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等参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的刚度计算

李昊 刁波

李昊, 刁波. 基于等参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的刚度计算[J]. 工业建筑, 2007, 37(11):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711011
引用本文: 李昊, 刁波. 基于等参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的刚度计算[J]. 工业建筑, 2007, 37(11):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711011
Li Hao, Diao Bo. STIFFNESS CALCULATION OF ARBITRARY REINFORCED CONCRETE CROSS SECTIONS BASED ON ISOPARAMETRIC ELEMENT THEORY[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7, 37(11):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711011
Citation: Li Hao, Diao Bo. STIFFNESS CALCULATION OF ARBITRARY REINFORCED CONCRETE CROSS SECTIONS BASED ON ISOPARAMETRIC ELEMENT THEORY[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7, 37(11): 38-41. doi: 10.13204/j.gyjz200711011

基于等参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的刚度计算

doi: 10.13204/j.gyjz2007110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67801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052014);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资助(BHB985-1-04)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昊,男,1981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

STIFFNESS CALCULATION OF ARBITRARY REINFORCED CONCRETE CROSS SECTIONS BASED ON ISOPARAMETRIC ELEMENT THEORY

  • 摘要: 根据有限单元法中的等参元理论,把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任意形状截面变换为自然坐标系下的规则形状单元,导出自然坐标系下的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场和刚度矩阵表达式,使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截面刚度矩阵各个元素,从而建立计算任意形状截面刚度的通用计算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算法可移植性好、精度较高。用所提出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压截面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Ye Yinghua, Diao Bo.Nonl inear Analysis of Concret e St ructures.Harbin: Publ ishing House of Harbin Inst itute of Technology, 1996:23-36
    叶英华, 焦俊婷.双向偏压钢筋混凝土异形构件截面分析的简化方法.建筑结构学报, 2004, 25( 6): 83-87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第二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130-141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与应用.第二版.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124-130
    Crisfield M A.A Review of Solution Procedures and Path-FollowingTechniques in Relation to the Nonl inear Finit e Element Analysis ofStructures.New York: Nonlinear comput ational Mechanics, 1990:47-68
    comite Euro-International du Beton.CEB-FIP Model Code ( DesignCode).London: Thomas Telford Ltd., 1998: 58-78
    王丹, 黄承逵, 刘明, 等.异形柱双偏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2001, 22( 5): 37-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2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0-10
  • 刊出日期:  2007-11-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