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37卷  第7期

西部地区建筑创作探索
斯堪迪纳维亚的建筑设计理念
赵元超
2007, 37(7): 1-3.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1
摘要:
通过对北欧城市建筑的考察学习,认为他们所表现的设计理念与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均为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中所缺乏的,值得借鉴。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应走向一个设计的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从局部过渡设计走向全面设计。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设计
李东生, 郭勤, 李雪平
2007, 37(7): 4-6.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2
摘要:
通过对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项目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及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除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外,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内容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追求工业建筑与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艺术品位的工业建筑新形象。
转换之际
樊淳飞, 许东明, 杨晓梅
2007, 37(7): 7-8.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3
摘要:
旧建筑改造是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原陕西省钢铁厂)的厂房更新改造为例,从文化和建筑学角度思考改造本体及性质转换的意义与价值问题。
着眼未来的机场规划
安军
2007, 37(7): 9-12.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4
摘要:
通过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发展的回顾,指出我国机场所面临的巨大负荷压力。同时提出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机场规划应坚持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观。
现代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空间研究
李建广, 刘凯
2007, 37(7): 13-15.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5
摘要:
洁净手术部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洁净手术部功能的分析,对于洁净手术部的特点、设计原则、空间组成、动线组织、空间模式以及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营造高效洁净的手术环境。
从线性空间探讨西安市景观特征
刘晖, 董芦笛, 王陕生
2007, 37(7): 16-18.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6
摘要:
城市景观特征感知来自对现状城市空间格局中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社会生活文化沉积的展示和释读。这种展示往往依托城市的线性公共空间展开。它不仅仅是城市的通道,更是具备线性关系、结合了各种物质要素、有着流通以及人们感知产生的空间认知系统。通过对西安大雁塔到钟楼的景观调查分析,探讨从线性空间角度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
旧厂区的社区化改造
吴木生, 安军
2007, 37(7): 19-21.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7
摘要:
结合对某旧厂区社区化改造的过程,介绍在保护原有厂区遗产基础上,尊重原有自然条件、产业资源,结合新的功能,使社区在旧有厂区的基础上获得新生的经验。
赋予老工业建筑以文学的诗性——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建筑设计
刘克成, 肖莉
2007, 37(7): 22-24.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8
摘要: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前身是一栋简单、朴素和平凡的印刷车间,设计从分析周围地段的历史变迁入手,从光影变化获得启发,结合历史文脉,创造性地解决了老建筑向新功能的转变,赋予老工业建筑以文学的诗性。
基于受压区高度调整的叠合梁纵筋应力全过程分析
常鹏, 姚谦峰
2007, 37(7): 25-28. doi: 10.13204/j.gyjz200707009
摘要:
两阶段受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的钢筋应力发展过程,伴随着两阶段受力对中和轴位置的影响。通过对受压区高度调整值的计算,以及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特征系数的简化分析,提出该类构件的纵向钢筋应力全过程分析方法。通过叠合梁实例的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简便性及可靠性,与ANSYS计算受力全过程中的纵筋应力计算值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5%。
带耗能器-限位斜撑RC框架震损修复后抗震性能研究
闫维波, 李振宝, 马华, 周锡元, 段世昌
2007, 37(7): 29-32.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0
摘要:
对两榀带钢筋混凝土耗能器-限位斜撑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及其复位加固后再进行的二次加载试验,以考察其残余抗震能力,得到了各种情况下构件的破坏过程、破坏特征及框架的滞回特性等。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水平承载能力较原型试件有所降低,但很大程度提高了框架整体的延性;复位后框架结构的残余承载力降低,但仍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顶层扁梁边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郭靳时, 尹新生
2007, 37(7): 33-35.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1
摘要: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扁梁边节点加载试验,对扁梁宽度为3倍柱宽度的有边梁扁梁边节点和无边梁扁梁边节点的破坏机制、承载力、变形、裂缝和破坏形态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突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扁梁截面宽度限值的要求,为钢筋混凝土扁梁边节点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用截面高斯积分法研究L形柱轴压比限值
焦俊婷, 刁波, 叶英华
2007, 37(7): 36-38.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2
摘要:
基于平截面假设和大小偏压界限理论,采用截面高斯积分法,对L形柱当肢长厚比小于2.5时不同荷载角、不同肢长厚比情况下的轴压比限值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不同荷载角作用时轴压比限值不同;肢长厚比越大,轴压比限值越小。设计L形柱时应满足最不利荷载角时的轴压比限值要求,且肢长厚比不宜过大。
考虑梁温差滞后效应的超长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
陈军毅, 邹道勤, 干钢
2007, 37(7): 39-43.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3
摘要:
施工及使用阶段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并不是一致的,针对目前对超长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中整个结构温度分布相同的假定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考虑梁温度变化滞后效应后,楼板的温度应力会有较大的提高,各个构件的内力及位移也有相应的变化。
砖混底框结构转换层减震系统参数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钟振宇
2007, 37(7): 44-46.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4
摘要:
底框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为避免底层设置过多抗震墙,提出在转换层设置减震器的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参数变化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后表明,在合理选择减震器件的参数后,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减震效果。
被动方桩土拱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聂如松, 冷伍明, 邓宗伟, 赵健
2007, 37(7): 47-52.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5
摘要:
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包ADINA,建立模拟被动方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在桩顶边界条件和桩土接触变化时桩基的不同性状进行分析:包括土拱效应机理,桩土间的成拱效应,桩身挠度与表面荷载的变化规律以及桩侧土压力、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土地基在邻近堆载作用下,桩身挠度与表面荷载呈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三折线模型来模拟;桩顶自由时,桩前土压力介于朗肯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间,呈非线性分布;在同种土中,桩侧极限土压力沿桩身呈线性分布,但比Ito理论和沈珠江理论都小。
考虑变形影响的挡土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及应用
宋林辉, 梅国雄, 宰金珉, 崔晓东
2007, 37(7): 53-57.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6
摘要:
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会随着土体出现的位移量而发生变化。据此,提出考虑变形影响的挡土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如果土体的位移量在极限变形范围内,采用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如果土体的位移量超出了极限状态,则采用考虑滑动面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并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离心模型试验实测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应用到实际工程,为工程的合理施工提供了正确指导。
多层土中的单桩沉降
马克生, 张晓菊
2007, 37(7): 58-59.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7
摘要:
将剪切位移法推广用于计算多层土中的单桩沉降,推导出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方便地计算多层土中的单桩沉降以及桩身轴力、位移和桩侧摩阻力。
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防腐性能的研究
陈京力, 景惧斌
2007, 37(7): 60-62.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8
摘要:
随着玻璃纤维技术的发展,玻璃纤维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用于建筑物的补强。但是在混凝土防腐补强加固工程中,玻璃纤维布还没得到普遍地应用。通过对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试件的室内防腐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玻璃纤维可以用于环境腐蚀性较大的混凝土构件的补强加固。
钢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研究
管品武, 唐国斌, 孟会英, 禹雷
2007, 37(7): 63-65. doi: 10.13204/j.gyjz200707019
摘要:
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弯曲韧性,《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在隧洞支护与补砌、工业建筑地面设计中引入弯曲韧度指数和弯曲韧度比,这与以往基于ASTMC1018弯曲韧性指数不同。通过四点弯曲梁弯曲韧性试验,利用不同方法计算弯曲韧性指标,对钢纤维体积率和混凝土强度对钢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行为解析分析
方恩权, 李进舜, 张雷顺
2007, 37(7): 66-69.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0
摘要:
碳纤维布(CFRP布)与混凝土构件的粘结能力是工程和试验中最关键的因素。结合有关试验从理论角度分析CFRP-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模型,推导有效粘结长度及粘结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将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其他文献进行对比,有效粘结长度公式计算值与其吻合较好。此外对粘结剪应力公式的进一步修正进行讨论。
用作模板的GRC平板的干缩、湿胀性能试验研究
宋小软, 于清缘, 曲俊义
2007, 37(7): 70-72.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1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GRC平板干缩性能和湿胀性能的诸多因素及其水平进行了优选,分别找出了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和机理,通过计算分析,给出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计算出干缩性能和湿胀性能与诸因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通过综合平衡分析,从中优选出干缩性能和湿胀性能都较优的材料配比组合,并进行理论值计算。研究成果为拟用作模板的GRC板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综述
我国建筑风洞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武岳, 段忠东, 林志兴
2007, 37(7): 73-77.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2
摘要:
风洞试验是结构风工程研究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研究手段,而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建设与发展无疑会对提升风洞试验的质量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述建筑风洞的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三个具有风浪联合模拟能力风洞的建设情况进行介绍,最后就如何推动我国建筑风洞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现代钢结构
扇形切角构造对钢框架梁柱焊接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韦灼彬
2007, 37(7): 78-81.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3
摘要:
基于震害分析,以扇形切角为主要参数,对4个足尺钢框架梁柱焊接节点进行往复加载下的破坏试验。通过对弯矩-塑性转角和弯矩-累积塑性变形倍率曲线对比表明,扇形切角构造和引弧板是节点塑性变形能力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扇形切角构造是一种有效措施,既可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又能保持制作工艺与传统节点基本相同。
深水高桩承台钢吊箱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分析
徐伟, 宋灿, 骆艳斌, 谢小松
2007, 37(7): 82-84.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4
摘要:
采用子空间迭代得到了桥墩施工中常用的钢吊箱结构的各阶频率和振型,并采用谱分析方法分析其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脉动风压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较小,建议在钢吊箱设计中采用风振系数来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研究
徐庆阳, 李爱群, 沈顺高
2007, 37(7): 85-88.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5
摘要:
针对网架结构特点,提出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作为冗余杆件和粘弹性阻尼器替换原杆件两种方法对网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以一正放四角锥网架为模型,对其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前后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减小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对阻尼器布置位置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新型斜拉桥与摩天轮组合结构体系分析
王小盾, 陈志华, 赵建波, 闫翔宇
2007, 37(7): 89-91.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6
摘要:
以天津市慈海桥工程为背景,对新型斜拉桥与摩天轮组合结构体系开展研究以寻求更适合于慈海桥工程的合理的结构体系。在介绍慈海桥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对结构的组成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指出组合结构主要通过轴力传递荷载的受力特点。提出两面索+桁架结构(结构体系A)和四面索+悬挂结构(结构体系B)两种结构体系,并从构成特点、受力和施工等方面对两种结构体系进行探讨分析与比较,得出四面索悬挂体系为更合理的结构体系。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动态
梭形柱的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郭彦林, 邓科, 林冰
2007, 37(7): 92-95.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7
摘要:
梭形柱由于其优美的建筑造型,近年来作为竖向受力构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空间结构体系。首先介绍梭形柱的工程应用及受力特点,研究梭形实腹柱和梭形格构柱的稳定承载力和破坏机理,提出整体稳定承载力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研究成果表明,由于梭形柱的截面形态各异,惯性矩沿轴线的函数关系复杂,其屈曲模态及稳定承载力的设计理论与等截面柱有很大区别。梭形实腹柱可以等效成等截面柱验算其稳定承载力,其计算长度及等效长细比与楔率和截面的最大、最小惯性矩有关,其屈曲波形始终表现为单波形;格构式梭形柱由于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沿柱轴线是变化的,导致了梭形格构柱的屈曲波形出现了反对称的S形波形的可能性。
鉴定·加固·改造
预应力碳纤维布界面粘结应力及最大张拉预应力分析
张轲, 叶列平, 岳清瑞
2007, 37(7): 96-99.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8
摘要: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技术中,碳纤维布放张后混凝土与碳纤维布之间的界面受力分析非常重要,同时能够对碳纤维布施加的最大初始预应力也是研究中关注的问题。基于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双线性剪切-滑移模型,得出碳纤维布放张后碳纤维布与混凝土间不同初始预应力下界面剪应力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对碳纤维布施加的最大初始预应力。
某近代建筑检测与加固修复设计
陈大川, 胡海波
2007, 37(7): 100-103. doi: 10.13204/j.gyjz200707029
摘要:
在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建筑物材料逐渐老化,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钢筋锈蚀、混凝土疏松剥落及碳化,导致结构性能逐渐衰退,建筑的可靠度下降,因此,如何对旧建筑进行鉴定和加固修复是值得工程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针对一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近代建筑,对其进行检测鉴定,根据功能更新,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加固修复方案,以满足建筑保护和结构承载的要求。
碳纤维布加固木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谢启芳, 赵鸿铁, 薛建阳, 吴照华
2007, 37(7): 104-107. doi: 10.13204/j.gyjz200707030
摘要:
通过8根矩形木梁的静力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包括破坏特性、极限荷载、刚度、截面应变及端部碳纤维布应变等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加固木梁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古建木结构的维修加固提供新的方法和试验依据。
某候车楼伤病缺陷的检测分析与加固处理
李克让, 罗严, 刘晓林, 张明达
2007, 37(7): 108-110. doi: 10.13204/j.gyjz200707031
摘要:
介绍了对某客运站候车楼建筑伤病及缺陷的分析及处理。在对建筑的全面检测和诊断基础上,对结构出现的裂缝等缺陷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成因,并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运用综合技术手段进行加固补强处理。经加固补强处理后,该建筑在安全性及耐久性方面得到了提高,能满足其正常的使用。
国际科技交流
日本集合住宅设计与生产工业化——住宅高附加值生产与多样化对应
孙志坚
2007, 37(7): 111-114. doi: 10.13204/j.gyjz200707032
摘要: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住宅是日本住宅生产工业化技术的代表。但是现有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很难有效地满足住户多样性的设计要求,生产变更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住宅生产的发展。通过对日本代表性PC住宅生产的调查与研究,阐明了PC住宅高附加值生产及生产变更发生的原因,特别是对排除电气预埋部件有效地提高住宅生产性,满足住户多样性设计要求的课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建筑设计漫谈
仰山栖隐禅寺创作设计
高明, 安军
2007, 37(7): 115-116. doi: 10.13204/j.gyjz200707033
摘要:
试图阐述在仰山栖隐禅寺设计过程中,尊重历史,顺应地形,保护环境,承接禅宗寺庙所特有的布局形态,探求禅意空间的深层意义。
互动空间
某110m×95m椭圆形体育馆屋盖拱+索方案的讨论
朱立刚
2007, 37(7): 117-119. doi: 10.13204/j.gyjz20070703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