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37卷  第1期

会讯
国家击剑训练馆建筑创作与探索
桂套全
2007, 37(1): 1-3,7.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1
摘要:
结合国家击剑训练馆的建筑创作,阐述了如何贯彻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基本设计理念,号召中国本土建筑师以最单纯简练的设计,创作出最好的建筑作品,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拥有一份我们自己的天地。
大跨屋盖结构技术与艺术表现
朱亮
2007, 37(1): 4-7,3.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2
摘要:
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南通体育场三个富有代表性的例子,从精神、环境、自然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跨屋盖结构技术与艺术表现。
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预应力张弦穹顶结构整体稳定分析
张爱林, 刘学春, 葛家琪, 张宝勤, 张晓峰
2007, 37(1): 8-11,46.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3
摘要:
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屋盖结构跨度93m,矢高9.3m,矢跨比1/10,经过多轮多层次优化采用了张弦穹顶结构。对张弦穹顶和单层网壳分别进行了包括内力、节点位移、特征值屈曲和非线性屈曲的荷载位移平衡路径的跟踪分析,阐述了结构选型的依据。分别以网壳杆件内力和节点位移为目标函数编制了优化程序,研究了钢索合理预应力水平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初始几何缺陷对整体稳定的影响,提出了初始几何缺陷的合理施加方法。
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节点设计与试验研究
秦杰, 陈新礼, 徐瑞龙, 覃阳, 徐亚柯, 李振宝
2007, 37(1): 12-15.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4
摘要:
国家体育馆屋面结构体系采用双向张弦网格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其节点的外形和受力更加复杂,设计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介绍了国家体育馆撑杆上、下端及拉索端部节点的设计过程;对撑杆下端节点和拉索之间的抗滑移性能做了验算,并完成了足尺抗滑移试验。所提出的节点做法以及相关的试验数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预应力施工模型试验研究
秦杰, 徐瑞龙, 覃阳, 徐亚柯, 高恒, 李振宝
2007, 37(1): 16-19.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5
摘要: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国家体育馆屋盖双向张弦结构的预应力施加方法。从索力大小、钢结构应力和竖向位移及其变化幅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张拉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得出适合国家体育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所得结论对双向张弦结构预应力施工方法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的结构设计
任宝双, 刘凤阁, 李征宇, 常强
2007, 37(1): 20-22,65.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6
摘要:
对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工程的结构设计情况,主要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整体计算的特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点、结构超长问题的解决、局部大跨度楼盖的预应力设计等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北京奥运射击馆中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的设计
汤涵, 沈敏霞, 徐焱
2007, 37(1): 23-25,19.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7
摘要:
通过介绍奥运射击馆工程中,大跨度现浇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的结构设计特点,阐述空心板截面形式的确定,并且对一些构造措施和施工要求进行说明。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张弦结构施工技术
徐瑞龙, 秦杰, 李国立, 覃阳, 张伟
2007, 37(1): 26-29.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8
摘要:
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为2008奥运会训练场馆之一,采用结构形式为变跨度单向张弦结构。论述了钢结构和预应力施工技术,结合施工仿真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提出了此类结构的预应力及钢结构施工技术和特点。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钢结构空间巨型桁架安装工艺
封叶剑, 魏义进, 刘子祥
2007, 37(1): 30-33. doi: 10.13204/j.gyjz200701009
摘要: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安装工程,主桁架根据安装实际情况被分成空间立体桁架和平面桁架两种吊装单元。空间立体桁架的多对口对接、平面桁架的翻身过程稳定性是该分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地域性建筑的现代诠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政府办公中心建筑设计
黄鹭红, 周波, 许康
2007, 37(1): 34-37,72.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0
摘要:
通过分析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政府办公中心设计方案,探讨在特定的任务下,对建筑地域化与现代化的一些思考。试图发掘隐藏在传统建筑形式下的更深层次内涵,传承传统建筑文脉中具有现时性意义的内容,进而采用多元更新的方法,力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傣族民居的保护与振兴
柏文峰, 吕珏
2007, 37(1):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1
摘要:
回顾了传统傣族民居的环境亲和性,介绍了当前傣族民居建设对村寨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对傣族民居当前常用的一些结构形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由此引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傣家传统竹楼的思考,并提出了振兴竹楼以保护村寨生态环境的技术策略。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温度作用组合的研究
张建荣, 刘照球, 华毅杰
2007, 37(1): 42-46,11.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2
摘要:
通过分析自然界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引起结构温度作用的主要气象因素,描述了日照辐射、气温、风速的基本变化规律,对日照温差、骤然降温等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建筑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种结构等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温度作用只是采取构造措施的现状,提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温度作用组合的建议。
巨型框架中主框架梁柱连接形式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沈蒲生, 孟焕陵
2007, 37(1): 47-51.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3
摘要:
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日愈增多地应用于巨型框架中,主框架梁柱的连接形式分为焊接刚性连接、螺栓铰接与半刚性连接。以一4跨24层巨型框架结构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比分析了巨型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与弯矩等受力特征值;探讨了主框架梁柱布置对巨型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工作应力的测试与分析
易伟建, 向洪
2007, 37(1): 52-56.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4
摘要:
在已建结构的可靠性评估中,结构当前的应力状态(工作应力状态)检测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对工程中常用工作应力测试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利用钻孔-电测法测试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工作应力。该方法通过测试钻孔前后孔边应变的变化,利用钻取的芯样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再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已建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工作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孔边实测的释放应变的数值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吻合良好,工作应力推定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工作应力测试。
考虑结构刚度效应的筏基完全共同作用体系分析
崔春义, 栾茂田, 杨庆
2007, 37(1): 57-61,68.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5
摘要:
筏板基础作为软土地基上高层结构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合理考虑上部结构、筏板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效应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限于二维分析,在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尚无法考虑共同作用效应。为此,在考虑地基的弹塑性性质与上部结构及筏板的刚度效应的基础上,在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三者所组成的共同作用体系进行整体三维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三维空间效应时,上部结构和筏板基础的刚度对基础自身内力与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不同的特征与趋势,但是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同时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次应力效应、荷载分担转移等效应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合理地反映。
弹性地基板动力响应问题的多变量样条状态空间精细法
雷庆关, 王建国, 沈小璞
2007, 37(1): 62-65,22.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6
摘要:
采用样条元与状态空间精细法分析弹性地基板的动力响应量。对空间域采用样条元计算,对时间域采用状态空间精细法。在计算过程中,不解线性方程组,直接进行精细迭代计算,程序简单,效率高。同时给出了数值算例,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比较,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对框架式机器基础振动的研究
王宇红, 刘占军, 牛健
2007, 37(1): 66-68,61.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7
摘要: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和机器的实际运行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在高转速机器作用下的框架基础按共振法控制的设计原则是不合理的,而应采用振幅法的控制设计原则。同时计算分析表明,在多振型的共同作用下,阻尼比的变化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振动的大小。
基于变形控制的基坑开挖和邻近建筑物保护技术
刘相宜, 魏焕卫, 张鑫
2007, 37(1): 69-72,37.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8
摘要:
根据基坑开挖、场地地质条件和邻近建筑物的特点,基于变形控制的考虑,采用预应力锚杆限制基坑侧向变形,通过微型桩对邻近建筑物基础进行预托换加固增强其抵抗变形能力,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和周围建筑的安全使用。
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张鹏, 李清富, 黄承奎
2007, 37(1): 73-76,102. doi: 10.13204/j.gyjz200701019
摘要:
为了探讨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给出了测试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理方法,针对原材料和养护条件对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各种对比试验。通过对影响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因素的详细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水胶比及黏土和膨润土的用量,增加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均可提高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索塔锚固区泵送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研制
蒋金洋, 孙伟, 张云升, 金祖权, 洪锦祥, 王晶
2007, 37(1): 77-81,92.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0
摘要:
普通纤维混凝土因可泵送性差很少用于索塔锚固区。采用多重复合技术,优选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并研究了各配合比的泵送性能;模拟干热环境,对优选的高性能混凝土(HPC)和钢锚箱锚固区专用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HPSFRC)进行了塑性收缩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和减缩剂对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优化的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2h内泵送性能优良。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塑性收缩的开裂总面积下降,混凝土的抗裂等级提高。当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为0.8%时,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自由干燥90d的收缩值同高性能混凝土相比下降了50%;有约束的干燥收缩66d试验环未见开裂,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湿,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钢纤维的加入也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劈拉强度提高了近30%。试验结果还表明,纤维体积率为0.6%的钢纤维与减缩剂复合后,对抑制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效果显著。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王军龙, 肖建庄
2007, 37(1): 82-86.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1
摘要:
对含0%、30%、50%、70%及100%再生粗集料(RCA)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SRC)的抗折强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室内对RCA的密度、洛杉矶磨耗和压碎指标等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针对不同配合比的SRC试件,在室内进行了抗折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RCA的含量和水灰比等因素对SRC的抗折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在设计抗折强度为6.0MPa,钢纤维的掺量在1.0%的条件下,当RCA的含量小于50%,水灰比在0.44~0.47时,SRC的28d抗折强度比较接近于基准钢纤维混凝土,而超出此范围时,SRC的抗折强度会明显降低。最后,通过工程应用对含30%RCA的SRC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适当配合比的SRC能够满足I级刚性路面的抗折强度要求。
H型钢楔形薄壁梁相关屈曲性能分析
杨娜, 龙丽华, 杨庆山
2007, 37(1): 96-100.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4
摘要:
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平台,基于非线性板壳有限元分析理论,对轻型门式刚架中H型钢楔形薄壁梁的相关屈曲性能进行大挠度弹塑性分析。用Shell 18l单元对轻型门式刚架中H型钢楔形薄壁梁进行离散,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分析,从而对其相关屈曲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荷载-位移曲线、承载力、变形的发展和塑性区的分布等方面入手,对影响相关屈曲性能的因素(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跨度、楔率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汕头某住宅楼混凝土柱角开裂检测分析
刘金伟, 熊光晶
2007, 37(1): 110-112.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8
摘要:
通过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锈蚀程度等方法,分析和探讨汕头某住宅楼混凝土柱角顺筋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使用盐水养护造成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偏高是柱角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探讨了混凝土柱中氯离子分布的规律。
对城市水景住区设计的思考
赵祥, 李嘉华, 成斌
2007, 37(1): 115-117. doi: 10.13204/j.gyjz20070131
摘要:
当前城市水景住区也快速发展,但人们对之认识尚不全面。在此对水景在居住区中的作用、水景的设计手法等作了探讨,并以实例分析了上述原则在水景住区中的运用。
综述
Solid65单元在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司炳君, 孙治国, 艾庆华
2007, 37(1): 87-92,81.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2
摘要:
Splid65单元是ANSYS软件中专门为混凝土材料定义的单元,综述了国内外利用Solid65单元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取得的进展,总结了Solid65单元的使用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并给出了两个典型算例,最后指出,该单元在分析混凝土结构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现代钢结构
基于映射变换法的平面预应力钢桁架整体可靠性分析
王新堂, 杨晓明
2007, 37(1): 93-95.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3
摘要:
利用映射变换法建立索张拉平面预应力钢桁架任意单元失效模式可靠度指标的迭代模型,并基于点估计法得到整体结构失效概率及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公式。模型中的随机参数包括折线索单元和桁架单元的截面面积(或综合刚度)、张拉钢索的预拉力、外荷载及边界弹性约束刚度等。基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结果的有关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钢索张拉力标准差对结构可靠性指标的影响与杆件截面面积随机变量的分布特性有较大的关系,且当截面面积为对数正态分布时,其影响大于正态分布。其次,随机变量标准差的变化对结构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均与相关性系数NA有一定关系。这些结论为索张拉预应力钢结构整体可靠性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动态
美国砌体规范的容许应力与强度设计方法——抗剪构件设计
叶燕华
2007, 37(1): 101-103,76.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5
摘要:
美国砌体结构建筑规范(ACI 530~02/ASCE 5-02/TMS 402-02),2002年规范修订版在容许应力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首次给出了砌体结构强度设计准则规定。就该砌体规范的容许应力法和强度设计法进行比较介绍,目的在于了解美国砌体结构建筑规范,为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鉴定·加固·改造
体外绕丝约束混凝土轴压特性的试验研究
王用锁, 潘景龙
2007, 37(1): 104-106.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6
摘要:
通过16个体外缠绕不同间距细钢丝绳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该类约束混凝土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体外绕丝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有望在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加固中应用。
工程事故分析
某6层住宅楼严重倾斜后纠偏处理
贾益纲, 赵峻, 杨德品, 涂序文, 潘秋江
2007, 37(1): 107-109. doi: 10.13204/j.gyjz200701027
摘要:
某6层住宅楼因基础不均沉降而倾斜以致屋顶水平位移556mm,采用压桩掏土纠偏法历时半年将其纠正。介绍了该纠偏工程的概念设计、施工监控和稳定沉降的方法与措施,可为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动态
农村建设新模式——北京浅山区生态村示范项目启动
2007, 37(1): 112-112. doi: 10.13204/j.gyjz20070129
摘要:
建筑设计漫谈
论中国建筑的“拿来主义”
吴梦溪
2007, 37(1): 113-114. doi: 10.13204/j.gyjz20070130
摘要:
提出对待外国建筑文化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即应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同时在吸纳新东西的时候,不要忘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汲取,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
互动空间
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超筋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讨论
袁成科
2007, 37(1): 118-120. doi: 10.13204/j.gyjz20070132
摘要:
问题提出 xfeng5157 目前正在做一个高层住宅, 地上 30 层, 地下 1 层, 底下两层大空间, 上部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设在第 3 层, 做的时候思路是这样的: 先把上部剪力墙结构单独建模分析, 在其结构刚度、抗扭指标、周期、轴压比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后,在下面布置转换层, 进行调试计算, 其他方面的指标都还可以, 但转换层上一层的很多剪力墙超筋严重, 查看构件信息,剪力很大, 弯矩也特别大, 有的剪力墙墙肢剪力到数千千牛,而弯矩甚至达到上万千牛#米, 同时轴压比超得也比较多, 我想主要是因为剪力墙与转换梁协同工作, 转换梁向下的位移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请教各位, 这种情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