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GUO Xiaodong, WU Linchao, XU Qingfeng, HUAN Junhong. RESEARCH ON DRIFT ANGLES ON WOODEN FRAMES WITH PARTITION BOARD BASED ON VALUE RECOGNITION[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1, 51(2): 113-120. doi: 10.13204/j.gyjzG19112110 |
杨亚弟,杜景林,李桂荣.古建筑震害特性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2000,16(3):12-16.
|
周乾,闫维明,关宏志,等.古建嵌固墙体对木构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以太和殿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46(1):81-86.
|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含嵌固墙体古建筑木结构震害数值模拟研究[J]. 建筑结构,2010,40(1):100-103.
|
余志祥,赵世春,吴昊. 青城山居士楼砖木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5(4):179-190.
|
須田達,棚橋秀光,中村友輔,等. 水平加力実験による飾り組子欄間の構造性能[J]. 歴史都市防災論文集,2009(3):33-40.
|
薛林平. 建筑遗产保护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6-17.
|
秦丽,郭声波,李业学. 单点支撑非结构构件抗震减震研究综述[J]. 世界地震工程,2011,27(3):163-168.
|
寇苗苗.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3.
|
张令心,张明远,陈永盛,等. 基于性态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初探[J]. 世界地震工程,2016,32(4):293-302.
|
FEMA.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FEMA 356[S]. Washington, DC: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2000.
|
朱海华. 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
王娜.基于汶川地震震害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
袁建力.墙体参与工作的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2018,39(9):68-72.
|
文化庁文化財部参事官.重要文化財(建造物)耐震診断?耐震補強の手引[S]. 2017:33-34.
|
梁思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订版)[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