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1卷 第12期
2011, 41(12): 1-7.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1
摘要:
对次内力对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及承载极限阶段影响的现状做了全面综述。由于带有复杂冗余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与连续梁结构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已有的一些计算理论和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提出建议。
对次内力对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及承载极限阶段影响的现状做了全面综述。由于带有复杂冗余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与连续梁结构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已有的一些计算理论和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提出建议。
2011, 41(12): 8-11.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2
摘要:
结合1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承载力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框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3组预应力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次轴力的存在使截面极限抵抗弯矩减小。在不同的预应力度、配筋率、张拉控制应力和初始次轴力值的情况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次轴力值虽然较初始值有所减小,但数值仍较大,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次轴力的影响。
结合1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承载力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框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3组预应力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次轴力的存在使截面极限抵抗弯矩减小。在不同的预应力度、配筋率、张拉控制应力和初始次轴力值的情况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次轴力值虽然较初始值有所减小,但数值仍较大,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次轴力的影响。
2011, 41(12): 12-1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3
摘要:
以东方体育中心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为研究背景,通过对3种施工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不同施工方法对结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跨中挠度以及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对合理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次内力的施工方法进行探讨。
以东方体育中心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为研究背景,通过对3种施工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不同施工方法对结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跨中挠度以及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对合理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次内力的施工方法进行探讨。
2011, 41(12): 16-19.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4
摘要:
基于两榀大尺度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全型钢混凝土框架的静力试验,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抗裂度进行了测试和理论研究。应用混凝土基本原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ACI31805规范中抗裂度公式推导了考虑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裂度计算公式,用试验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按照混凝土基本原理推导的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小,一般在6%以内;GB500102002推导的开裂弯矩计算值相比试验值误差在10%左右,能够满足工程需要,且计算简单;按ACI31805计算的开裂弯矩小于试验值,工程应用时偏于不安全。
基于两榀大尺度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全型钢混凝土框架的静力试验,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抗裂度进行了测试和理论研究。应用混凝土基本原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ACI31805规范中抗裂度公式推导了考虑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裂度计算公式,用试验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按照混凝土基本原理推导的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小,一般在6%以内;GB500102002推导的开裂弯矩计算值相比试验值误差在10%左右,能够满足工程需要,且计算简单;按ACI31805计算的开裂弯矩小于试验值,工程应用时偏于不安全。
2011, 41(12): 20-23,7.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5
摘要: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能。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分析。考虑次弯矩、次轴力的影响,基于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原理,提出了全面考虑次内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建议的计算公式概念明确,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作为在编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参考。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能。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分析。考虑次弯矩、次轴力的影响,基于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原理,提出了全面考虑次内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建议的计算公式概念明确,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作为在编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参考。
2011, 41(12): 24-29.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6
摘要:
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塑性理论下限定理的改进一般叠加法和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本假定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基本在10%以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议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可靠的,可用于工程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塑性理论下限定理的改进一般叠加法和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本假定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基本在10%以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议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可靠的,可用于工程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2011, 41(12): 30-33,11.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7
摘要:
通过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静力试验研究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框架梁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挠度曲线可近似为三折线。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特点,运用刚度叠加法和双直线法,推导了PSRC梁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采用公式计算的挠度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提出的计算公式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规范的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通过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静力试验研究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框架梁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挠度曲线可近似为三折线。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特点,运用刚度叠加法和双直线法,推导了PSRC梁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采用公式计算的挠度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提出的计算公式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规范的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011, 41(12): 34-38.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8
摘要:
基于2榀大尺寸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试验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试验的全过程。最后,对不同预应力度及不同相对受压区高度情况下预应力型钢框架极限状态时的内力重分布做了研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均表明,在受压区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大,支座弯矩的调幅值增大。在预应力度不变时支座弯矩的调幅值随着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有效预应力的增大会降低支座弯矩的调幅值。
基于2榀大尺寸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试验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试验的全过程。最后,对不同预应力度及不同相对受压区高度情况下预应力型钢框架极限状态时的内力重分布做了研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均表明,在受压区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大,支座弯矩的调幅值增大。在预应力度不变时支座弯矩的调幅值随着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有效预应力的增大会降低支座弯矩的调幅值。
2011, 41(12): 39-43.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9
摘要:
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着重分析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拟动力荷载情况下的破坏机制、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变形恢复能力,并对结构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试验结构在高荷载下梁的滞回曲线趋于丰满,表现出较强的耗能能力。梁端截面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可考虑框架弯矩调幅。预应力的作用使得框架构件有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有利于震后修复。
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着重分析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拟动力荷载情况下的破坏机制、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变形恢复能力,并对结构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试验结构在高荷载下梁的滞回曲线趋于丰满,表现出较强的耗能能力。梁端截面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可考虑框架弯矩调幅。预应力的作用使得框架构件有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有利于震后修复。
2011, 41(12): 44-47,38.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0
摘要:
在现代工业建设中,原始的高能耗、高污染设计方法违背低碳原则,对建设成本应该从工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针对某实际电厂设计项目,讨论了一整套有效的低碳电厂建设方法。介绍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设计准则;讨论了低碳电厂的一些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废弃稻谷灰的混凝土着色技术,用于改善电厂的外观和降低建设成本;最后,通过全生命周期分析,证明提出的低碳电厂设计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现代工业建设中,原始的高能耗、高污染设计方法违背低碳原则,对建设成本应该从工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针对某实际电厂设计项目,讨论了一整套有效的低碳电厂建设方法。介绍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设计准则;讨论了低碳电厂的一些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废弃稻谷灰的混凝土着色技术,用于改善电厂的外观和降低建设成本;最后,通过全生命周期分析,证明提出的低碳电厂设计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1, 41(12): 48-51,1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1
摘要:
通过对武汉丽人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及无菌车间设计的介绍,阐述工业园及工业厂房的设计思路,探讨其发展策略、发展方式和实施策略。
通过对武汉丽人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及无菌车间设计的介绍,阐述工业园及工业厂房的设计思路,探讨其发展策略、发展方式和实施策略。
2011, 41(12): 52-56.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2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从国家到区域层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旌西工业园区在不同规划中的产业定位,进行综合论证得出新的产业发展目标,并提出发展策略,以确保达到新目标的合理途径。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从国家到区域层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旌西工业园区在不同规划中的产业定位,进行综合论证得出新的产业发展目标,并提出发展策略,以确保达到新目标的合理途径。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 41(12): 57-59,43.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3
摘要:
蒙太奇既是电影创作的方法,也是建筑设计的传统手法。根据某办公大楼建筑功能的多样性,通过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组织、选择、改造和处理,使建筑各个内部空间多样化、有序化,将建筑功能的复合性与建筑平面的非对称性有机结合,探索一种透明的、开放的、具有现代特色和服务意识的办公空间。从而在理论上形成一种与流行的夸张外露、直白表现的庸俗类型相反的内向风景设计。
蒙太奇既是电影创作的方法,也是建筑设计的传统手法。根据某办公大楼建筑功能的多样性,通过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组织、选择、改造和处理,使建筑各个内部空间多样化、有序化,将建筑功能的复合性与建筑平面的非对称性有机结合,探索一种透明的、开放的、具有现代特色和服务意识的办公空间。从而在理论上形成一种与流行的夸张外露、直白表现的庸俗类型相反的内向风景设计。
2011, 41(12): 60-64,56.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4
摘要:
为了便于生态复合墙体的进一步推广,在前期大量试验基础上,通过对1/2比例现砌加强肋生态复合墙体(XQCW-1)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改变施工工艺后生态复合墙体的承载力、刚度、变形等抗震性能,并与标准密肋生态复合墙体(ECW-1)的受力特性作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及理论研究表明:现砌加强肋生态复合墙体在承载力、刚度等抗震性能方面较标准密肋生态复合墙体略有降低,但在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可以避免现场吊装、运输等工程实际问题,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且能非常简便地解决传统砌体结构的易开裂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便于生态复合墙体的进一步推广,在前期大量试验基础上,通过对1/2比例现砌加强肋生态复合墙体(XQCW-1)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改变施工工艺后生态复合墙体的承载力、刚度、变形等抗震性能,并与标准密肋生态复合墙体(ECW-1)的受力特性作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及理论研究表明:现砌加强肋生态复合墙体在承载力、刚度等抗震性能方面较标准密肋生态复合墙体略有降低,但在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可以避免现场吊装、运输等工程实际问题,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且能非常简便地解决传统砌体结构的易开裂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 41(12): 65-70.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5
摘要:
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受地震影响后的早龄期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并与未受到地震影响的试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试件的裂缝机理、P-滞回及骨架曲线、耗能及承载能力等方面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早龄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的柱远期抗震性能。
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受地震影响后的早龄期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并与未受到地震影响的试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试件的裂缝机理、P-滞回及骨架曲线、耗能及承载能力等方面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早龄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的柱远期抗震性能。
2011, 41(12): 71-74.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6
摘要:
通过不同配筋构造的保温承重复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重点考察保温构造层以及水平钢筋的布置方式对墙体受压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受压状态下墙体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点。研究表明,满布水平钢筋网片更有助于使保温层与主承重砌块共同工作,保温层可提高墙体受压承载力,复合砌块墙体受压承载力实测值高于规范公式计算值。
通过不同配筋构造的保温承重复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重点考察保温构造层以及水平钢筋的布置方式对墙体受压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受压状态下墙体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点。研究表明,满布水平钢筋网片更有助于使保温层与主承重砌块共同工作,保温层可提高墙体受压承载力,复合砌块墙体受压承载力实测值高于规范公式计算值。
2011, 41(12): 75-78,83.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7
摘要:
运用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两种方法,比较分别配置冷轧螺旋钢筋、光圆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的楼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即开裂情况、挠度和应变等结构反应。结果表明,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工作性能优于配置其他两种钢筋的楼板,建筑工程中用冷轧螺旋钢筋作受力钢筋是经济、可行的。
运用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两种方法,比较分别配置冷轧螺旋钢筋、光圆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的楼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即开裂情况、挠度和应变等结构反应。结果表明,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工作性能优于配置其他两种钢筋的楼板,建筑工程中用冷轧螺旋钢筋作受力钢筋是经济、可行的。
2011, 41(12): 79-83.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8
摘要:
基于能力谱方法应用子结构原理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平面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基于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提出考虑土-桩-生态复合墙结构共同作用的整体分析模型,并对比分析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时土-桩-结构的共同工作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条件下,结构性能点处的顶点位移Un(刚性地基)小于Un(相互作用),而在罕遇地震条件下,则有Un(刚性地基)大于Un(相互作用);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后,相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结构在性能点时的基底剪力较刚性地基情形有所增大。
基于能力谱方法应用子结构原理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平面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基于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提出考虑土-桩-生态复合墙结构共同作用的整体分析模型,并对比分析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时土-桩-结构的共同工作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条件下,结构性能点处的顶点位移Un(刚性地基)小于Un(相互作用),而在罕遇地震条件下,则有Un(刚性地基)大于Un(相互作用);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后,相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结构在性能点时的基底剪力较刚性地基情形有所增大。
2011, 41(12): 84-87,70.
doi: 10.13204/j.gyjz201112019
摘要:
通过对西南地区千枚岩弃料压实土进行路用特性试验,可知千枚岩破碎结构块料在压实后颗粒级配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千枚岩混合料容易压实,但压实后具有高水平的遇水变形特性;千枚岩弃料是一种高分散性的土料,压实后遇水极易崩解。基于以上特性,在用千枚岩弃料作为路堤填方时要加以防范和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西南地区千枚岩弃料压实土进行路用特性试验,可知千枚岩破碎结构块料在压实后颗粒级配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千枚岩混合料容易压实,但压实后具有高水平的遇水变形特性;千枚岩弃料是一种高分散性的土料,压实后遇水极易崩解。基于以上特性,在用千枚岩弃料作为路堤填方时要加以防范和进一步研究。
2011, 41(12): 88-91.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0
摘要:
桩-锚联合支护是边坡加固和治理工程中极为有效的支护形式。开展地震荷载作用下桩-锚支护土坡动力响应研究,对分析桩-锚支护土坡的抗震性能及在地震中的破坏机理,合理指导边坡支护抗震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一个切方直立土坡概化模型,按常规设计参数建立桩-锚支护体系;通过数值分析获得边坡静力条件下应力-应变状态和桩-锚结构内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施加地震波,进行桩-锚支护边坡系统的动力分析,得到坡体速度、位移、土压力、坡顶拉应力及桩-锚结构的剪力、弯矩和锚杆轴力的动力响应,揭示桩-锚支护体系的动力特性。结果显示,桩-锚支护对边坡变形、整体稳定及坡顶拉应力都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表明桩-锚支护体系具有相当好的抗震性能。
桩-锚联合支护是边坡加固和治理工程中极为有效的支护形式。开展地震荷载作用下桩-锚支护土坡动力响应研究,对分析桩-锚支护土坡的抗震性能及在地震中的破坏机理,合理指导边坡支护抗震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一个切方直立土坡概化模型,按常规设计参数建立桩-锚支护体系;通过数值分析获得边坡静力条件下应力-应变状态和桩-锚结构内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施加地震波,进行桩-锚支护边坡系统的动力分析,得到坡体速度、位移、土压力、坡顶拉应力及桩-锚结构的剪力、弯矩和锚杆轴力的动力响应,揭示桩-锚支护体系的动力特性。结果显示,桩-锚支护对边坡变形、整体稳定及坡顶拉应力都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表明桩-锚支护体系具有相当好的抗震性能。
2011, 41(12): 92-97,29.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1
摘要:
在基坑土钉支护设计中,一般用坑壁侧压力来估算土钉的间距、内力和长度,因此侧压力大小及分布的合理确定对设计有显著影响。通过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采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特点的本构模型,对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分析表明:土钉支护中相应坑壁侧压力分布与经典土压力分布差别较大,其合力值在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现行规程中建议的侧压力分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对坑壁非竖直的情况,不同土质条件下用不同方法推导得出的侧压力折减系数与有限元结果的吻合程度有一定的差别。
在基坑土钉支护设计中,一般用坑壁侧压力来估算土钉的间距、内力和长度,因此侧压力大小及分布的合理确定对设计有显著影响。通过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采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特点的本构模型,对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分析表明:土钉支护中相应坑壁侧压力分布与经典土压力分布差别较大,其合力值在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现行规程中建议的侧压力分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对坑壁非竖直的情况,不同土质条件下用不同方法推导得出的侧压力折减系数与有限元结果的吻合程度有一定的差别。
2011, 41(12): 98-101,11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2
摘要:
针对混凝土竖孔空心砌块存在的热、渗、裂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通过对这种混凝土横孔砌块砌体9组(共54个)试件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和4组(共16个)试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解这种新型横孔砌块砌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并将试验结果与现行国家规范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现行国家规范计算新型横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偏于不安全,抗剪强度较规范值提高了61%~110%。
针对混凝土竖孔空心砌块存在的热、渗、裂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通过对这种混凝土横孔砌块砌体9组(共54个)试件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和4组(共16个)试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解这种新型横孔砌块砌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并将试验结果与现行国家规范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现行国家规范计算新型横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偏于不安全,抗剪强度较规范值提高了61%~110%。
2011, 41(12): 102-10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3
摘要:
为了对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强度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参照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选定后装拔出法对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强度检测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抗压强度与后装拔出力呈线形关系。通过线形回归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拟合回归方程有着较高的精确度。
为了对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强度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参照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选定后装拔出法对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强度检测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复合砂浆抗压强度与后装拔出力呈线形关系。通过线形回归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拟合回归方程有着较高的精确度。
2011, 41(12): 106-110.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4
摘要:
通过分析、整理有关学者对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igh-Performance Ferrocement Laminate,简称HPFL)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 Concrete,简称RC)结构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归纳了HPFL加固RC结构的基本特性及加固RC结构的原理,探讨HPFL与原构件的粘结问题,以及HPFL加固RC结构的优势。综合论述HPFL这种薄层加固材料中高性能复合砂浆材料性能,被加固构件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压性能、抗震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高温性能等,为HPFL加固RC构件在实际工程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整理有关学者对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igh-Performance Ferrocement Laminate,简称HPFL)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 Concrete,简称RC)结构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归纳了HPFL加固RC结构的基本特性及加固RC结构的原理,探讨HPFL与原构件的粘结问题,以及HPFL加固RC结构的优势。综合论述HPFL这种薄层加固材料中高性能复合砂浆材料性能,被加固构件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压性能、抗震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高温性能等,为HPFL加固RC构件在实际工程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1, 41(12): 111-11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5
摘要:
对5根采用蝶形连接件的不同构造形式的筑巢轻钢龙骨体系桁架梁进行承载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筑巢轻钢桁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及影响桁架梁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桁架梁主要发生上弦端部或跨中的受弯或压弯破坏;减小第1个连接件距端部的距离或采用斜撑的方式会使桁架梁的破坏位置发生改变,但对承载力影响不大;增大上弦管的截面面积可以明显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但梁的抗弯刚度增长幅度不大;采用节点刚性假定模拟分析挠度误差较大,而考虑节点半刚性模型分析的结果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桁架梁主要由其跨中挠度控制设计,在正常使用阶段,桁架梁的承载力只为极限承载力的33%~45%。
对5根采用蝶形连接件的不同构造形式的筑巢轻钢龙骨体系桁架梁进行承载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筑巢轻钢桁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及影响桁架梁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桁架梁主要发生上弦端部或跨中的受弯或压弯破坏;减小第1个连接件距端部的距离或采用斜撑的方式会使桁架梁的破坏位置发生改变,但对承载力影响不大;增大上弦管的截面面积可以明显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但梁的抗弯刚度增长幅度不大;采用节点刚性假定模拟分析挠度误差较大,而考虑节点半刚性模型分析的结果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桁架梁主要由其跨中挠度控制设计,在正常使用阶段,桁架梁的承载力只为极限承载力的33%~45%。
2011, 41(12): 116-120.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6
摘要:
通过一组有、无边缘构件开洞薄板墙的算例,从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等方面阐述边缘构件存在的重要性;而边缘构件在开洞薄板墙中合理的刚度取值成为问题分析的关键所在,刚度过小会导致墙板锚固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耗能拉力带;刚度过大会导致过大的地震力,难以实现结构多道设防的抗震设计理念。为得到边缘构件合理的刚度范围,从其截面最小惯性矩(Ico)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当惯性矩比值(Ic/Ico)为6~8时,结构的初始刚度存在飞跃式的变化,说明处于此范围内边缘构件的刚度不仅给薄板墙提供足够的锚固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结构主体框架的受力,故此刚度范围为边缘构件的最佳刚度范围。为进一步验证此刚度范围的合理性,对开洞薄板墙的不同高宽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要边缘构件刚度在合理范围内,结构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的同时,结构的延性也有所提高。
通过一组有、无边缘构件开洞薄板墙的算例,从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等方面阐述边缘构件存在的重要性;而边缘构件在开洞薄板墙中合理的刚度取值成为问题分析的关键所在,刚度过小会导致墙板锚固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耗能拉力带;刚度过大会导致过大的地震力,难以实现结构多道设防的抗震设计理念。为得到边缘构件合理的刚度范围,从其截面最小惯性矩(Ico)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当惯性矩比值(Ic/Ico)为6~8时,结构的初始刚度存在飞跃式的变化,说明处于此范围内边缘构件的刚度不仅给薄板墙提供足够的锚固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结构主体框架的受力,故此刚度范围为边缘构件的最佳刚度范围。为进一步验证此刚度范围的合理性,对开洞薄板墙的不同高宽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要边缘构件刚度在合理范围内,结构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的同时,结构的延性也有所提高。
2011, 41(12): 121-12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7
摘要:
根据箱型柱加劲隔板的构造,提出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采用内隔板进行加劲的措施。通过T型节点静力加载试验,揭示合理的构造措施将使得加劲节点表现为内隔板首先塑性破坏、继而发展至主管上翼缘塑性破坏的模式,加劲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T型节点单内隔板和双内隔板加劲的构造措施、节点破坏模式和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发现内隔板加劲可能导致相贯线变形不均匀以及支管局部屈服破坏的现象更易发生。针对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提出内隔板的构造措施,并通过数值分析,拟合轴向力作用和平面内弯矩作用下内隔板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避免因盲目增大加劲板而带来的危害。
根据箱型柱加劲隔板的构造,提出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采用内隔板进行加劲的措施。通过T型节点静力加载试验,揭示合理的构造措施将使得加劲节点表现为内隔板首先塑性破坏、继而发展至主管上翼缘塑性破坏的模式,加劲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T型节点单内隔板和双内隔板加劲的构造措施、节点破坏模式和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发现内隔板加劲可能导致相贯线变形不均匀以及支管局部屈服破坏的现象更易发生。针对主方支圆T型管节点,提出内隔板的构造措施,并通过数值分析,拟合轴向力作用和平面内弯矩作用下内隔板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避免因盲目增大加劲板而带来的危害。
2011, 41(12): 126-129.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8
摘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梁检定规范》(铁运函[2004]120号)对安哥拉罗安达和本格拉既有铁路桥梁进行了检测鉴定,全面了解战争对既有桥梁的破坏情况,并进行分类。以罗安达铁路K289+560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及结构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及分类对所有既有桥梁提出修复对策,为安哥拉既有铁路的改造提供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物的检测和改造提供借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梁检定规范》(铁运函[2004]120号)对安哥拉罗安达和本格拉既有铁路桥梁进行了检测鉴定,全面了解战争对既有桥梁的破坏情况,并进行分类。以罗安达铁路K289+560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及结构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及分类对所有既有桥梁提出修复对策,为安哥拉既有铁路的改造提供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物的检测和改造提供借鉴。
2011, 41(12): 130-136.
doi: 10.13204/j.gyjz201112029
摘要:
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建于1921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介绍西体育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修缮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固改造中的修缮技术。通过基础整体托换、增设构造柱和圈梁、墙体加固、屋架增设吊杆、整修外墙、屋顶维修、局部破坏部位修复、整体恢复性装修以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保护性修缮技术,保证西体育馆的结构安全并注入新的使用功能,做到了功能完善与保持原貌相结合,其成功经验可为类似近现代文物建筑的加固、修缮提供借鉴参考。
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建于1921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介绍西体育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修缮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固改造中的修缮技术。通过基础整体托换、增设构造柱和圈梁、墙体加固、屋架增设吊杆、整修外墙、屋顶维修、局部破坏部位修复、整体恢复性装修以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保护性修缮技术,保证西体育馆的结构安全并注入新的使用功能,做到了功能完善与保持原貌相结合,其成功经验可为类似近现代文物建筑的加固、修缮提供借鉴参考。
2011, 41(12): 137-140.
doi: 10.13204/j.gyjz201112030
摘要:
山平高速公路鸳鸯会隧道左线进洞施工中,隧道顶部和邻近坡体产生了较大变形,现场监测发现隧道最大沉降达34 cm。依据对该隧道及邻近坡体现场监测数据,应用相关理论,分析探讨洞口开挖引起隧道及仰坡不利变形的诱因,并根据监测分析结果提出控制措施。最后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所提出控制措施下隧道进洞开挖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措施是合理的。
山平高速公路鸳鸯会隧道左线进洞施工中,隧道顶部和邻近坡体产生了较大变形,现场监测发现隧道最大沉降达34 cm。依据对该隧道及邻近坡体现场监测数据,应用相关理论,分析探讨洞口开挖引起隧道及仰坡不利变形的诱因,并根据监测分析结果提出控制措施。最后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所提出控制措施下隧道进洞开挖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措施是合理的。
2011, 41(12): 141-145,105.
doi: 10.13204/j.gyjz201112031
摘要:
由于建筑结构功能改变,将某砖混结构教学楼通过墙体托换技术改造成大空间办公楼。为保证托换体系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采用光纤光栅技术(FBG)和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BOTDA),对托换体系的托换梁及加固柱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应变监测,并分析了托换体系的工作性能。监测结果表明:墙体拆除后设计的托换体系各组成构件均能参与结构受力,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由于建筑结构功能改变,将某砖混结构教学楼通过墙体托换技术改造成大空间办公楼。为保证托换体系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采用光纤光栅技术(FBG)和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BOTDA),对托换体系的托换梁及加固柱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应变监测,并分析了托换体系的工作性能。监测结果表明:墙体拆除后设计的托换体系各组成构件均能参与结构受力,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2011, 41(12): 146-149.
doi: 10.13204/j.gyjz201112032
摘要:
通过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形象、文化传承等几方面着手,通过理性的分析与设计,探讨了结合山水空间环境,打造理性秩序中融入浪漫情结,环境意境上融入山水诗意,建筑形象上融入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山地大学校园的思路与方法。
通过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形象、文化传承等几方面着手,通过理性的分析与设计,探讨了结合山水空间环境,打造理性秩序中融入浪漫情结,环境意境上融入山水诗意,建筑形象上融入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山地大学校园的思路与方法。
2011, 41(12): 150-153.
doi: 10.13204/j.gyjz201112033
摘要:
介绍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理念,并说明重视和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介绍冶金工厂建筑从选型、围护、通风、采光、门窗和绿化等方面进行生态策略设计,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介绍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理念,并说明重视和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介绍冶金工厂建筑从选型、围护、通风、采光、门窗和绿化等方面进行生态策略设计,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