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CAI Yushan, LI Chuancheng, ZHOU Xilin. Research on Orient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rrival Floor of Super-Large Railway Stations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2, 52(7): 55-65. doi: 10.13204/j.gyjzg21020208 |
[1] |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服务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EB/OL].[2018-06-26].http://www.gov.cn/xinwen/2018-06/26/content_5301246.htm.
|
[2] |
沈中伟.当代铁路客站的城市角色:基于城市综合换乘的我国新型铁路客站设计关键[J].建筑学报,2009(4):72-74.
|
[3] |
刘松涛,刘文利,肖泽南, 等.大型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大厅人员疏散设计与分析[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2(1):33-35.
|
[4] |
刘玮. 基于空间句法的特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
[5] |
韩宝明. 铁路客运专线换乘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
[6] |
吴泽颢.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
[7] |
胡玲熙. 城市地下交通空间人性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
[8] |
何海荣. 高铁客运枢纽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
[9] |
董玉香,李禧婧,刘刚.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可达性初探:以北京西直门地铁2号线换乘空间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6):72-77.
|
[10] |
胡斌,倪振杰,吕元.基于Depthmap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优化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16,29(1):30-34.
|
[11] |
RANDALL T A, BAETZ B W. Evaluating pedestrian connectivity for suburban sustainability[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1, 127(1):1-15.
|
[12] |
段进,殷铭.高铁站点规划布局与空间换乘便捷度: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10):44-50.
|
[13] |
李立.我国高铁站点交通换乘时空损耗症结:对沪汉蓉高铁典型站点的实证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8):99-103.
|
[14] |
艾毅,李宗平.基于区间模糊数的换乘耐受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6):1253-1262.
|
[15] |
王建聪. 城市客运枢纽换乘组织关键问题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6.
|
[16] |
THORNDYKE E, GOLDIN S E. Spatial Learning and Reasoning Skill[M]. Boston:Springer US, 1983.
|
[17] |
秦晓彦. 复杂空间组织下铁路客站空间的可识别性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
[18] |
谭笑. 基于认知的复杂型交通枢纽空间导识性设计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
[19] |
郭四海. 武昌火车站广场空间系统的使用后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
[20] |
魏皓严,李璐.步行网络形态对比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0(5):47-52.
|
[21] |
徐磊青,张玮娜,汤众.地铁站中标识布置特征对寻路效率影响的虚拟研究[J].建筑学报,2010(增刊1):1-4.
|
[22] |
周鑫. 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
[23] |
盛晖.突破与创新:武汉火车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1(1):8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