王琴, 杨立华, 张鑫
2008, 38(10): 115-117. doi: 10.13204/j.gyjz20081028
摘要:
某地12层小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施工原因,使得1~5层所有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只有C15(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通过对结构整体进行复核验算,确定加固方案,采用在原结构中增设剪力墙减小轴压比,碳纤维加固框架梁以及梁端加腋等加固措施,使结构满足安全要求。可供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参考。
大型履带吊车行走处楼板加固计算分析
王俊杰, 郝际平, 郑江, 钟炜辉, 徐重良
2008, 38(10): 118-120. doi: 10.13204/j.gyjz20081029
摘要:
由于广州歌剧院钢结构施工的特殊情况,考虑采用250 t履带吊车在混凝土楼板上进行配合吊装工作。为此,需要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加固,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楼板加固进行分析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对以后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技术创新
FRP筋混凝土梁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建议
张鹏, 邓宇, 李冰, 朱梅, 张胜利
2008, 38(10): 121-122. doi: 10.13204/j.gyjz20081030
摘要:
在明确定义FRP筋混凝土梁两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FRP筋普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建议,可为今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