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适用于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郑山锁 国贤发 于飞 陈敏 胡义

熊学玉, 吕品, 程琛, 李媛. 次轴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J]. 工业建筑, 2011, 41(12): 8-11.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2
引用本文: 郑山锁, 国贤发, 于飞, 陈敏, 胡义. 适用于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J]. 工业建筑, 2010, 40(8): 69-73. doi: 10.13204/j.gyjz201008016
Xiong Xueyu, LüPin, Cheng Chen, Li Yuan. THE EFFECT OF SECOND AXIAL FORCE ON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1, 41(12): 8-11. doi: 10.13204/j.gyjz201112002
Citation: Zheng Shansuo, Guo Xianfa, Yu Fei, Chen Min, Hu Yi. SEISMIC DAMAGE MODEL SUITABLE FOR STEEL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LUMNS[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10, 40(8): 69-73. doi: 10.13204/j.gyjz201008016

适用于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doi: 10.13204/j.gyjz2010080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081500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06JK263)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U398.9

SEISMIC DAMAGE MODEL SUITABLE FOR STEEL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LUMNS

  • 摘要: 为了较好地分析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理,通过对现有几种地震损伤模型的分析比较,并结合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建立以最大变形处卸载刚度的退化和累积的残余塑性变形为破坏参数的地震损伤模型,并结合已有的试验结果对损伤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模型中相关参数。同时分析剪跨比、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对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损伤累积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后期,随着混凝土强度和轴压比的增加,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损伤发展加快;而随着剪跨比的增加,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提高,损伤进程相对平缓。
  • [2] 李翌新,赵世春. 钢筋混凝土及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累积损伤模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4(8) :412-417.
    Park Y J,Ang A H-S. 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985,111(4) :740-756.
    [3] 白国良,赵鸿铁. 反复加载时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损伤过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8,3(9) :213-216.
    [4] 牛荻涛,任利杰. 改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破坏模型[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16(4) :44-54.
    [5] 李军旗,赵世春.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19 (3) :25-27.
    [6] 于海祥,吴建华,张国彬. 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 :43-48.
    [7] 李俊华,王新堂,薛建阳,等.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 ( 7 ) :11-18.
    [8] 彭春华.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 李斌,郝利维,薛刚,等. 钢骨混凝土短柱累积损伤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5,24(1) :9-11.
  • 期刊类型引用(5)

    1. 翟彬,李素超,张丽娟,徐再根,王志远,毛晨曦. 钢管输电塔挂线节点足尺模型失效模式与承载力提升分析. 地震研究. 2024(01): 1-9 . 百度学术
    2. 张丽娟,田雪凯,刘俊才,罗靖宇,田利. 输电塔钢管角钢组合节点承载能力模拟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24(11): 56-65 . 百度学术
    3. 孟宪乔,张树林,郑治祥,李正良,刘红军. 大跨越钢管塔复杂管板-相贯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24(12): 80-94 . 百度学术
    4. 张斌,李文适,蒙春玲,孙清. 外加劲加强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6): 797-807 . 百度学术
    5. 祖庆芝,李俊. 薄壁加劲钢管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3): 93-10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6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49
  • 被引次数: 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1-11
  • 刊出日期:  2010-08-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