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固接区受力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赵金钢 占玉林 赵人达 赵训刚

姚行友, 程国威, 郭彦利, 周水, 杨嘉宝. 腹板开孔冷弯薄壁卷边槽钢受弯构件整体屈曲性能分析[J]. 工业建筑, 2021, 51(10): 101-108,100. doi: 10.13204/j.gyjzg21081302
引用本文: 赵金钢, 占玉林, 赵人达, 赵训刚. 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固接区受力性能模型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13, 43(7): 125-129,100. doi: 10.13204/j.gyjz201307028
YAO Xingyou, CHENG Guowei, GUO Yanli, ZHOU Shui, YANG Jiabao. ANALYSIS ON OVERALL BUCKLING OF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LIPPED CHANNEL BEAMS WITH WEB OPENING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1, 51(10): 101-108,100. doi: 10.13204/j.gyjzg21081302
Citation: Zhao Jingang, Zhan Yulin, Zhao Renda, Zhao Xungang. MODEL TEST ON THE ARCH-GIRDER HOLDING REGION OF HALF-THROUGH CONTINUOUS BEAM-ARCH COMBINATION BRIDG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3, 43(7): 125-129,100. doi: 10.13204/j.gyjz201307028

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固接区受力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doi: 10.13204/j.gyjz201307028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0184120033);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09QK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金钢, 男, 1984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电子信箱:zhaojingangtumu@163.com

  • 中图分类号: U441

MODEL TEST ON THE ARCH-GIRDER HOLDING REGION OF HALF-THROUGH CONTINUOUS BEAM-ARCH COMBINATION BRIDGE

  • 摘要: 高速铁路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固接区域结构的构造和受力复杂,依托该类型某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实际,以拱梁固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1∶4缩尺模型试验和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构的传力路径和应力分布规律。简要介绍了模型缩尺原则、加载体系确定和应力测点布置。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横梁会导致主拱肋发生面外弯曲,使有横梁一侧主拱肋腹板、内填混凝土应力大于无横梁一侧,并且在横梁与主拱肋连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主拱肋与主纵梁连接位置也有应力集中。但是,固接区域结构总体应力水平较低,整体表现为弹性工作状态;结构传力路径明确,应力分布合理,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 [2] 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李国平.连续拱梁组合桥的性能与特点[J].桥梁建设,1999(1):10-13.
    [3] TB 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 TB 10002.2200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S].
    [5] 石挺丰,胡狄,陈政清.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4):30-32.
    [6] 金成棣.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设计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7] Wang Ronghui, Huang Yonghui, Li Qiusheng, et al.Model Test?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Special Joint for a Truss Bridge[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9(65):1261-1268.
    [8] 刘钊,孟少平,刘智,等.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6):35-40.
    [9] 勾红叶,蒲黔辉,施洲.大跨度 V 形刚构拱组合桥 V 形墩梁节点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3):99-105.
    [10] Chi King Lee, Lie Seng Tjhen, Chiew Sing Ping, et al.Numerical?Models Verification of Cracked Tubular T, Y and K-Joints Under?Combined Loads[J].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05,72(7):983-1009.
    [11] 叶梅新,陈佳.京沪高速大胜关桥钢桁梁段节段模型试验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6(1):16-20.
  • 期刊类型引用(4)

    1. 张斗中,陈孔全,汤济广,庹秀松,马帅. 鄂西荆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及裂缝预测. 地球学报. 2024(02): 217-231 . 百度学术
    2. 卓志权,利铭,佟安,张军徽. 含孔洞红砂岩破坏机理的离散元研究. 科技和产业. 2023(05): 159-165 . 百度学术
    3. 陈绍杰,李法鑫,尹大伟,张继成. 不同高比灰岩-煤组合体变形破坏特征实验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6): 2459-2472 . 百度学术
    4. 利铭,卓志权,张军徽. 基于应变场的卷积神经网络岩石裂缝识别方法. 煤炭科技. 2023(05): 17-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76
  • 被引次数: 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4-09
  • 刊出日期:  2013-07-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