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3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中国工业建筑在世纪网络中定位
费麟
2003, 33(4): 1-5.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1
摘要:
通过对中国工业建筑历史的回顾,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工业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同时对中国工业建筑在世纪网络中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费麟
2003, 33(4): 6-9.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2
摘要:
对国内外工业建筑的现状进行了展示,从而找出了中国工业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工业建筑的差距,同时对今后中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当代工业建筑环境设计浅析
萧春宏
2003, 33(4): 10-14.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3
摘要:
自英国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推动下自由地成长,时至今日,已是硕果累累。在人本主义被广泛接受的今天,环境设计作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设计的手段之一,已成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且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部分和阶段
环境世纪中的工业建筑
黄杏玲, 王宇, 沈春红
2003, 33(4): 15-16.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4
摘要:
21世纪将是一个环境的世纪。工业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其设计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重视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也十分注重自身环境的营造,具体表现在 :重视对工业建筑中人性化环境的营造,重视对工业建筑中文化环境的营造,重视对工业建筑中平衡的生态环境的营造
关于工业建筑美
蔡恒友
2003, 33(4): 17-21.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5
摘要:
简要地论述了工业建筑的含义及工业化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述国内外的一些经典设计名作,展示了工业建筑所特有的美学感染力。从而说明工业建筑是可以让建筑师大有作为的
城市中的“弧岛”——城市中工厂带来的问题及应对
李大为
2003, 33(4): 22-24.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6
摘要:
阐述了工厂出现在城市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保持未来城市和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工厂总平面设计对环境要素的配置及评价
谢立辉
2003, 33(4): 25-27.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7
摘要:
通过对影响工厂布置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论述了工厂总平面设计对环境要素的配置原则,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方案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及其可靠性分析
张德锋, 茅振伟, 吕志涛
2003, 33(4): 28-31.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8
摘要:
用基于耐久性要求的设计方法对两榀框架楼面梁按处于低侵蚀及中等侵蚀环境,众多种荷载组合进行了配筋计算,并用两种方法计算相应的裂缝宽度。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两种侵蚀环境下的裂缝开展宽度均满足耐久性的控制要求。因此,该设计方法的验算公式与其相应的裂缝控制宽度是相辅相成的,设计方法也是安全可靠的
底部大空间上部弱楼板高层结构动力分析子结构法
叶艳霞, 梁兴文, 李青宁, 周云
2003, 33(4): 32-34. doi: 10.13204/j.gyjz200304009
摘要:
根据底部大空间、上部弱楼板高层结构的三维空间弹性分析结果,提出用子结构法对此类复杂体型高层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此法的分析结果与三维空间精细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接近,为分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扁梁受力特性探讨
吴转琴
2003, 33(4): 35-36.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0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双向混凝土框架扁梁的力学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不同刚度比值的扁梁体系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并通过实例分析了结构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种结构动态特性调整方法
王茂龙, 曹双寅, 刘明
2003, 33(4): 37-38.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1
摘要:
通过对结构局部参数的修改,使结构自身的动态特性满足预定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修改方法。此方法根据原始结构的振动信息,只利用与修改点自由度有关的结构特性函数,不需要进行结构特征值计算即可进行局部参数的修改,简单方便。通过数值算例及模型试验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加固土坡的抗滑桩内力计算新方法
刘小丽, 周德培, 杨涛
2003, 33(4): 39-41.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2
摘要:
根据土坡与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位移特性,提出了一种加固土坡的抗滑桩内力计算新方法,该法由于不用假设作用于抗滑桩上的荷载分布形式而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区别,同时给出了具体分析过程,算例分析表明,该法是一种值得继续研究的方法。
扩底桩的抗拔承载力试验及计算
刘文白, 周健, 孟克特木尔
2003, 33(4): 42-45.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3
摘要:
通过对干旱地区黄土中扩底桩的抗拔试验,测试了扩底桩在上拔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上拔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位移与荷载的关系。研究了极限上拔承载力和抗拔桩的破坏机理。在相同条件下,增加扩大端的高度对提高桩的极限上拔承载力是有效的,破坏机理为土的减压软化和损伤软化的渐进性破坏。提出了极限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模式,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是吻合的
白云石石屑混凝土试验研究
蒋林华, 洪锦祥, 肖玉明
2003, 33(4): 46-48.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4
摘要: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石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 :石屑混凝土的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弹性模量略大于普通混凝土 ;石屑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明显要好于普通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通过SEM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石屑改善了混凝土的界面和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且碳酸钙细颗粒的晶核效应加速了C3S水化并避免了晶体的定向生长
去除局部破损混凝土后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
李文, 张素梅, M.Raoof
2003, 33(4): 49-52.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5
摘要:
在钢筋混凝土梁修复加固的过程中,常常可能去除梁上部分破损的混凝土,使钢筋外露,在荷载作用下,造成梁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基于对钢筋混凝土梁变形分析,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在忽略梁剪切变形的条件下,去除局部破损混凝土、受拉钢筋暴露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理论分析方法。给出了计算去除局部破损混凝土、部分受拉钢筋暴露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挠度和承载力的具体分析步骤和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建筑结构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
黄群贤, 林建华
2003, 33(4): 53-55.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6
摘要:
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根据近几年的地震灾害研究率先提出来的,成为未来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阐述了结构功能设计产生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抗震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方法等
小桩研究现状和展望
吕凡任, 陈云敏, 梅英宝
2003, 33(4): 56-59.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7
摘要: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从小桩的发展历史、特点、工程应用、单桩承载力试验、群桩承载力特点、动荷载下桩的性状、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小桩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由于文献报道的小桩试验较少,主要介绍一些试验资料,以供研究参考
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钢筋混凝土耐久性
张喜德, 韦树英, 彭修宁
2003, 33(4): 60-62.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8
摘要:
提出基于复杂性科学思维模式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研究思路。认为通过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将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不确定性数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充分认识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复杂性,建立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模型是研究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可能途径
钢管混凝土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计算方法初探
刘威
2003, 33(4): 63-66. doi: 10.13204/j.gyjz200304019
摘要: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方法一直为工程界所关注。简要论述钢管混凝土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探讨了钢管混凝土的核心混凝土徐变与收缩计算模型的选取问题
钢桁架通廊结构横向动力特性和安全度评定
陈世鸣
2003, 33(4): 67-68.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0
摘要:
对某烧结车间高架斜通廊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其产生横向摆动的原因 :结构横向自振周期与该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很接近,产生在结构自振主频范围内的小幅横向摆动。该横向摆动不影响通廊的正常使用
梁柱斜交的钢骨混凝土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试验
殷杰, 梁书亭, 蒋永生, 钱冬江, 燕国强
2003, 33(4): 69-71.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1
摘要:
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梁柱斜交的钢骨混凝土节点,进行了三种不同构造形式节点的抗震试验。以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合理的构造形式。
拱型槽板弹塑性变形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孙艳平, 黄秋波, 张德臣
2003, 33(4): 72-74.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2
摘要:
根据拱型槽板实际变形情况,建立了合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介绍了利用ANSYS软件对拱型槽板变形的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中考虑到拱型槽板变形是弹塑性变形,得到回弹前和回弹后的变形图。
建筑结构基本风压统计方法的改进
董安正, 赵国藩
2003, 33(4): 75-77.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3
摘要:
改进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 0 0 0 9- 2 0 0 1)规定的基本风压的统计方法,通过MonteCarlo方法模拟分析,说明该方法有更高的精确度 ;由该方法确定的基本风压值比按规范 (GB5 0 0 0 9- 2 0 0 1)确定的值要小,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有实用的价值 ;可供规范改编时参考
加固改造中的结构承重体系转换
穆保岗, 黄兴棣
2003, 33(4): 78-80.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4
摘要:
从加固改造工程的实践出发,探讨了混合结构向框架结构体系转换的方法和构造措施,为实际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FRP增强钢筋混凝土受弯梁中纤维板长度优化研究
黄培彦, 熊勇, 金鸣, 周绪平, 柳和平, 何振星
2003, 33(4): 81-83.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5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探讨纤维薄板长度对FRP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强度的影响,试图找到在满足增强梁抗弯强度前提下的最佳纤维板粘贴长度,为该类构件的优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板粘贴长度不同,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分布、能量分布及极限承载力等均有较大变化。通过探讨钢筋和纤维板在承载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推算出纤维板最佳粘贴长度的下限为L/S =0 6 9;通过对试验梁刚度的探讨,又求得纤维板最佳粘贴长度的上限为L/S =0 83。上述分析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 5组 15根增强梁的三点弯曲试验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梁板开裂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郭操, 周宁, 耿欧, 袁广林
2003, 33(4): 84-86.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6
摘要:
对某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板出现的裂缝进行了检测,根据混凝土回弹及取芯的强度试验报告和水泥安定性检测报告,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和经济条件,提出了加固处理方案。
大面积地下室建筑中局部采用预应力结构的工程实践
梁为祥, 李江南, 倪少文, 管许清, 王仕统, 姜正荣
2003, 33(4): 87-89.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7
摘要:
对大面积建筑中局部采用预应力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工程中分别对预应力结构与周边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处采用了抗、放两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工程特点,采用了短跨为主梁、长跨为次梁的大跨度次梁结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层高,同时满足地面层任意开孔的要求。
介绍几种日本埋入桩工法
侯宝隆
2003, 33(4): 90-91. doi: 10.13204/j.gyjz200304028
摘要:
介绍了几种日本埋入桩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