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34卷  第9期

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深基坑支护设计增量法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
武亚军, 栾茂田, 任汉锋
2004, 34(9): 1-4.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1
摘要:
增量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面向过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但是对此,目前尚缺乏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理论上的严密论证。为此在理论上阐述了它与针对结果的设计方法不同的数学与力学实质,并分析了其对工程设计的影响。最后结合具体算例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增量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某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内力与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肖武权, 冷伍明, 律文田
2004, 34(9): 5-7.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2
摘要:
对某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施加的锚杆预应力有10%~25%的损失,在开挖过程中锚杆轴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约10%左右)。钢支撑的轴力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轴力大小变化与基坑开挖方式、速度及下层支撑的逐一拆除有关。支护桩体的变形随桩深、支撑条件变化而变化。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以坑壁中央最大,靠端部位移较小。
双排桩围护结构工作特性数值分析
潘旭亮, 张钦喜, 霍达, 杨立刚
2004, 34(9): 8-11.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3
摘要:
利用国际通用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双排桩在分步开挖情况下的力学响应,从双排桩排距及桩的嵌入深度两个方面,对双排桩围护结构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当排距s<4d(d为桩直径)时,门架空间效应差;s>8d时,门架空间效应也差,联系梁起拉杆作用,前后排桩距的合理范围为4d~8d。随嵌入深度加大,桩的位移减小,但同时桩的内力增大。
带有超前微桩土钉墙的内部稳定性的探讨
金小荣, 俞建霖, 刘红岩, 岑仰润
2004, 34(9): 12-14.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4
摘要:
超前微桩已在软弱地基的基坑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而目前对土钉墙设计而言,往往把超前微桩作为一种安全储备,没有考虑超前微桩对土钉墙内部稳定性所起的作用,设计理论已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从带有超前微桩的土钉墙破坏形式及其计算方法出发,编制了能够计算带有超前微桩的土钉墙内部稳定系数的程序,并且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认为在软弱土层中打设超前微桩可以增加土钉墙内部稳定性。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的灰色-时序动态预测
肖武权, 冷伍明
2004, 34(9): 15-18.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5
摘要: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过程。在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等维新息动态预测预报模型,并随着新数据的加入适时修改模型参数。该模型不要求考虑复杂的变形影响因素。工程实例研究表明:用组合模型预测变形值,其误差大多数情况下小于5%;在变形数据变化较大时,组合模型预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模型预测值。在变形变化平稳时,用单一的灰色模型或灰色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预测误差相差不大。预测步数越多,则预测精度越低。
深基开挖引起的基坑变形预测与研究分析
李玉岐, 谢康和
2004, 34(9): 19-21,80.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6
摘要:
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周围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信息化施工就显得特别重要。采用改进的BP算法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进行预测的方法,与传统的BP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能有效地改善传统BP算法收敛慢的缺点。通过对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BP网络是预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最后分析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与围护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
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基坑工程变形多步预测方法研究
刘勇健, 李彰明, 张建龙
2004, 34(9): 22-25.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7
摘要:
针对深基坑系统的复杂的非线性及基坑工程变形多步预测的重要性,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其中。分析了用BP网络进行多步预测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基坑工程变形多步预测模型。通过一软土深基坑工程变形多步预测实例的分析,论证了递归神经网络用于基坑工程变形多步预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方法有效可行,在其他领域的多步预测中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廖瑛, 夏海力
2004, 34(9): 26-29,35.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8
摘要:
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其中涉及与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环境保护、施工便捷等准则相关的诸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建立深基坑支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中各指标因素权重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劣程度,并从中获得最优的中标方案。
生态高校校园声环境探讨
彭小云
2004, 34(9): 30-32. doi: 10.13204/j.gyjz200409009
摘要:
高校校园生态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改善声环境是生态校园的重要环节,从选址、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及声景建设几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声环境建设措施,确保生态校园具有良好的声环境。
探讨生态住宅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
王波, 周波
2004, 34(9): 33-35.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0
摘要:
论述了生态住宅的发展由来、概念特征、设计原则及标准,并具体探讨了生态住宅的设计要点和技术措施的可操作性。
铁路噪声对居住区干扰的调查研究
彭小云
2004, 34(9): 36-39.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1
摘要:
随着铁路交通的提速和城市化的加快,铁路噪声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对滨江花园居住区的铁路噪声的调查研究,探讨了铁路噪声对人们的危害,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北京机场新塔台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石启印, 李爱群, 李培彬, 娄宇, 陈骝
2004, 34(9): 40-44,63.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2
摘要:
对首都机场新塔台钢筋混凝土筒-钢框架组合结构缩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高耸塔台结构的地震反应和破坏特征,并对这种下部为混凝土筒体,上部为钢框架结构的锚固连接及钢框架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进行了探讨,为提出这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理论提供了试验依据。
加劲阻尼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张玉良, 汤昱川
2004, 34(9): 45-46,50.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3
摘要:
在所建议的加劲阻尼器弹塑性恢复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在空间杆系-层模型中加劲阻尼装置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加劲阻尼减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据此在HBTA程序中实现对加劲阻尼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通过算例考察加劲阻尼装置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效果。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贺学军, 周朝阳, 何文中
2004, 34(9): 47-50.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4
摘要: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出发,研究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各种不同类型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截面裂缝宽度及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可靠性检测和加固改造参考。
磁致伸缩材料的应力感知机理
王威, 王社良, 苏三庆, 徐金兰
2004, 34(9): 51-53,69.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5
摘要:
简介了磁致伸缩材料的伸缩效应及产生机理,磁测应力原理,磁致伸缩效应在检测钢管隔热层下腐蚀缺陷中的应用,并推导了磁场-伸缩-力耦合传感方程,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磁致伸缩材料的应力感知机理,为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破损后屋面板的变形与裂缝研究
赵根田, 李永和
2004, 34(9): 54-56.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6
摘要:
对已出现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破损的6块大型屋面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破损特征及不同锈蚀度下大型屋面板的变形和裂缝分布,为评价服役屋面板的刚度提供了试验依据。
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郑七振, 魏林, 唐葆华
2004, 34(9): 57-60.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7
摘要:
通过9个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试验,研究了此类节点的破坏过程与破坏特点,提出了节点核心区抗剪计算的双剪压受力机理模式。探讨了节点区域箍筋与钢纤维在抗剪计算中协调受力问题,指出了配有抗剪箍筋的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中,应对钢纤维承担的剪力予以折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节点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低周荷载作用下粘钢增强框架梁抗弯强度分析
刘瑛, 王玉良, 白力更
2004, 34(9): 61-63.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8
摘要:
通过对4个足尺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性试验研究,分析了框架梁内纵筋和外贴钢板应变情况,并分阶段比较了粘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情况,初步给出了整体工作系数值,建立了组合受弯承载力公式。
综述
时代的风标 技艺的精华——工业建筑设计中结构技术艺术性的思考
付志前
2004, 34(9): 64-65. doi: 10.13204/j.gyjz200409019
摘要:
在对当代工业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设计中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阐明可以通过结构的艺术和艺术的结构,达到结构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工业建筑新形象,成为科技的先声、时代的风标。
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评述
袁波, 郭子雄
2004, 34(9): 66-69.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0
摘要:
阐述基于位移的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实施步骤,评述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并指出目前基于位移的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钢结构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与设计建议
唐兴荣
2004, 34(9): 70-73.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1
摘要:
通过2根空间钢构架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及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对比试验研究,以及4根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偏压短柱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其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基于离散变量的网壳结构截面优化设计
尚凌云, 鹿晓阳, 周学军
2004, 34(9): 74-77,98.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2
摘要:
以杆件横截面积及工程中常用的两种球节点体积为设计变量,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离散变量的两级优化方法对空间网壳结构进行了截面优化设计;编制了SIOP网壳结构截面优化设计程序,解决了与Algor(SAP93)程序的接口问题。为提高精度,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了0阶修正。最后通过两个算例,与满应力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与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预应力桁架在点支承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朱奕锋, 李策, 冯健
2004, 34(9): 78-80.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3
摘要:
结合上海信息枢纽大楼南侧点支承玻璃幕墙的六榀不锈钢桁架的设计、施工和测试,探讨了预应力桁架在点支承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单梁节点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梅力彪, 周云, 阴毅
2004, 34(9): 81-83.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4
摘要:
钢管混凝土柱与梁的节点构造和受力分析是钢管混凝土柱研究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单梁节点进行了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垂直对称荷载作用下该节点内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内力传递机理,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较为准确地揭示了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节点构造的改进意见。
门式刚架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探讨
林功丁
2004, 34(9): 84-86,39.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5
摘要:
对门式刚架的风荷载与地震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比较了规范(GB50009-2001)与规程(CECS102∶2002)中风荷载计算的不同,并对7度地震区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和其他荷载效应组合进行比较,提出了不同情况下风荷载计算问题与7度区是否需要抗震验算问题的解决方法。
技术讲座
膜结构设计(4) 膜结构的节点和相关结构设计
武岳, 胥传喜
2004, 34(9): 87-92.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6
摘要:
介绍了膜结构节点设计的一般原则,给出了一些典型的节点连接做法,并介绍了膜结构中常见支承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形式,着重阐述了桅杆和锚碇系统的设计要点。
鉴定·加固·改造
外包钢加固与软件设计——柱加固(湿式)
曹三鹏, 胡成, 朱凯, 孙宝俊
2004, 34(9): 93-94,83.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7
摘要:
针对目前加固行业外包型钢加固法应用日益广泛的现状,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简述了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加固基本计算理论,并编制了软件设计流程应用VB实现了软件设计;重点介绍了东大迪普加固软件系统的外包钢受压加固模块和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玻璃钢加固对提高偏心受压柱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牛春雷, 朱伯龙
2004, 34(9): 95-98. doi: 10.13204/j.gyjz200409028
摘要:
玻璃钢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主要通过试验的方式,探讨了玻璃钢作为结构加固材料,对提高偏心受压柱抗压强度的作用。试验分为大、小偏压两种情况,分别由用2、3、4、5层玻璃钢加固的试验柱和未加固的对比柱组成,逐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为今后实际工程中偏压柱的玻璃钢加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