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38卷  第12期

钢结构预应力控制技术
索网幕墙预应力控制技术
杜彦凯, 仝为民, 秦杰, 李国立, 钱英欣
2008, 38(12): 1-4.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1
摘要:
索网幕墙是新兴的一种结构形式,预应力施工是索网幕墙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对几个典型的索网幕墙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形式索网幕墙的预应力控制方法。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训练馆及配套设施四号楼田径馆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
司波, 秦杰, 钱英欣, 李国立, 周观根
2008, 38(12): 5-7.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2
摘要:
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训练馆及配套设施四号楼田径馆工程作为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使用场馆之一,采用了大跨度的张弦桁架结构。工程中采用分块累计滑移的施工方法,对其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施工仿真计算和实测结果,提出此类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特点,为同类结构形式的施工提供借鉴。
印度尼西亚全运会主体育场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
王泽强, 秦杰, 李国立, 陈新礼, Tekky I.Budisetia
2008, 38(12): 8-11.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3
摘要:
该体育场是印度尼西亚2008年全运会主体育场,屋盖采用预应力斜拉网格结构。通过Midas/Gen软件分析得到设计张拉索力,并且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施工仿真计算分析。介绍钢结构安装、预应力拉索安装及张拉等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特点,提出对同一根柱子采用前后拉索同时张拉的施工方法。并对张拉过程中钢结构应力、拉索索力、结构竖向变形等进行施工监测,结合施工仿真计算结果,提出了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北京北站无柱雨棚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
沈斌, 秦杰, 李国立, 钱英欣, 杨志明
2008, 38(12): 12-14,2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4
摘要:
北京北站无柱雨棚结构采用单向张弦结构。经过大量仿真计算和方案比较分析,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单榀桁架空中榀装,并预张到设计张拉力的70%,吊装到位后,通过滑移的方法将整体结构安装完成,然后进行第2、3次预应力施加工作。提出的张弦结构的施工方法,不但在技术上十分合理,而且降低了成本。
厦门会展中心二期张弦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徐瑞龙, 尤德清, 秦杰, 蒋振彦
2008, 38(12): 15-17.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5
摘要:
厦门会展中心二期屋面结构体系采用张弦梁结构,其预应力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预应力施工方案及施工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如施工仿真模拟计算、张拉工装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仿真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提出了此类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特点。
金融街F3区张弦屋顶与索网幕墙综合施工技术
李玫, 杜彦凯, 秦杰, 李国立, 钱英欣, 赵庆立
2008, 38(12): 18-21.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6
摘要:
F3大厦又称金祺大厦,位于金融街F区3号地块,中庭屋盖采用单向张弦结构,屋盖东西两侧为双向单层索网幕墙。对该工程施以专项预应力施工技术,结合施工前期深化设计、预应力施工仿真结果以及施工过程现场监测,提出了此类结构的预应力及钢结构施工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预应力施工技术
吕李青, 仝为民, 秦杰, 李国立, 韩朋
2008, 38(12): 22-2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7
摘要: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采用预应力空间钢结构体系。从预应力施工模拟和施工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此项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根据结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特点,推广了此类技术的应用,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金沙遗址采光屋顶预应力悬索结构设计与施工
王泽强, 秦杰, 李国立, 陈新礼, 葛家琪
2008, 38(12): 26-29.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8
摘要:
金沙遗址采光屋顶采用预应力悬索结构,结构形式新颖。基于ANSYS 10.0对该结构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找形分析,确定了悬索结构的结构选型和构件截面及要施加的预应力值。在此基础上,对结构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全过程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了预应力张拉完成及玻璃安装完成后两种状态下的钢索索力差异,并提出了此类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北京工人体育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研究
司波, 秦杰, 钱英欣, 李国立, 徐瑞龙
2008, 38(12): 30-32,21. doi: 10.13204/j.gyjz200812009
摘要:
1986年北京工人体育场经第一次改造后,经过长期使用以及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部分斜梁在梁、柱节点附近存在裂缝,因此采用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其再次改造,以增加斜梁的抗裂能力和强度。对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台斜梁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结构体系,确定施加预应力大小的计算原则,转向块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介绍,表明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优越性。
工业遗产地的多重价值及保护
郝珺, 孙朝阳
2008, 38(12): 33-36.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0
摘要:
对工业遗产地的多重价值进行剖析,介绍国外工业遗产地的改造及保护方式,为我国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与实践
王毅, 陈静
2008, 38(12): 37-40.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1
摘要: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工业园区规划中面临的产业根植性培育、可持续的工业建筑设计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实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实践。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变形差问题的探讨
郭剑飞
2008, 38(12): 41-43,68.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2
摘要:
根据竖向荷载加载和徐变的探讨,阐述了结构竖向变形差对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竖向荷载加载方式的区别、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同时分析了徐变变形与受力变形之间的差异及对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提出了受力计算、结构选型、构造措施和材料选用等因素综合考虑,是解决竖向变形差问题的对策。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
郭红霞, 陈应波, 卢哲安, 马广阅
2008, 38(12): 44-48.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3
摘要: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简便而且有效的抗震能力评价工具,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阐述了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利用SAP2000程序进行适合我国抗震烈度的计算步骤,并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将其推广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中,并将计算结构与试验现象进行对比,最后提出几点设计建议。
核筒悬挂建筑减振体系主结构的抗侧性能
涂永明, 吕志涛, 张继文, 陈杰, 钱洋
2008, 38(12): 49-53.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4
摘要:
对核筒悬挂建筑减振体系主结构的抗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倾覆力矩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考虑与箱基础倾斜耦合作用的主结构侧向位移比不考虑耦合作用的可能大1倍以上;当悬挂建筑结构的基准频率1不变时,其侧向振动幅值受上部结构阻尼比1和激励频率比的影响显著;推导出了正六边形核筒悬挂建筑主结构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时的名义高宽比限值,其中,在9度区高宽比限值比较小,因此不适合建造单核筒式悬挂建筑,但可以选择巨型框架式等其他形式。
混凝土柱后接梁连接的抗剪承载力研究
张沛, 潘景龙
2008, 38(12): 54-59.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5
摘要:
通过对齿槽式、外贴钢板齿槽式和无齿直缝植弯起钢筋式三种柱后接梁接头形式的9个足尺试件的试验研究,证实无齿直缝植弯起钢筋式接头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其承载力可以达到整浇梁水平。讨论了各种接头形式的抗剪性能和机理,由此建立了它们的抗剪承载力验算方法,且所提建议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塑性铰区受剪承载力分析
文保军, 梁兴文, 侯莉娜
2008, 38(12): 60-64.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6
摘要:
在已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桁架-拱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塑性铰区的受剪机理进行了研究。引入了考虑轴压比的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分析了剪力墙截面极限转角、水平分布钢筋、桁架与拱模型倾角等因素对剪力墙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剪力墙塑性铰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表明:基于桁架-拱模型的剪力墙受剪承载力公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要。
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最小配筋率与抗裂度的协调
屈文俊, 谭艳芳
2008, 38(12): 65-68.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7
摘要:
最小配筋率和裂缝宽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必须同时满足的验算项目。通过对一个工程实例中的轴拉构件进行分析,阐述了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建议值与抗裂验算的不协调现象。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与抗裂度相协调的最小配筋率建议值。该建议值既保证了轴拉构件不会出现一裂就断的脆性破坏,又保证了轴拉构件不会一裂就不满足裂缝宽度验算的要求,完成了最小配筋率与抗裂度的协调。
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孔隙水压力的试验研究
刘荣
2008, 38(12): 69-71.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8
摘要:
通过对室内配制的4组不同配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MSW)进行的三轴固结排水试验,得出孔隙水压力与时间、轴向应变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城市固体废弃物中也存在孔隙水,但与土中的孔隙水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很复杂,存在于孔隙中、不透水材料之上、有机质中,且沿深度方向并不呈线性分布,也不是连续的。因此土力学中的有效应力原理不适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建议不考虑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固结,而将沉降分为压缩和生化降解两部分。
圆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非均质地基的位移近似解
刘宇翼, 杨琴, 王旭东, 宰金珉
2008, 38(12): 72-7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19
摘要:
针对地基土弹性模量随深度线性增加的非均质地基,推导出圆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近似计算公式。通过与Gibson地基解、均质地基解、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竖向位移近似解的正确性,并对土体的泊松比、非均质参数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规律进行探讨。
软土路基碎石桩加固的土坡稳定性颗粒流模拟
吴小将, 李志高
2008, 38(12): 76-79.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0
摘要:
采用颗粒流方法的基本理论,利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软黏土的颗粒流模型,对软土路基填土土坡的接触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模拟,然后在该土坡模型基础上加入碎石桩,模拟碎石桩对土坡稳定的作用。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宏观连续性假设,对比研究了碎石桩加固前后的土坡在滑动时位移场的变化,以及不同桩径、不同间距、不同桩长对土坡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碎石桩桩长对抗滑能力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桩长增加,碎石桩抗滑能力显著提高;不同桩径的碎石桩,抗滑能力不同,随着桩径加大,抗滑能力提高;桩间距对抗滑能力的影响,需根据桩径优化确定,发挥桩与土共同作用。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新型预制圆板桩帽试验研究
涂永明, 张继文, 曾俊铖
2008, 38(12): 80-83.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1
摘要:
对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中的新型预制圆板桩帽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制圆板桩帽的承载性能由受弯承载力控制,其受弯主裂缝在桩帽顶面大致沿直径方向发展,在桩帽侧面呈上宽下窄,并向下延伸;采用FLAC有限元模型和提出的简化方法计算桩帽的受弯承载力是有效的,桩帽受弯开裂的计算值与现场试验实测值符合较好;提出的4种桩帽均可满足项目工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其安全系数分别为1.33,1.76,2.38及3.11。
碳化作用下基于可靠度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研究
吕清芳, 金伟良
2008, 38(12): 84-87.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2
摘要:
对碳化作用下基于可靠度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碳化作用对应的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和可靠指标,然后选择碳化深度预测模型,以设计使用寿命模式建立失效概率方程,最后在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条件下综合确定结构与材料的耐久性指标,并给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计算实例。
大气环境下锈蚀钢筋混凝土外伸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沈德建, 吴胜兴
2008, 38(12): 88-91.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3
摘要:
对大气环境中9根钢筋混凝土外伸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箍筋比纵向钢筋更容易锈蚀;当锈蚀率低于5%时,在受弯过程中仍较好地符合平截面假定;锈蚀梁不存在明显的屈服点;锈蚀导致粘结力的下降,从而引起梁的刚度下降,平均裂缝间距增加。在锈蚀率相同的情况下,顺筋裂缝数量越多,梁的承载能力越低;顺筋裂缝宽度越大,梁的承载能力越低。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承载力下降程度分别是锈蚀率的1.7倍~2.5倍和1倍左右,主要是因为正弯矩区的裂缝数量和裂缝宽度要大。
均匀受火钢筋混凝土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
徐海生, 王修信
2008, 38(12): 92-9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4
摘要:
对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柱可能破坏截面的应力、应变及内力进引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梁、柱在高温作用下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程序。运用该程序对同时受到荷载和均匀受火条件下的简单框架梁、柱可能破坏截面的极限承载力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和讨论,据此提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均匀受火时也要像抗震设计一样尽量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即耐火强柱弱梁的延性设计原则,为火灾抗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刘晨辉, 张鹏, 李清富
2008, 38(12): 96-98,123.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5
摘要: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养护龄期、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以及水泥掺量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有明显的降低;随着试验龄期的增长,抗压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在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小于1的范围内,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基本呈线性增长.
碳纤维与自密实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王照宇, 荀勇, 王洪霞, 李玉寿
2008, 38(12): 99-101,87.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6
摘要:
通过碳纤维从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拔出试验,分析纤维长度和浸胶处理以及预应力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埋长增大,纤维的最大拉拔力不断增大,用环氧树脂浸渍碳纤维并对碳纤维施加预应力能提高粘结性能.
现代钢结构
预张力钢结构屋盖的抗震反应方法研究
任俊超, 张其林
2008, 38(12): 102-10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7
摘要:
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预应力效应,计入阻尼比和前50阶振型的贡献,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为例计算了预张力钢结构屋盖在水平地震作用以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结果表明:抗震分析必须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能够反映出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有必要对大跨空间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桅杆是主要受力构件。分析结果为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此类新型结构。
鉴定·加固·改造
某结构火灾后加固与施工监测分析
陈大川, 胡海波
2008, 38(12): 106-109.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8
摘要:
针对某结构重大火灾后的加固与施工,介绍了检测鉴定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加固修复方法,并对加固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该工程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对类似的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钢筋混凝土抽柱排架结构计算分析
张志强, 张轲, 赵锋, 李擘
2008, 38(12): 110-112. doi: 10.13204/j.gyjz200812029
摘要:
结合一大型冶金厂房鉴定项目,介绍虚拟柱法在钢筋混凝土抽柱排架结构计算中的应用,对钢屋架如何等代成实腹钢梁和虚拟柱方法中虚拟柱截面的确定给出具体方法,并分析了排架抽柱后内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及虚拟柱刚度对排架内力和位移的影响。
CFRP加固木柱性能的试验研究
朱雷, 许清风
2008, 38(12): 113-116. doi: 10.13204/j.gyjz200812030
摘要:
通过10根CFRP加固木柱的试验,重点研究了CFRP形式、层数及埋设AFRP筋对木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粘贴水平CFRP布加固木柱的受压承载力提高7.6%~26.1%,延性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侧面埋设AFRP筋加固木柱的受压承载力提高17.7%~41.5%,再采用水平CFRP布包裹后延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提出了CFRP约束木柱的强度模型,并线性回归了约束有效性系数k1。CFRP加固木柱可显著提高木柱的受压承载力和延性,可应用于木结构维修加固的工程实践。
工程实录
双震源下失稳坡间挡土墙的加固
张怀静, 王杰林
2008, 38(12): 117-119,105. doi: 10.13204/j.gyjz200812031
摘要:
位于山东泰安市境内的205国道高峪铺公路-铁路立交桥,其接线挡土墙坐落在一非稳定边坡上,坡脚紧挨一条铁路干线。由于受路面汽车和坡下火车双震动源的影响,边坡连同挡土墙发生整体滑移,公路半幅交通被迫中断并严重威胁着坡下铁路的运行安全。针对这一工程灾害特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采取了合理的加固措施并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建筑设计漫谈
西北地区被动式太阳房可行性与设计方法
付亚伟, 王观虎, 刘志群, 刘为
2008, 38(12): 120-123. doi: 10.13204/j.gyjz200812032
摘要:
从太阳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出发,重点对被动式太阳房的可行性和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当前西北地区部分农村的经济情况、能源利用情况及建筑状况等进行阐述,指出在西北地区构筑被动式太阳房是可行的。分析了被动式太阳房的优点和经济效益,给出了被动式太阳房典型设计方法。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在未来建筑学发展中的角色
王栋, 丁昶
2008, 38(12): 124-126. doi: 10.13204/j.gyjz200812033
摘要:
社会经济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学科的范畴也日益扩大。在纷繁变化的建筑形式下,建筑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又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入手,在剖析未来建筑学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在未来建筑学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