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住区发展分期研究

张一平 刘一丹

张一平, 刘一丹.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住区发展分期研究[J]. 工业建筑, 2023, 53(8): 1-9. doi: 10.13204/j.gyjzG23010901
引用本文: 张一平, 刘一丹.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住区发展分期研究[J]. 工业建筑, 2023, 53(8): 1-9. doi: 10.13204/j.gyjzG23010901
ZHANG Yiping, LIU Yidan. A Study on China's Industrial Housing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8): 1-9. doi: 10.13204/j.gyjzG23010901
Citation: ZHANG Yiping, LIU Yidan. A Study on China's Industrial Housing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8): 1-9. doi: 10.13204/j.gyjzG2301090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住区发展分期研究

doi: 10.13204/j.gyjzG230109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一平,男,1992年出生,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刘一丹,lydtt917@163.com。

A Study on China's Industrial Housing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工业住区和工人住宅为代表的单位住房体系是中国现代城市住区和单元式公寓的起点,其住居空间生产和日常规范塑造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日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工业住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生产的配套设施,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物证,其中所蕴含的集体记忆与场所精神也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并且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完整性。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还原我国工业住区这一时期建设与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变化的机制和驱动因素。根据对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两个方面的考察,结合政治-经济的历史背景和代表该阶段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案例,梳理出50年代中国工业住区发展的四个阶段:沿袭过渡、标准化、本土化、厉行节约。在归纳总结各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将视野延伸至苏联原型,更全面掌握中国工业住区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 [1] LU D F. Remaking chinese urban form:modernity, scarcity and space, 1949-2005[M]. London:Routledge, 2006.
    [2] SZELENYI I. Urban inequalities under state socialism[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ZHOU X G. The state and life chances in urban China?:redistribution and stratification, 1949-1994[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4] 杨辰. 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6] 韦拉,刘伯英. 从"一汽""一拖"看苏联向中国工业住宅区标准设计的技术转移[J]. 工业建筑,2019,49(7):30-39.
    [7] ZARECOR K E. Manufacturing a socialist modernity:housing in Czechoslovakia, 1945-1960[M].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11.
    [8] 朱琳. 社会主义集体化空间的生产[D]. 天津:南开大学, 2018.
    [9] 汪定曾. 上海曹杨新村住宅区的规划设计[J]. 建筑学报,1956(2):1-15.
    [10] 梁智勇. 从平民村到工人新村上海公营住宅延续的文明教化使命,1927-1951年[J]. 时代建筑,2017(2):30-35.
    [11] 张晓虹,郑端. 从社会改良到意识形态展示20世纪上海新村的发展历程[J]. 时代建筑,2017(2):6-9.
    [12] 吕俊华,彼得·罗,张杰.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3] 付晨. 上海工人新村调查研究及其文化人类学思考:以曹杨新村为例[D]. 上海:同济大学,2004.
    [14] LU D F. Danwei and socialist urbanism[G]. ZHU J, WEI C, HUA L.Oxford:Taylor & Francis Group, 2022:348-366.
    [15] 王俊杰. 中国城市单元式住宅的兴起:苏联影响下的住宅标准设计,1949-1957[J]. 建筑学报,2018(1):97-101.
    [16] 住宅房屋标准设计的合理利用[M].钱同,译.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5.
    [17] 科列里科夫,查理斯曼,格里别尔格.2~5层住宅标准设计[M].马嗣昭,译.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18] 薄大伟. 从单位到小区:治理的空间化[G]//朱剑飞.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0-155.
    [19] 李德耀. 苏联工业化定型住宅的设计方法[J]. 世界建筑,1982(3):62-66.
    [20] 刘家佶. 工人村的变迁:铁西区工人村六十年生活变迁史[D]. 广州:中山大学, 2012.
    [21]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1949-1959[M].1959.
    [22] 三年以后,宿舍区将建成为一座美丽繁荣的工人城[N]. 人民画报,1954-03-11.
    [23] HAN R, LIU D. Architecture discourses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of initial urban residence in Northeast China:A case study of the 156 projects residences[J]. Sustainability, 2020, 12(2):691.
    [24] 华揽洪. 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5] 中央重工业部设计司. 工业企业及工人住宅区总平面图设计[M].北京:重工业出版社,1953.
    [26] 吉国华. 20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输入和对中国的影响[G]//朱剑飞.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9-109.
    [27] JI G H. Building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a history of China's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1949-1965[D]. Zurich:ETH Zurich, 2007.
    [28] 邢和明. 新中国初期反对建筑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J]. 中共党史研究, 2014, 193(7):64-74.
    [29] 王华彬. 我们对东北某厂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的检查[J]. 建筑学报, 1955(2):20-23.
    [30] 纪平.关于居住建筑布置方案的讨论[J].建筑学报,1956(2):103-107.
    [31] 汪骅.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形式的讨论[J].建筑学报,1956(5):51-57.
    [32] 刘莹. 武汉市老工业区职工住宅区居住环境现状与改造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33] 叶祖贵.关于小面积住宅设计的进一步探讨[J]. 建筑学报, 1958(2):30-36.
    [34] WALDER A G.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35] 童寯. 苏联建筑:兼论东欧现代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6] CHOATE K. From "Stalinkas" to "Khrushchevkas":the transition to minimalism in urban residential interiors in the Soviet Union from 1953 to 1964[M]. Logan:Utah State University, 2010.
    [37] 标准K-7型套房[EB/OL].[2023-01-09].https://en.wikipedia.org/wiki/Khrushchevka.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4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