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效果的统计分析

冯志焱 韩星照 郑翔

苑敏哲, 夏才初, 王兴开. 上海市某防汛墙的安全性诊断[J]. 工业建筑, 2023, 53(2): 218-223. doi: 10.13204/j.gyjzG21100402
引用本文: 冯志焱, 韩星照, 郑翔. 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效果的统计分析[J]. 工业建筑, 2011, 41(2): 53-56. doi: 10.13204/j.gyjz201102014
YUAN Minzhe, XIA Caichu, WANG Xingkai. Safety Diagnosis of a Flood Control Wall in Shanghai[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3, 53(2): 218-223. doi: 10.13204/j.gyjzG21100402
Citation: Feng Zhiyan, Han Xingzhao, Zheng Xiang. STATISTIC ANALYSIS OF EFFECT FOR LOW-MIDDLE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IN ELIMINATING COLLAPSIBILITY OF LOES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1, 41(2): 53-56. doi: 10.13204/j.gyjz201102014

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效果的统计分析

doi: 10.13204/j.gyjz201102014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E01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冯志焱,男,1964年出生,博士,副教授。E-mail:zyfeng5769@xauat.edu.cn

  • 中图分类号: TU444

STATISTIC ANALYSIS OF EFFECT FOR LOW-MIDDLE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IN ELIMINATING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 摘要: 加固深度、夯沉量等是评价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而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黄土的含水量、孔隙比以及强夯夯击能量。通过对大量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适宜强夯处理的黄土含水量范围,而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强夯处理深度与夯沉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 林宗元.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张展弢, 冯志焱.西安黄土地区静压桩荷载沉降特性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4):2548-2553;
    [3] 罗宇生.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J].陕西建筑, 2008(1):41-43;
    [4] 贺为民, 范建.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4096-4101;
    [5] 苏冰.洛阳石化总厂化纤工程46000m2地基强夯处理[J].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2):221-226;
    [6] 马学宁, 唐勇军, 杨有海, 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61-63;
    [7] Rollins K M.US Experience with Dynamic Compaction ofCollapsible Soil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8(8):699-707;
    [8] DBJ6192008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规程[S];
    [9] 王秀格, 乔兰, 于德水.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加固机理及效果分析[J].施工技术, 2007, 36(8):19-21;
    [10] 杨升勇.强夯法在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06, 35(12):15-16;
    [11] 马堑.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西北水力发电, 2006, 22(5):54-57;
    [12] 陈庆丰.强夯法处理太原某水厂净水车间湿陷性黄土地基[J].特种结构, 2006, 23(2):104-105;
    [13] 张国彬.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的评价[J].北方交通, 2009(9):12-14;
    [14] 颜斌, 徐张建.低能级强夯前后路基黄土湿陷性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4):25-29.
  • 期刊类型引用(14)

    1. 付静. 硅灰掺量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和水化机理的影响. 粘接. 2025(02): 99-102 . 百度学术
    2. 宋天威,左彦峰,林洛亦,郝桐. 基于改进的半经验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混凝土世界. 2024(01): 39-45 . 百度学术
    3. 宋天威,左彦峰,姚越. 原材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混凝土世界. 2024(02): 71-81 . 百度学术
    4. 刘毓彬,黄勇,鱼瑞,孙健,郭陆龙,梁心铭,左保玺. 天然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24(12): 4406-4416 . 百度学术
    5. 石伟,庞建勇.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安徽建筑. 2023(10): 105-106+119 . 百度学术
    6. 于新民,王德弘,马一丹,刘晏廷,鞠彦忠. 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2023(11): 100-104 . 百度学术
    7. 仲志武. 不同应力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徐变后力学性能研究. 工业建筑. 2022(04): 152-157+132 . 本站查看
    8. 罗俊,陈鸣,秦明强. 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中外公路. 2021(01): 270-274 . 百度学术
    9. 叶庆阳,薛聪聪,余敏,吴明洋.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 2020(03): 124-130+141 . 本站查看
    10. 李广燕. 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粘接. 2020(09): 119-122 . 百度学术
    11. 黄政宇,贾佳. 材料组成对常温养护UHPC基体性能的影响. 公路工程. 2019(01): 51-56 . 百度学术
    12. 孙世国,鲁艳朋. 超高性能混凝土国内外研究进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0): 184-199 . 百度学术
    13. 陶毅,张海镇,王秋维,史庆轩.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107-114 . 百度学术
    14. 王钧,文慧. 基于新规范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研究综述. 山西建筑. 2016(17): 108-11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6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108
  • 被引次数: 4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9-02
  • 刊出日期:  2011-0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