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受压支撑屈曲后剩余承载能力探讨

杨俊芬 顾强 万红 彭奕亮

杨俊芬, 顾强, 万红, 彭奕亮. 受压支撑屈曲后剩余承载能力探讨[J]. 工业建筑, 2011, 41(4): 124-128. doi: 10.13204/j.gyjz201104026
引用本文: 杨俊芬, 顾强, 万红, 彭奕亮. 受压支撑屈曲后剩余承载能力探讨[J]. 工业建筑, 2011, 41(4): 124-128. doi: 10.13204/j.gyjz201104026
Yang Junfen, Gu Qiang, Wan Hong, Peng Yiliang. DISCUSSION ON THE REMAINING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RESSIVE BRACES AFTER BUCKLING[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1, 41(4): 124-128. doi: 10.13204/j.gyjz201104026
Citation: Yang Junfen, Gu Qiang, Wan Hong, Peng Yiliang. DISCUSSION ON THE REMAINING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RESSIVE BRACES AFTER BUCKLING[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1, 41(4): 124-128. doi: 10.13204/j.gyjz201104026

受压支撑屈曲后剩余承载能力探讨

doi: 10.13204/j.gyjz2011040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099);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E01001);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JK5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项目(RC092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俊芬,女,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E-mail:yjf9807@126.com

  • 中图分类号: TU391;TU312

DISCUSSION ON THE REMAINING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RESSIVE BRACES AFTER BUCKLING

  • 摘要: 为考察受压支撑屈曲之后的剩余承载力,按照受压支撑屈曲之后还有70%剩余承载能力的假设,设计了一缩尺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试件,并进行了推覆试验研究,在经历相当于结构高度1/30的顶点位移变形下,横梁并未出现明显破坏。然后分别采用SAP和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SAP中塑性铰的参数设置以及ANSYS中受压支撑屈曲之后轴力的提取发现,受压支撑屈曲之后的剩余承载能力约为70%。最后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别对一人字形和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提取大震下受压支撑屈曲之后的轴力,进一步证实了受压支撑屈曲之后的剩余承载能力约为70%。
  • [2] 谢建辉.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陈先枢.湘城文史丛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 马庆.再现与重生长沙工业遗址建筑保护及利用[J].中外建筑,2008(8):32.
    [6]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徐逸.都市工业遗产的再利用[J].建筑,2003(9):54-5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6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0-20
  • 刊出日期:  2011-04-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