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35卷  第7期

建筑节能的探索与实施
给节能以支点——建筑节能实施策略研究
杜庄, 李丹
2005, 35(7): 1-3,13.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1
摘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如何处理好发展与节能的关系,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课题。从建筑节能的两个重要支撑点:政策标准和建筑节能多赢市场环境的营造出发,对政策标准制定中的能动性、适宜节能目标的确定、物质激励政策,对建筑节能多赢市场环境中各方关系的定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以国外实例进行佐证,以期对我国节能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节能住宅预制墙板体系研究
王崇杰, 谢涛, 薛一冰, 孙永志
2005, 35(7): 4-6,2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2
摘要:
节能住宅预制墙板体系是为适应建筑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住宅建筑墙板体系,通过试点工程,介绍了节能住宅墙板体系的研制背景,热工性能,材料特性。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武毅, 王磊, 孙熙琳
2005, 35(7): 7-10,98.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3
摘要:
简单介绍了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的设计方案,着重描述了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由系统网络平台到设备即插即用的新的智能化控制理念。
夏热冬冷地区多层住宅的节能设计
丁新中, 叶琳
2005, 35(7): 11-13.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4
摘要:
对江阴新桥花园一幢住宅的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多层住宅的节能设计方法。
屋顶绿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
时真男, 高旭东, 张伟捷
2005, 35(7): 14-15,22.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5
摘要:
简要地介绍了建筑能耗及其对大气环境破坏的程度和趋势,阐述了城市绿地特别是屋顶绿化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保护大气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夏季,这种作用就更加明显。论证了如果屋顶绿化得到普及,建筑能耗尤其是建筑空调能耗将大大地降低,建筑空调设备的容量和系统运行的时间和强度将大大地削减,建筑空调设备系统的环境负荷会大为下降,我们城市的大气环境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探索
杨子江
2005, 35(7): 16-18,42.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6
摘要:
依据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的本土特征及人们对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住宅的节能措施。
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门窗节能技术措施
杨子江
2005, 35(7): 19-22.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7
摘要:
门窗是小城镇建筑绝热的薄弱环节,随着门窗面积不断扩大,建筑能耗也不断增加,因此,门窗的节能研究对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门窗节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门窗能量损失的方式,提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门窗节能的技术措施。
寒区农宅的节能设计与环保
姜曙光, 于新春, 曾晓云, 马玉薇
2005, 35(7): 23-2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8
摘要:
结合新疆农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在规划设计、户型设计和构造设计上,针对农宅的节能与环保,提出挖掘地域性的绿色建材,采用适宜的构造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民宅成本;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经济的目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厂房框架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
吴涛, 刘伯权, 白国良, 李红星, 朱佳宁
2005, 35(7): 26-28. doi: 10.13204/j.gyjz200507009
摘要:
针对框排架结构中通常存在变梁变柱异型节点的实际,在节点试验研究及整体结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类异型节点的破坏机理,提出了该类异型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节点区的加强构造措施,为该类异型节点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核心区外碳纤维布增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王步, 王溥, 夏春红
2005, 35(7): 29-33,38.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0
摘要:
由于直交梁的存在,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核心区无法象平面框架一样直接加固。针对这一工程难题,采用两种碳纤维布加固核心区外侧梁、柱端的方法,进行了五个足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检验加固后节点核心区抗剪性能的改善效果,并针对不同加固方法,对碳纤维布的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超长R·C·框架梁板结构温度及收缩钢筋计算
李富民, 孟少平
2005, 35(7): 34-38.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1
摘要:
介绍了一种有关温度及收缩内力计算的近似公式,并以规范裂缝宽度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可用来判断RC框架梁板结构各部分是否超长的温度及收缩界限内力公式;对超长者,给出了温度及收缩钢筋的计算公式和配筋建议,从而为其抗裂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和计算依据。
STMD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控制
孙炳楠, 吕朝坤, 毛国栋
2005, 35(7): 39-42.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2
摘要:
为了控制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消除控制机构驱动时产生的时滞现象,提出了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控制系统STMD。根据MR流体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同向变化的磁流变效应,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来改变MR阻尼器的阻尼力,以实现对ITMD控制力的调节。根据瞬时最优控制的原则,采用了基于Hrovat控制律和开关控制律的改进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对MR阻尼器的参数进行调节。对一栋8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TMD能够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
基于剩余强度的混凝土用钢筋疲劳极限测定方法
彭修宁, 韦树英, 张喜德
2005, 35(7): 43-4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3
摘要:
提出了基于剩余强度的混凝土用钢筋疲劳极限的测定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该方法能缩短试验时间,减少试验数据的离散性,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精度。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钢筋锈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喜德, 蓝文武, 韦树英, 彭修宁
2005, 35(7): 46-49.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4
摘要: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钢筋锈蚀过程中构件性能进行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弯构件受压区的钢筋锈蚀后,对构件性能的影响主要是使截面刚度下降,且主要集中在钢筋开始锈蚀到受压区混凝土发生纵向开裂的时间内,其下降的量值受梁上作用荷载大小的影响,试验中未发现因受压区钢筋锈蚀而破坏的现象。
上海软土地基长桩荷载传递新模型
裴捷, 水伟厚, 曹晖
2005, 35(7): 50-54,49.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5
摘要:
在荷载传递解析法的基础上,针对上海软土地基中的长桩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全面的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不仅实现了加工软化型土和硬化型土模型的统一,可反映桩土之间产生的滑移和摩阻力的退化,而且可反映桩侧摩阻力和桩侧阻力的异步发挥现象,对进一步研究桩基荷载传递机理具有实用价值。
基坑土体卸荷剪切模量真三轴试验研究
庄心善, 朱志政, 朱瑞赓, 胡其志
2005, 35(7): 55-58,66.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6
摘要:
通过对基坑土体真三轴卸荷不排水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由广义虎克定律推导出的土体广义剪应力与广义剪应变的关系,并根据土体实际应力路径定义了中主应力系数,推导了基坑土体卸荷切线剪切模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土体广义剪应力与广义剪应变关系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中主应力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在中主应力2的数值由3逐步增加到1的过程中,土体的强度逐步提高到一定峰值后,再逐步减小。
卵石层中灌注桩桩端压力灌浆及桩承载特性分析
姚勇, 王汝恒, 雷劲松
2005, 35(7): 59-63.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7
摘要:
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中的两座特大桥梁桩基的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压力灌浆技术对卵石地层中灌注桩的适应性以及卵石地层中的灌注桩采用桩端压力灌浆技术后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桩端压力灌浆技术对卵石地层中的灌注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显著的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桩基的变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桩端压力灌浆后,桩的弹性工作范围延长,有利于桩承受重复荷载和动力荷载。同时,桩端压力灌浆后,灌注桩有可能发生材料强度破坏的失效模式,在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油罐地基沉降的概率预测与实测比较
孙晓锋, 楼晓明
2005, 35(7): 64-66.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8
摘要:
应用可靠性理论,利用软土地基土性指标的统计数据,对油罐地基的沉降进行概率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沉降区间;并与根据沉降实测资料应用双曲线法推算得到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进行了比较。由实测推算的最终沉降均落在预计区间之内。
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板墙体的L形节点试验研究
姜忻良, 聂其林, 张月楼, 谷岩
2005, 35(7): 67-70. doi: 10.13204/j.gyjz200507019
摘要:
介绍了3个L形两种配筋形式节点试件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过程和结果。研究了试件的破环形态、承载能力、刚度退化、滞回曲线和耗能能力等,综合比较了两种配筋方式的试件和抗震性能,为纤维增强石膏板的抗震设计和实际施工提供依据。与普通砖墙的承载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为基底材料的断裂性能研究
姚志雄, 周瑞忠, 石成恩
2005, 35(7): 71-73,9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0
摘要:
以粉煤灰代替磨细石英粉末,配制了两个系列的RPC试件并研究聚丙烯纤维掺量以及养护制度对其断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取代石英粉以较少的减水剂就能达到良好的工作性能,且辅以热水养护,其极限荷载有所提高,但是其断裂能和延性指数却降低了。试验研究的同时给出了在一定的水胶比和标准养护条件下,其断裂能、延性指数和断裂韧度等参数随纤维体积掺量变化的规律。
综述
碳纤维混凝土压敏、温敏性能的研究与应用
张璐, 施养杭
2005, 35(7): 74-76,70.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1
摘要:
根据碳纤维混凝土的智能性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及其压敏、温敏(电热和热电)效应,提出碳纤维混凝土的损伤自监测、自警报和温度自监控、自调节的智能结构系统,展望了碳纤维智能混凝土应用的广阔前景。
现代钢结构
竖向阶跃荷载下单层球壳动力失稳临界荷载的确定
叶继红, 沈世钊
2005, 35(7): 77-79.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2
摘要:
通过大量算例分析,发现了在竖向阶跃荷载下单层球壳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PDCR与静力失稳临界荷载PSCR之间所具有的良好的规律性关系,最终给出了关于PDCR/PSCR的两个拟合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拟合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后续分析单层球壳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耐火钢梁抗火计算与设计的实用方法
李国强, 丁军, 张韧
2005, 35(7): 80-82.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3
摘要:
介绍了高温下耐火钢的力学性能。结合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给出一种耐火钢梁抗火计算与设计的实用方法。通过与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实用方法的可靠性。
钢结构错列桁架节点构造与设计要点
卢林枫, 顾强, 苏明周, 申林, 胡天兵
2005, 35(7): 83-85,79.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4
摘要:
为了促进钢结构错列桁架体系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对钢结构错列桁架体系中桁架选型以及节点构造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作了研究,给出了节点构造详图和工程设计要点建议,这些详图和建议对该体系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跨度索承网壳结构分层张拉成形试验研究
刘佳, 张毅刚, 李永梅
2005, 35(7): 86-89.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5
摘要:
结合大跨度索承网壳结构自身形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此种结构的新型施工方法分层张拉成形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试验,成功地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讨论了试验实施中的节点设计及预应力张拉方法问题,为配合本次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节点,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鉴定加固改造
倾斜砖石古塔纠偏的设计与实践
穆保岗, 曹双寅, 戴轶苏
2005, 35(7): 90-92,4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6
摘要:
通过对南京定林寺塔现状的安全评价分析,提出对该塔的地基加固和塔体纠偏的综合技术处理方案,并成功指导工程实践,为砖石古塔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预应力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若干问题的探讨
谢群, 陆洲导, 余江滔
2005, 35(7): 93-95.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7
摘要:
提出了预应力纤维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张拉应力的大小和施工工艺的选取等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以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玻璃纤维加固粉煤灰砌块墙片的有限元分析
王欣, 李刚, 绳钦柱, 陆洲导
2005, 35(7): 96-98.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8
摘要:
通过ANSYS程序对玻璃纤维加固粉煤灰砌块墙片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对不同粘贴加固形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研究,对工程应用提出了设计建议。
拆除策略在已建高层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任晓崧, 许奇
2005, 35(7): 99-101,63. doi: 10.13204/j.gyjz200507029
摘要:
已有高层建筑的改建、改造通常涉及到现有结构的抗震加固,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提出结构抗震加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刚度适宜为主要原则,即避免刚度太小或者太大和有效控制扭转,对于刚度布置不合理的结构有必要实施部分拆除策略,即拆除部分布置不合理的抗震墙。列举3个工程实例,以说明实施拆除策略进行加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