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城市既有水塔可持续再生设计探索——以2022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

吴国栋 李宇珊 朱志红 郑文婷 曹瑞文

赵明伟, 赵红华, 石勇. 接口ALGOR FEAS的铰接杆系结构优化程序[J]. 工业建筑, 2001, 31(4): 63-65. doi: 10.13204/j.gyjz200104021
引用本文: 吴国栋, 李宇珊, 朱志红, 郑文婷, 曹瑞文. 城市既有水塔可持续再生设计探索——以2022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J]. 工业建筑, 2023, 53(12): 70-76. doi: 10.13204/j.gyjzG23053008
WU Guodong, LI Yushan, ZHU Zhihong, ZHENG Wenting, CAO Ruiwen. An Exploration on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Design of Existing Urban Water Towers: A Case Study of the Winning Work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22[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12): 70-76. doi: 10.13204/j.gyjzG23053008
Citation: WU Guodong, LI Yushan, ZHU Zhihong, ZHENG Wenting, CAO Ruiwen. An Exploration on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Design of Existing Urban Water Towers: A Case Study of the Winning Work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22[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12): 70-76. doi: 10.13204/j.gyjzG23053008

城市既有水塔可持续再生设计探索——以2022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

doi: 10.13204/j.gyjzG230530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802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国栋,男,1984年出生,博士,讲师。电子信箱:gdwu@suda.edu.cn

An Exploration on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Design of Existing Urban Water Towers: A Case Study of the Winning Work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22

  • 摘要: 水塔是东北地区数量众多、建筑艺术价值突出的典型工业遗存。以2022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地域气候、场地条件和水塔形体特征,为水塔植入城市公共服务职能,引入钢木轻质结构和双层表皮、太阳能烟囱等低碳技术进行整合设计。通过再生设计的材料选择和技术整合彰显中东铁路沿线水塔的建筑文化价值,探索木结构在工业建筑有机更新中的应用,为寒冷地区城市既有高塔状工业建(构)筑物的可持续再生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 [1]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2021-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21

    -03/13/content_5592681.htm.
    [2] 人民日报. 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EB/OL].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2022-02-25]. http://www.gov.cn/xinwen/2022

    -02/25/content_5675546.htm.
    [3] 刘伯英,胡戎睿,李荣,等. 既有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研究[J]. 工业建筑,2018,48(11):1-8.
    [4] 崔愷. 我的绿色建筑观[EB/OL]. 北京:北极星节能网,2016[2016-12-26]. 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161226

    /799487.shtml.
    [5] 刘伯英. 转型:城市既有工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 世界建筑,2016(4):24-29.
    [6] 吴健梅,于璠,徐洪澎. 哈尔滨水塔的价值挖掘与再利用探索[C]//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 北京:2021:20-28,309.
    [7]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EB/OL]. 杭州:先导研报,2023[2023-01-10]. http://www.xdyanbao.com/doc/9

    kvzywjuqn?bd_vid=7548558443824133172.
    [8]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建筑专业)[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6.
    [9] 梅洪元,张向宁,林国海. 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J]. 建筑学报,2011(9):10-12.
    [10] 韩冬青,顾震弘,吴国栋. 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学报,2019(4):78-84.
    [11] 王慧. 寒冷地区建筑围护体系节能设计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12] 哈里斯·波依拉兹.通风双层幕墙办公建筑[M].刘刚,译.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3] 索菲娅·贝林,斯蒂芬·贝林. 建筑与太阳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演变[M].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3.
    [14] 大卫·博格曼. 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 徐馨莲,陈然,译.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8.
    [15] 王汉青. 通风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54.
    [16] 李麟学,张琪,彼得·特鲁默,等. 太阳能烟囱加强建筑中庭空间热压通风的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技艺, 2021,27(12):75-81.
    [17] CHEN Z D, BANDOPADHAYAY P, HALLDORSSON J,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solar chimney model with uniform wall heat flux[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3, 38(7):893-906.
    [18] BANSAL N K, MATHUR R, BHANDARI M. A study of solar chimney assisted wind tower system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in building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994,29(4):495-500.
    [19] 张雅雅,龙天河,叶恺,等. 太阳能烟囱:地埋管联合自然通风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J]. 可再生能源,2022,40(5):593-597.
    [20] 吴国栋,韩冬青.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自然通风的风热协同效应及运用[J]. 建筑学报,2020(9):67-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