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I Jianfen, WANG Xiangzhi, ZHOU Yiyi.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 Extraordinary Irregular TOD Project on Subway[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2, 52(5): 70-76. doi: 10.13204/j.gyjzG22032113 |
[1] |
丁川,吴纲立,林姚宇.美国TOD理念发展背景及历程解[J].城市规划, 2015,39(5):89-96.
|
[2] |
李珽,史懿亭,符文颖.TOD概念的发展及其中国化[J].国际城市规划, 2015,30(3):71-77.
|
[3] |
路昊,罗霞.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模型[J].综合运输, 2020,42(1):38-43.
|
[4] |
柏巍.快节奏·漫生活:基于轨道站点的社区营造:以宁波地铁1号线TOD社区设计为例[J].规划师, 2015,31(10):63-68.
|
[5] |
刘笑凯,任娟娟,潘国瑞,等.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合理设置方式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5,55(3):50-53.
|
[6] |
马莉.大型复杂高架车站动力学响应与减震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
|
[7] |
史文超.考虑支承元件损伤的地铁车轨耦合振动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8.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
[9] |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11] |
吴鸿志.某地铁上盖结构设计分析[J].福建建筑,2020,268(10):48-53.
|
[12] |
张坤,张红亚.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设置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 2014,29(8):32-35.
|
[13] |
史希峰,何高龙,吕玉玲.超高层型钢梁柱柱节点优化设计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19,46(2):49-51.
|
[14] |
吴轶,杨春,郑俊光,等.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6):74-82.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
[16] |
毛俊义.大跨度长悬挑结构楼板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验算[J].建筑结构, 2018,48(6):410-413.
|
[17] |
陆道渊,黄良,江蓓,等.长悬挑结构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与控制[J].建筑结构, 2015,45(19):13-17.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