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TANG Kui, GUO Yongcong, ZHENG Jianjiao. RESEARCH ON FUNCTIONAL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URBAN INDUSTRIAL AREAS IN CHINA FROM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PERSPECTIV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1, 51(6): 48-53,58. doi: 10.13204/j.gyjzG20060103 |
[1] |
王庆日,张志宏,许实.城区老工业区改造的土地政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7(9):40-43.
|
[2] |
邓元媛,常江.基于城市自组织的老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2.
|
[3] |
施能浦.台湾的"三生"农业[J].台湾农业探索,1996(4):3-6.
|
[4] |
章仁彪.城市文明、城市功能与城市精神[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9-36.
|
[5] |
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536-540.
|
[6] |
李广东,方创琳.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1):49-65.
|
[7] |
周劲.三线·三生·三控:城乡布局结构的宏观管控机制[J].规划师,2019,35(5):5-12.
|
[8] |
刘觉民,李毅,马姝玮,等.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13.
|
[9] |
金贵.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
[10] |
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J].城市规划,2019,40(5):21-26
,53.
|
[11] |
于贵思,赵明华.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三生空间"研究现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3):76-82.
|
[12] |
李冕,常江.旧工业区适应性更新改造研究:以夏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6):80-83.
|
[13] |
周麟,沈体雁.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4):409-419.
|
[14] |
陈振华.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J].城市规划,2014,38(4):28-33.
|
[15] |
李冬生,陈秉钊.上海市杨浦老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对策: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J].城市规划学刊,2005(1):44-50.
|
[16] |
李和平,肖瑶.文化规划主导下的城市老工业区保护与更新[J].规划师,2014,30(7):40-44.
|
[17] |
刘燕.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16(3):5-9.
|
[18] |
虞虎.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对城市功能演化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6,36(11):214-223.
|
[19] |
翟坤周.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整合与技术路径[J].求实,2016(6):47-57.
|
[20] |
陈楠,陈可石,崔莹莹.城市中心区的小单元功能混合发展模式:伦敦中央活动区模式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3):56-62.
|
[21] |
City Planning Group. CAZ Planning & Transportation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R]. London:Westminster City Council, 2001.
|
[22] |
郜昂,邹兵,刘成明.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模式探索[J].规划师,2017,33(5):114-119.
|
[23] |
徐耀宽.从"退二进三"到价值创新园区:广州市工业用地的转型与回归[J].规划师,2018,34(12):54-62.
|
[24] |
曾鹏,曾坚,蔡良娃.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J].建筑学报,2008(8):34-38.
|
[25] |
葛春晖,董淑敏,汤春杰.市场经济主导下温州工业区转型规划与政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增刊1):185-192.
|
[26] |
邵磊,辛修昌,郑德高.从生产到生活:后工业时期城市滨水地区职能转变下的发展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117-124
,149.
|
[27] |
黄楚梨,吴丹子.风景园林驱动下的老旧工业区转型[J].工业建筑,2019,49(11):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