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

熊学玉 高峰 徐晓明

熊学玉, 高峰, 徐晓明.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J]. 工业建筑, 2012, 42(4): 113-117. doi: 10.13204/j.gyjz201204024
引用本文: 熊学玉, 高峰, 徐晓明.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J]. 工业建筑, 2012, 42(4): 113-117. doi: 10.13204/j.gyjz201204024
Xiong Xueyu, Gao Feng, Xu Xiaom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ESIGN OF PSRC STRUCTUR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2, 42(4): 113-117. doi: 10.13204/j.gyjz201204024
Citation: Xiong Xueyu, Gao Feng, Xu Xiaom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ESIGN OF PSRC STRUCTUR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2, 42(4): 113-117. doi: 10.13204/j.gyjz201204024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

doi: 10.13204/j.gyjz201204024
基金项目: 

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研究项目(2009-1-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32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0072110051);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09231201102);铁道部重点课题(2010G009-K);科技部创新项目(10C2621310069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熊学玉,男,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TU398.9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ESIGN OF PSRC STRUCTURE

  • 摘要: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介绍该结构形式在我国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总结预应力SRC结构在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分析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思路,并对该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2] 张松林,舒赣平.预应力钢骨混凝土结构转换梁的设计和分析[J].工业建筑,1997,27(7): 16-18.
    刘军进.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1.
    [3] 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熊学玉,黄鼎业.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熊学玉.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8.
    [6] 张彩红.考虑约束影响的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7] 董克文.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预应力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 同济大学,2009.
    [8] 吕品.次内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研究[D].上海: 同济大学,2011.
    [9] 李媛.约束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上海: 同济大学,2011.
    [10] 张德峰,吕志涛.侧向约束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压力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1(5):51-52.
    [11] 朱虹,吕志涛.多排柱引起梁、 板预应力损失的估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26-130.
    [12] 张瑞云,曹双寅.侧向约束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框架梁承载能力影响分析[J].工业建筑,2005,35(4):35-37.
    [13] 陈树华,栾伟伟.侧向柱对预应力框架影响的等效弹簧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6):686-689.
    [14] 王建中,孟少平.框架柱对在超长框架梁中建立预应力的影响[J].江苏建筑,2000(3):9-10.
    [15] 高顺,李唐宁,秦士洪,等.框架柱及水平连梁对预应力梁有效预压力影响的分析[J].建筑结构,2004,34(7):51-52.
    [16] 简斌,吴春华.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向约束对梁轴力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4,34(4):25-27.
    [17] 李唐宁,高顺,吴胜达,等.预应力结构中柱子及水平连梁对有效预应力影响的分析[J].预应力技术,2004(1):33-36.
    [18] 郑文忠,王英.预应力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统一方法与实例[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9] 熊学玉,张彩红,吴学淑.约束(侧向)对预应力结构设计影响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6,36(11):88-90.
    [20] DGJ692007 /J 10966200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S].
    [21] ACI Committee 318.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S].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1963.
    [22] ACI Committee 318.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S].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1971.
    [23] AISC.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S].Chicago: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1999.
    [24] ACI.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 for Structural Concrete[S].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Farmington Hill,MI,2002.
    [25] BS449.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Structural Steel in Building[S].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1959.
    [26] 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mmunities.Eurocode,Common Unified Rules for Composite Steel and Concrete Structures[S].Brussel: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1985.
    [27] YB 908297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S].
    [28] 日本建筑学会.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及解说[M].冯乃谦,译.北京:原子出版社,1998.
    [29] JGJ 1382001 /J 130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
    [30] 傅传国.预应力钢骨高强混凝土叠层空腹桁架转换层试验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0.
    [31] 刘军进,吕志涛.金山大厦转换梁的实测与分析[J].建筑结构,2002,32(3):35-37
    [32] 孙光初,张继文,陈乾.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设计方法探讨[J].江苏建筑,1996(4): 25-28.
    [33] 张松林,舒赣平.预应力钢骨混凝土结构转换梁的设计和分析[J].工业建筑,2001,31(7): 16-17.
    [34] 邵宝奎,李晓明.深港产学研基地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06,37(4):263-265.
    [35] 陆平,苏旭霖,薛伟辰.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工程应用及施工监测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5,21(2):70-74.
    [36] 李峰.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7] 田宝新,马成理,耿建强.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在施工过程中结构性能试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36:106-107.
    [38] 孙建渊,李国平,范立础.后张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拉弯梁承载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6,34(1):17-21.
    [39] 傅传国,李玉莹,梁书亭.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6):62-73.
    [40] 傅传国,李玉莹.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受力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27(4):372-378.
    [41] 赵国栋,傅传国,刘海,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刚度的计算方法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0(3):11-13.
    [42] 徐杰,傅传国,赵国栋,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和轴高度分析[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12-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9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7-29
  • 刊出日期:  2012-04-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