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ANG Chao. Element Restoration—A Minimalist Methodology o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7): 32-42,101. doi: 10.13204/j.gyjzG22050606 |
[1] |
肖伟胜. 论极简主义的视觉辩证游戏与观念艺术的生成[J]. 山东社会科学,2021(1):51-59.
|
[2] |
缪朴. 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当前的问题与策略[M]. 司玲,司然,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3] |
复合型行政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复合型行政中心城市建设厅. 韩国首尔迁都规划竞赛作品集[M]. 武凤文,傅博,冯辽,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4] |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 陈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5] |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6] |
弗雷德.艺术与物性[M].张晓剑,沈语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
[7] |
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张钰,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
[8] |
杨昌新,龙彬. 多样性的生成:破译藤本壮介建筑创作的复杂性思维[J]. 新建筑,2013(2):112-116.
|
[9] |
巴蒂. 创造未来城市[M]. 徐蜀辰,陈珝怡,译.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
|
[10] |
段进. 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11] |
KOOLHAAS R.Rem Koolhaas[M].Madridi:El Groquis,2006.
|
[12] |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M]. 慕春暖,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13] |
许懋彦,弋念祖.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J]. 世界建筑,2011(1):23-25.
|
[14] |
徐钰茗,辛善超,孔宇航. 面向形式生成的极少主义建筑建构逻辑研究[J]. 南方建筑,2019(4):84-90.
|
[15] |
原研哉. 白[M]. 纪江红,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16] |
杨超. 城市设计的"基础设施主义":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空间生产模式[J]. 规划师,2020(19):5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