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智慧建筑和建造“城市-建筑-人”耦合视角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分圈层场景构建

邬樱 李爱群

邬樱, 李爱群. 智慧建筑和建造“城市-建筑-人”耦合视角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分圈层场景构建[J]. 工业建筑, 2023, 53(4): 180-189. doi: 10.13204/j.gyjzG23012403
引用本文: 邬樱, 李爱群. 智慧建筑和建造“城市-建筑-人”耦合视角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分圈层场景构建[J]. 工业建筑, 2023, 53(4): 180-189. doi: 10.13204/j.gyjzG23012403
WU Ying, LI Aiqun. Application and Circled Layer Scen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from Coupling Perspective of 'City-Building-Peopl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4): 180-189. doi: 10.13204/j.gyjzG23012403
Citation: WU Ying, LI Aiqun. Application and Circled Layer Scen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from Coupling Perspective of "City-Building-Peopl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4): 180-189. doi: 10.13204/j.gyjzG23012403

智慧建筑和建造“城市-建筑-人”耦合视角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分圈层场景构建

doi: 10.13204/j.gyjzG23012403
基金项目: 

北京建筑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资助(X21029)。

北京建筑大学双塔计划-建大英才项目(JDYC2022083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2-K-01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邬樱,女,1988年出生,博士,讲师。

    通讯作者:

    李爱群,liaiqun@bucea.edu.cn。

Application and Circled Layer Scen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from Coupling Perspective of "City-Building-People"

  • 摘要: 数字孪生以万物生数、数生万物为基础,将城市、建筑、个人多层次时空发展孪结成一个虚实叠境的城市更新场景迭代耦合体。聚焦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和城市更新行业融合应用的新发展理念,较为详细地阐释了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建筑、数字孪生个体的新发展格局,深入解析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与城市体检、装配式建筑、个体时空索引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围绕城市更新开展数字孪生理论架构、技术应用、场景构建等研究工作,旨在为城市更新数智化转型与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应用参考和有益借鉴,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核心要素,分圈层差异化创新引领城市更新的有序推进。
  • [1] 陶飞,刘蔚然,刘检华,等.数字孪生及其应用探索[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24(1):1-18.
    [2] GRIEVES M W.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the new paradigm for enterpri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Development, 2005, 2(1):1-8.
    [3] GRIEVES 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driv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n thinking[M]. 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 2006.
    [4] TUEGEL E J, INGRAFFEA A R, EASON T G, et al. Reengineering aircraft structural life prediction using a digital tw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2011,2011:1-14.
    [5] 刘大同,郭凯,王本宽,等.数字孪生技术综述与展望[J].仪器仪表学报,2018,39(11):1-10.
    [6] 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2019-12-12)[2023-01-24].http://www.gov.cn/xinwen/2019-12/12/content_5460670.htm.
    [7] 人民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20-12-19)[2023-01-2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2012/20201203024670.shtml.
    [8]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

    )[2023-01-24].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11] 网信办网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EB/OL].(2021-12-28)[2023-01-24].http://www.gov.cn/xinwen/2021-12/28/content_5664872.htm.
    [12] 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2022-01-12)[2023-01-24].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2/content_5667840.htm.
    [13] 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EB/OL].(2018-04-21)[2023-01-24].http://www.xiongan.gov.cn/2018-04/21/c_129855813.htm.
    [14] 周瑜,刘春成.雄安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0):60-67.
    [1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之95|数字孪生城市[EB/OL].(2021-12-24

    )[2023-01-24].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fzgh/202112/t20211224_1309351.html.
    [16] 张新长,李少英,周启鸣,等.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思考[J].测绘科学,2021,46(3):147-152

    ,168.
    [17] 陶飞,刘蔚然,张萌,等.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及十大领域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25(1):1-18.
    [18] 梅杰.城市数字转型中的主体压迫与伦理困境[J].社会科学文摘,2021(9):37-39.
    [19] 李德仁.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高度[J].中国勘察设计,2020(10):13-14.
    [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Z].2021-06-01.
    [21] 汪科,季珏,王梓豪,等.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CIM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初探[J].建设科技,2021(6):12-15.
    [22] 杨滔,杨保军,鲍巧玲,等.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信息模型(CIM)思辨: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项目为例[J].城乡建设,2021(2):34-37.
    [23] 鲍巧玲,杨滔,黄奇晴,等.数字孪生城市导向下的智慧规建管规则体系构建: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8):50-55

    ,106.
    [24]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央商务区:构建CIM城市综合治理平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9):37-39.
    [25] 陈若飞,李江川,马燕,等.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明珠湾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建设实践[J].自然资源信息化,2022(2):63-68.
    [26] 党安荣,王飞飞,曲葳,等.城市信息模型(CIM)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综述[J].中国名城,2022,36(1):40-45.
    [27] 李欣,刘秀,万欣欣.数字孪生应用及安全发展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9,31(3):385-392.
    [28] 高艳丽,陈才,张育雄.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新变革[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21):6-7.
    [29]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1-27)[2023-01-24].http://fgw.beijing.gov.cn/fgwzwgk/zcgk/ghjhwb/wnjh/202104/t20210401_2638614.htm.
    [30]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1-26)[2023-01-2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26/content_5653479.htm.
    [31]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20-02-12)[2023-01-24].http://www.szzg.gov.cn/2020/szzg/zcfb/202002/t20200212_5193879.htm.
    [3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21-09-14)[2023-01-24].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1/9/14/art_87820_10678678.html.
    [33] 南方网.《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印发[EB/OL].(2020-11-07)[2023-01-24].http://www.cac.gov.cn/2020-11/07/c_1606226254314566.htm.
    [34] 张文忠.中国城市体检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J].地理科学,2021,41(10):1687-1696.
    [35] 关丽,丁燕杰,刘红霞,等.新型智慧城市下的体检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J].测绘科学,2020,45(3):135-142.
    [36] 杨滔,李晶,李梦垚,等.基于场景迭代的城市信息模型(CIM)[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5):39-45.
    [37] 杜明芳.基于数字孪生建筑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信息模型[J].智能建筑,2021(8):14-17.
    [38] 沈娟斐,李超,陈岳飞.数字孪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J].中国检验检测,2022,30(3):6-10.
    [39] 李宏策,何屹,房琳琳.从巴黎圣母院到敦煌莫高窟 数字"画笔"定格文化瑰宝神采[N].科技日报,2022-11-25(008).
    [40] 狄雅静,吴葱.基于中国建筑遗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BIM技术开发研究[C]//ZHU X F, ZHU J W.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Volume 2).2010:294-297.
    [41] 韩冬辰,张弘,刘燕,等.从BIM到BDT:关于建筑数字孪生体(BDT)的构想研究[J].建筑学报,2020(10):95-101.
    [42] 刘明依.BIM技术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43] SCHERER R J, KATRANUSCHKOV P. BIMification:how to create and use BIM for retrofitting[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018,38:54-66.
    [44] 余浩.点云数据与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
    [45] 钟声,周峥华,张清.基于BIM的数字孪生建筑的应用[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46] 彭林立,谢琥,袁理明,等.装配式建筑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应用[J].华中建筑,2020,38(4):71-77.
    [47] 刘占省,邢泽众,黄春,等.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数字孪生建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7):213-222.
    [48] 刘军.装配式建筑在旧改中的适用性研究:以北京胡同改造为例[J].城市建筑,2018(32):72-75.
    [49] 冯新鑫.装配式建筑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推广与运用 兼论装配式建筑对历史保护建筑活化利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2):71-72.
    [50] LI C Z, XUE F, LI X, et al. An internet of things-enabled BIM platform for on-site assembly services i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8,89:146-161.
    [51] 苏章,李文建,彭飞,等.数字建造赋能抗疫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BIM应用[J].中国勘察设计,2022(增刊1):74-77.
    [52] 张健新,翟越洋,赵茜娅.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技术[J/OL].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2(2022-07-13)[2023-01-2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0.1218.TU.20220711.1828.002.html.
    [53] 谢琳琳,陈雅娇.基于BIM+数字孪生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调度智能化管理平台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9):44-48.
    [54] 倪凯,田砾,任娇,等.基于BIM技术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研究[J].工程建设,2019,51(3):14-19

    ,31.
    [55] 范华冰,李文滔,魏欣,等.数字孪生医院:雷神山医院BIM技术应用与思考[J].华中建筑,2020,38(4):68-71.
    [56] 辛佩康,谷志旺,高丙博,等.历史建筑实景数字模型与BIM模型的构建与融合技术[J].建筑施工,2021,43(10):1993-1997.
    [57] 陶晖.BIM技术在古建筑结构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606(9):38-39.
    [58] 赵睿,王崇恩,胡川晋.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信息化保护:以昭馀古城东大街83号铺面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22):167-169.
    [59] 崔颖.数字孪生城市下服务的形态与特征初探[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8(2):12-13.
    [60] 王柏村,易兵,刘振宇,等.HCPS视角下智能制造的发展与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27(10):2749-2761.
    [61] 景轩,姚锡凡.走向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J].自动化学报,2019,45(4):637-656.
    [62] 侯增广,赵新刚,程龙,等.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J].自动化学报,2016,42(12):1765-1779.
    [63] CONSTANTINESCU C, RUS R, RUSU C A, et al. Digital twins of exoskeleton-centered workplaces: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methodology[J]. Procedia Manufacturing, 2019, 39:58-65.
    [64] 刁宏宇,吴选红.孪生人的人学价值:数字孪生与人的延伸[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3):65-73.
    [65] 龙瀛,张宇,崔承印.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J].地理学报,2012,67(10):1339-1352.
    [66] 王德,钟炜菁,谢栋灿,等.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5):82-90.
    [67] 申悦,柴彦威.基于GPS数据的城市居民通勤弹性研究:以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6):733-744.
    [68] 柴彦威,申悦,陈梓烽.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6):31-37

    ,50.
    [69] 范长军,高飞.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普适化人体活动识别[J].传感技术学报,2018,31(7):1124-1131.
    [70] 张昭希,龙瀛.穿戴式相机在研究个体行为与建成环境关系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9,7(2):22-3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0
  • HTML全文浏览量:  77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7-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