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40卷  第9期

工业建筑的发展及保护
首钢工业区中工业建筑的去与留
胡燕, 潘明率
2010, 40(9): 1-4,1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1
摘要:
首钢集团搬迁正在逐步进行,工业区内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去与留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工业建筑的现状调查,将其分为三类,并探讨了类文物保护、保存外立面、保存结构、拆除重建等四种保护与利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
在CBD中探索景观建筑群的艺术表达——解析旗远研发基地群体景观建筑设计方案
艾宏波, 郝玲
2010, 40(9): 5-6,31.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2
摘要:
通过对旗远研发基地群体景观建筑设计方案的解析,介绍从总平面规划组织、空间景观设计和整体立面造型等三方面对CBD中景观建筑群的艺术设计进行的有益探索。
绿色城市设计理论在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宋捷, 周波
2010, 40(9): 7-1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3
摘要:
我国工业园区的规划己进入向生态协调发展的阶段,但是相关的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用绿色城市设计理论协调工业园区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关系,整合工业园区的人工建筑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为工业园区的规划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工业园区营建策略——安徽东风机电新厂区规划设计实践
吴运法
2010, 40(9): 11-13,1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4
摘要:
工业建筑作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建筑设计领域被边缘化。在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注入传统文化来柔化人与机器的边界,给工厂里的生产者以人文关怀,既是一种设计思路,也是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变电站绿色工业建筑设计
王红
2010, 40(9): 14-1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5
摘要:
从优化总平面布置设计、建筑节能与环保设计、太阳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郑州姚砦110 kV变电站和京汉微波站迁址工程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所采取的具体做法,为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研究及其标准的形成提供基础性资料。
浅谈工业厂房附楼设计
史锋
2010, 40(9): 17-19.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6
摘要:
简要介绍工业厂房的建筑特点,提出现代工业厂房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趋势,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工业厂房附楼的组合方式和附楼设计中设计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工业设施景观价值初探
李大为, 宋廷伟, 张红
2010, 40(9): 20-22,4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7
摘要:
通过对工业设施的特点及其景观性的分析,从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对工业设施的景观价值给予阐释。通过探讨工业设施的景观价值以开阔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平。
邯郸市中小企业成长园规划设计
董杰, 苏继红, 田芳
2010, 40(9): 23-25,19.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8
摘要:
在我国,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区域形象工程。然而,不少工业园区由于工业活动密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缺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企业间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下降和工业园区内人气不足,妨碍了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邯郸市中小企业成长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成长园活力塑造的途径。对工业园区健康、高效、有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扬州市第五水厂水源厂建筑设计
李涛, 郑之燕
2010, 40(9): 26-27,3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09
摘要:
针对建筑方位与用地周边环境缺乏任何联系及大体量的工业厂房如何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丰富建筑造型这两个问题,基于扬州市第五水厂水源厂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轴线的设置,使建筑群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群体,并通过建筑边线与用地边线的对位,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最后通过体量的分段处理来使大体量建筑丰富造型,取得了较好的规划效果。
不同剪跨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李兵, 李宏男
2010, 40(9): 32-3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1
摘要: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通过3片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比较不同剪跨比的剪力墙的破坏形态、破坏程度,以及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了荷载与位移关系的滞回曲线。对于剪切破坏的剪力墙延性差,耗能能力差,刚度和承载力下降突然,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对于弯曲破坏的剪力墙则延性较好,滞回曲线丰满,耗能能力强,刚度和承载力缓慢下降,在工程设计中应采用。在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曲线模型进行选取时,若剪跨比较小,建议采用坡顶刚度退化二线型模型或坡顶三线型模型。若剪跨比较大,则建议采用平顶刚度退化三线型模型。
新型空心带缝耗能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杨德健, 宋磊
2010, 40(9): 37-4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2
摘要:
新型空心带缝耗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抗震、节能的承重结构。通过对3个剪力墙构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这种新型结构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带缝耗能剪力墙呈现出延性的弯剪型破坏形态,抗震能力与普通空心剪力墙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加劲肋空心管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杨伟军, 张振浩, 刘赪炜
2010, 40(9): 41-4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3
摘要:
加劲肋空心管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是一种新型的空心无梁楼盖体系。为了了解这种楼盖体系的受力性能,开展四边简支楼盖模型试验。试验表明,这种楼盖体系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的受力性能。根据试验现象,提出将加劲肋空心管无梁楼盖比拟成正交异性薄板的理论分析方法,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合理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混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黄群贤, 郭子雄, 刘阳
2010, 40(9): 48-52.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4
摘要:
为了研究强节点系数对型钢混凝土(SRC)柱-混凝土(RC)梁混合节点破坏形态的影响,对6个SRC柱-RC梁混合节点开展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调整梁端纵筋配筋率和节点箍筋配置以构造不同的强节点系数,实现SRC柱-RC梁混合节点梁端弯曲破坏、梁端弯曲-节点剪切破坏和节点剪切破坏3种不同的破坏模式。在试验研究基础上,考察该类混合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各受力阶段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节点系数是控制SRC柱-RC梁混合节点破坏形态的重要参数,强节点系数小于1.1时,一般发生节点剪切破坏,应通过合理设计加以避免;由于柱型钢穿越节点核心区,增强了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使得SRC柱-RC梁混合节点发生节点剪切破坏后的受力性能优于RC节点;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SRC柱-RC梁框架结构满足四个抗震性能水平的位移角限值。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潘元, 邢国华, 吴涛, 刘伯权
2010, 40(9): 53-5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5
摘要: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变形特点,通过10个梁高不等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重点分析该类中节点试件的破坏特点和层间变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变梁中节点通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接近,外荷载作用下各试件均发生了核心区剪切破坏,该类节点抗震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刚性节点设计的要求。进一步的层间变形能力分析表明,变梁中节点可以较好地满足弹性阶段的变形要求,以通裂阶段作为极限状态控制设计时不能满足弹塑性阶段的变形要求,故在节点核心区抗震验算时建议核心区抗剪强度乘以一个小于1的安全储备系数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规律研究
吕文志, 李春智, 俞建霖, 刘超
2010, 40(9): 58-65,5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6
摘要: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已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路堤、水利土石坝、尾矿坝及各类堆场等工程领域,但其理论尚落后于工程实践。结合解析法研究现状分析,对所推导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的简化解析解给予介绍,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然后,基于该解析解和标准算例,对系统8个影响因素与等沉面高度、中性点位置、向上和向下的刺入变形及桩和土的沉降等内在联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8个因素对各沉降特性指标都有不程度的影响,必须重视对系统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深入研究。
水平旋喷拱棚承载特性及破坏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张慧乐, 柳建国, 张慧东, 郭冬梅, 赵琰飞
2010, 40(9): 66-69,104.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7
摘要:
基于水平旋喷拱棚的原位荷载试验成果,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是可信的。在此基础上,对水平旋喷拱棚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破坏面的形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拱棚的塑性变形首先出现在水平旋喷所成的水泥土桩体结合处,随外部荷载的增大,塑性变形区域在水泥土桩体结合处逐渐扩展并最终形成一个贯通的塑形区。
西安地区黄土扁铲侧胀试验测定静止侧压力系数研究
郅彬, 杨更社, 冯晓光, 邓博团
2010, 40(9): 70-72.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8
摘要:
根据西安地区黄土扁铲侧胀试验结果与室内K0固结试验结果的对比,通过试算,给出适应于西安黄土地区扁铲侧胀试验(DMT)测定静止侧压力系数K0的计算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较为一致,误差在2%~5%。
干式赤泥堆场裂缝特征及成因探讨
饶平平
2010, 40(9): 73-76,8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19
摘要:
广西铝业公司平南平地型赤泥堆场是国内首次采用拜耳法工艺干式堆存,堆场表面干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通过采用地质罗盘、经纬仪、皮卷尺等工具对堆场2号库进行的现场踏勘,发现2号库中10条较为明显的主裂缝大致呈东西走向,主裂缝分布在堆场北部到中部,主裂缝周围分布龟纹状、网状细小裂缝。分析认为,赤泥排放先后顺序的不同、赤泥泥浆干缩失水、各库之间压力差以及可溶盐的溶解等原因是造成堆场裂缝产生的根源。
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杂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杨兆鹏, 毕巧巍, 汪辉
2010, 40(9): 77-79.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0
摘要:
为了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混合掺加高模量的钢纤维和低模量的聚丙烯纤维的方法。通过两种纤维掺量的改变,研究二者混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种纤维混杂使得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的深入探讨
孙丛涛, 牛荻涛
2010, 40(9): 80-83.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1
摘要:
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是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能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自由氯离子为对象,而对总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能的研究很少。通过采用自然扩散法对自由氯离子和总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开展研究,探讨水胶比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考虑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建立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为更加科学地预测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奠定了基础。
高温后HRB高强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牛向阳, 王全凤, 徐玉野, 杨勇新, 罗漪, 胡玲
2010, 40(9): 84-8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2
摘要:
对高温后45个HRB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件进行拔出试验,研究高温后高强钢筋粘结锚固的特点和影响粘结锚固强度的主要因素。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受热温度分别为200,400,600℃,冷却方式为空气中自然冷却,加载方式为单向拉拔。试验考虑混凝土强度、锚筋屈服强度、配箍率的影响,分析各种参数对高温后高强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指出高温后高强钢筋的粘结锚固机理和普通钢筋的粘结锚固机理大致相同。
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的影响
杨卓琦, 罗林, 王启智
2010, 40(9): 88-81,9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3
摘要:
无腹筋梁剪切强度试验数据虽然不少,但影响梁的剪切强度因素众多,单独研究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影响的试验数据不但不足且存在偏差。所以使用数据过滤的方法对最新文献全面收集的无腹筋矩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剪切试验数据进行过滤,从而减小数据缺失或偏差和其他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而得到纵向配筋率对梁的剪切强度影响规律,提出考虑纵筋率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剪切强度计算公式。
地下空间开挖动态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边金, 陶连金, 王文沛, 张波
2010, 40(9): 92-96.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4
摘要:
地下空间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内力对其开挖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使用计算软件FLAC2D,根据设计对北京北宫门车站的开挖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顶底板的轴力与其下土体的反弹变形和土体的水平压力有关;剪力与弯矩图与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的剪力和弯矩图相似,其值与其附近土体的位移相对值有关,因此,也导致了支护结构拐角处的应力集中;而且,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开挖方式和支护设计能适应周围土体产生的荷载。
超大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监测
马健
2010, 40(9): 97-10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5
摘要:
介绍江苏某超大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由于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采用了信息化施工技术,对基坑开挖进行了全面的和全过程的监测,对基坑的实测数据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坑的支护设计是成功的。
上土钉墙下护壁桩组合支护技术
吴咏梅, 郁新建, 谭福生, 陈国会
2010, 40(9): 101-104.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6
摘要:
邯钢新区污水处理站和换热站工程中的地下水池为深基坑施工,基坑深分别为13.7,13.5 m。上部为黏土层,下部为砂卵层,地下水位丰富。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上土钉墙下护壁桩组合支护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上部较浅部位的土钉墙支护作用和下部较深部位护壁桩支护作用,在工程中成功应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在深基坑支护中值得推广使用。
综述
钢管桁架结构铸钢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彭洋, 童乐为Zhao Xiao-Ling
2010, 40(9): 105-109,11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7
摘要:
空间钢管桁架经常需要采用铸钢件来解决复杂节点的焊接问题。在桥梁、海洋石油平台、风力发动机塔架等疲劳荷载起控制作用的结构中,铸钢件-热轧钢管之间的焊接疲劳性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详细介绍国际上铸钢焊接节点在工程的应用、铸钢件材料以及与钢管焊接节点的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指出铸钢焊接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疲劳问题,以期促进我国铸钢焊接节点的工程应用和设计。
现代钢结构
钢骨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李奉阁, 赵根田
2010, 40(9): 111-114,110.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8
摘要:
通过2榀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钢骨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滞回性能、延性、耗能性能、刚度衰减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并依据JGJ 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及YB 90822006《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计算组合框架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两部规程的计算方法均有较高的精度。
轻型门式刚架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徐勇, 林贤根, 童乐为, 程欣
2010, 40(9): 115-119,124. doi: 10.13204/j.gyjz201009029
摘要:
设计2榀单跨门式刚架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施加的荷载为1.20恒载+1.40活载和1.20恒载+1.40活载+1.400.60风载两种组合。分析刚架处于两种荷载组合条件下典型位置的内力和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刚架满足设计要求。运用ANSYS的Shell 181单元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之后,对模型施加荷载+活载组合并逐渐增大直至破坏,分析刚架最终的破坏模式及机理。
CS夹芯板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赵风华, 杜建明
2010, 40(9): 120-124. doi: 10.13204/j.gyjz201009030
摘要:
通过CS夹芯板抗弯性能的试验,重点研究织物加强对改善夹芯板抗弯及抗裂性能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织物加强的CS夹芯板具有很好的抗弯抗裂性能。并根据受弯机理分析,提出相应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工程实录
西宁市某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
郅彬, 戚明军, 邱继生
2010, 40(9): 125-127. doi: 10.13204/j.gyjz201009031
摘要:
西宁市某深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根据深基坑工程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规范,对该基坑的围护方案进行论证,确定采用锚拉排桩围护结构,完成了围护结构的布置、结构计算;并对基坑的抗倾覆、抗隆起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安全可靠,并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