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2年  第1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新外形建筑钢筋——热轧月牙纹钢筋及其使用性能
1982, 12(1): 1-10.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1
摘要:
合理选用建筑钢筋外形是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我国建筑钢筋的外形较为单一,长期沿用以人字形和螺旋形为主要外形的热轧螺纹钢筋。这类外形钢筋的主要缺点是由于螺距太密、纵横肋相交和不能充分发挥强度作用的横肋占用金属比重大,因而存在着强度偏低,冷弯、反弯和疲劳性能较差,以及在生产中轧辊消耗高等问题;其次是外形陈旧,标志不清,对施工管理带来不便,甚至因混料使用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最近,研制成功的Ⅱ级热轧月牙纹钢筋为我国建筑钢筋外形增添了新品种,克服了上述螺纹钢筋的缺点,其综合性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且外形简洁美观,载有厂名、强度级别、规格等明显标志,有利于施工管理。新外形钢筋的创制,不仅便于生产,而且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能有效地使用材料,对推动我国建筑钢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今后还需要继续提高月牙纹钢筋的质量,进一步搞好推广使用,为早日“纳标”提供可靠依据,尽快地把我国月牙纹钢筋销行国际市场。
Ⅱ级月牙纹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的应力传递长度和锚固长度
1982, 12(1): 10-11.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2
摘要: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是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传递的,即靠粘结力自锚。所以,预应力筋的自锚是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构件的工作状态,预应力筋的自锚能力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放松预应力筋时的自锚能力。当放松预应力筋时,钢筋中的预应力是通过构件端部的粘结力传给混凝土的,此时混凝土因受到挤压而产生弹性压缩。这种应力传递并不是在构件端头的某处一下子完成,而是在构件端部的一定长度内逐渐地完成的。即是在端部形成自锚区,
月牙纹钢筋的粘结性能
谷秀珠
1982, 12(1): 12-14.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3
摘要: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不仅在于两者有接近的温度膨胀系数,而且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能将钢筋握裹着。所谓“粘结应力”指的是钢筋置于混凝土中后所得抵抗两者沿轴线相对滑移的抗剪强度,并在钢筋与外围混凝土之间进行荷载传递,从而使钢筋应力发生变化。故粘结力的大小是根据钢筋中的应力变化程度测量的。影响粘结力的因素很多,破坏机理也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为了推广应用国产月牙纹钢筋,对上海第三钢铁厂生产的直径为
关于残余应力对钢压杆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成果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
王国周
1982, 12(1): 15-22.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4
摘要:
一、有残余应力钢压杆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残余应力对压杆屈曲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影响过程中,许多国家做过柱子的试验研究,其中以欧洲钢结构协会进行的柱子试验研究工作规模最大。欧洲钢结构协会进行的柱子试验所用试件是从欧洲钢材产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照原交货状态(不加调直),在比、法、西德、意、荷、英、南等七国试验室,按统一加载方式和加载速度进行试验。对工型、
钢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钢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章文纲, 程铁生, 张儒汴
1982, 12(1): 23-29.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5
摘要:
纤维混凝土的出现,虽然早已引起国内有关人们的注意,但具体的研究成果尚少,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的研究则基本上还才开始。1978年以来,我们对300~600号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增强机理、施工工艺以及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弯、偏心受压)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特征、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了定量计算的建议
地下连续墙工艺的工程实践——甬江顶管工作井
蒋澄赋, 范肇荣
1982, 12(1): 30-35.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6
摘要:
为解决浙江炼油厂三十万吨合成氨装置供水问题,需铺设管道直接把宁波鄞县三溪浦水库的水输送到炼油厂。输水管线采用接力顶管,把长580米、直径2.6米的大直径钢管一次顶越过江。由于顶管作业的需要,在甬江北岸设立工作井,南岸设立接收井。北岸堤内工作井净直径为17.15米。在进行顶管作业时,工作井承受1800吨水平推力,顶
单向偏心压杆在压溃荷载下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和限制方法
魏明钟, 李开禧, 肖允徽, 周绥平
1982, 12(1): 36-39.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7
摘要:
偏心压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计算,通常按照压溃准则对塑性区的深度未加限制。这就必然带来以下几个问题:1.在正常工作时(暂理解为承受不考虑荷载系数的标准荷载)可能产生残余变形;2.杆的挠度可能过大;3.使偏心压杆的稳定和强度以及与梁的强度计算不能衔接,等等。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对偏心压杆的塑性区深度应予以限制。但是,对于塑性区深度应如何限制的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对此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TQ60/80塔式起重机超载自动保护装置
刘清烈, 夏兆兴
1982, 12(1): 40-45.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8
摘要:
建筑部门使用的TQ60/80型塔式起重机,在不同幅度时的起重量是不一样的,其标牌TQ60/80中的60/80指的是60吨米到80吨米。这种起重机有高塔、中塔、低塔之分。一般情况下,中塔指的是70吨米,即起重臂变幅为20米时,吊重为3.5吨。当起重臂升高,幅度变为14米时,起吊的重量为5吨。幅度与吊重的乘积小于或等于70吨米。不同幅度的起重限定数值,是由起重机钢结构、平衡臂、配重等几个因素确定的。因此使用时必须在起重的力矩小于或等于70吨米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问题专栏(九)(十)(十一)木结构可靠度分析
古天纯
1982, 12(1): 46-50. doi: 10.13204/j.gyjz198201009
摘要:
本文采用概率方法,以可靠指标β为度量尺度,对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73)的构件可靠度进行了校准分析,为《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初稿)(以下简称《统一标准》)提供背景材料。一、基本统计参数有关荷载方面的统计参数,已载于《建筑结构构件可靠度的计算》一文中。影响木结构构件抗力的因素较多,与其他结构构件一样,一般归结为材料性能、几何特征和计算模式精确性等三个方面来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分析
陈友根
1982, 12(1): 50-55. doi: 10.13204/j.gyjz198201010
摘要:
本文系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初稿)(以下简称《统一标准》)所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对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中的构件强度可靠度进行了校准和分析,并就《统一标准》与现行规范的材料用量作了比较。
办公楼与住宅楼面活荷载的统计分析
林忠民
1982, 12(1): 56-61. doi: 10.13204/j.gyjz198201011
摘要:
前言自1977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西区综合设计院、云南省设计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工业建筑设计院、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建筑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协作,在全国六大区对办公楼与住宅楼面活荷载进行了调查实测工作。共调查25个城市各种行业
柱基冲切简化计算
刘延慈
1982, 12(1): 62-63. doi: 10.13204/j.gyjz198201012
摘要: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在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冲切强度可按下式计算(图1): KP_tS_1≤O.75R_LS_2 (1)式中 K—冲切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取K=2.2; R_L—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 P_t—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土壤净反力; S_1—考虑冲切荷载时取用的多边形面积; S_2—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的水平投影面积。柱基冲切直接用公式计算十分不便,一些简化方法又存有精度差的缺点。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捷
混凝土搅拌机后台上料跑车
杨建华
1982, 12(1): 63-64. doi: 10.13204/j.gyjz198201013
摘要:
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结合我部队具体条件研制了混凝土搅拌机后台上料跑车。通过两年来的试用证明是可行的,不仅改善了施工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配料的精确度。砂、石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这种跑车由电机、料斗、控制杆、操作台和机体等部分组成(图3)。跑车料斗每侧都有两个垂
桩基在岩溶地区大面积新厚填土上的应用
郑秉仁
1982, 12(1): 65-65. doi: 10.13204/j.gyjz198201014
摘要:
贵州铝厂铝电解二期工程是由日本引进成套设备的大型重点工程,厂区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高差最大为9米,地质情况复杂并有岩溶、水塘等,经大面积机填整平后形成厚达3~5米的新填土区。工艺对厂房及设备基础差异沉降要求严格,如果按照日方建议釆用390×22米底板厚达1.5米的大筏片基础方案,不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无法在限期内完成任务。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人员与七冶、廿三冶及成都勘探公司等单位共同协作,结合过去使用爆扩桩经验,在现场针对各类不同地质情况,分段分区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方案,前后共采用了爆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