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收录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研究状况

赵忠虎 谢和平 许博 刘志宝

赵忠虎, 谢和平, 许博, 刘志宝.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研究状况[J]. 工业建筑, 2006, 36(1): 62-65. doi: 10.13204/j.gyjz200601019
引用本文: 赵忠虎, 谢和平, 许博, 刘志宝.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研究状况[J]. 工业建筑, 2006, 36(1): 62-65. doi: 10.13204/j.gyjz200601019
Zhao Zhonghu, Xie Heping, Xu Bo, Liu Zhibao.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TORING FORCE OF RC COMPRESSION-FLEXURE MEMBER[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6, 36(1): 62-65. doi: 10.13204/j.gyjz200601019
Citation: Zhao Zhonghu, Xie Heping, Xu Bo, Liu Zhibao.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TORING FORCE OF RC COMPRESSION-FLEXURE MEMBER[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6, 36(1): 62-65. doi: 10.13204/j.gyjz200601019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研究状况

doi: 10.13204/j.gyjz2006010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矿山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批准号:50221402);国家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编号:2002CB412707)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忠虎 男 1979年6月出生 博士研究生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TORING FORCE OF RC COMPRESSION-FLEXURE MEMBER

  • 摘要: 恢复力研究是结构抗震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总结了恢复力特性试验和模型研究的发展状况,最后指出了这一研究课题应发展的方向。
  • 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00-310
    [2] 汪梦甫,沈蒲生.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现状.世界地震工程,1998,14(2):1-8
    [3] 张国军,刘伯权,白国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高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试验.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53-57
    [4] 郭子雄,吕西林.低周反复荷载下高轴压比RC框架柱的研究.建筑结构,1999(4):19-22
    [5] 邹积麟,钱稼茹.RC柱双向单调加载试验与分析.工业建筑,2002,32(5):38-40
    [6] 肖建庄,朱伯龙.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98,19(5):2-7
    [7] 杜宏彪,成国强.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弹性动力分析.工程力学,1999,16(3):135-139
    [8] 胡善龙.空间杆系结构非线性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2:83-108
    [9] 黄行松.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福建建筑,2000(增刊):2-5
    [10] 彭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6,28(1):54-58
    [11] [日]武藤清.结构物动力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58-162
    [12] 杜宏彪.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0:17-32
    [13] 朱伯龙.张琨联.矩形及环形截面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81,9(2):1-10
    [14] 沈聚敏,翁义军,冯世平.周期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性能.土木工程学报,1982,15(6):53-64
    [15] 汪梦甫,沈蒲生.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工程力学,1999,16(4):136-144
    [16] 邱法维,李文峰,潘鹏,等.钢筋混凝土柱的双向拟静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1,22(5):26-31
    [17] 李宏男,王强,李兵.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多维恢复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728-732
    [18] 马克俭.多层混凝土结构层间恢复力模型的系统识别.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69-74
    [19] 杜修力.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现状评述.工程力学,1994,11(2):99-104
    [20] 赵忠虎.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4:4-11
    [21] 林家浩,丁殿明,田玉山.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大连工学院学报,1979,2:41-53
    [22] Walpole W R,Shephere.Elasto-P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J.Str.Div.,ASCE,1966,92(10):2 237-2 251
    [23] Clough R W,Penzien J.Dynamics of Structures (2nd Edition).Columbus:Mc Graw-Hill Inc.,1993:133-140,325-336
    [24] 潘士NFDA4,许哲明.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980,8(2):43-63
    [25] Clough R W,Johnston S B.Effect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on Earthquake Ductility Requirements.Jap.Ear.Eng.Symp.,Tokyo,1966:37-44
    [26] Takeda T,Sozen M A,Nielson N N.Reinforced Concrete to Simulated Earthquakes.J.Str.Div.,ASCE,1970,96(12):2 557-2 773
    [27] 张玉辉,赵忠虎,鞠杨.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业建筑,2004,34(3):57-61
    [28] Roufaiel M S L,Meyer C.Analytical Modeling of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C Frames.J.Str.Eng.,ASCE,1987,113(3):429-444
    [29] 叶献国.基于非线性分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与破损的数值模拟.土木工程学报,1998,31(4):3-13
    [30] 杜宏彪,沈聚敏.在任意加载路线下双轴弯曲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10(3):41-55
    [31] 王建平,邹银生.结构非线性恢复力分析中的恢复力拐点的非迭代处理方法∥全国第三届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Ⅲ).大连: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1990:1 072-1 078
    [32] 秦文欣,刘季.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恢复力拐点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8,20(1):1-11
    [33] 肖明葵,刘纲,白绍良.滞回恢复力模型中求折点的一种方法.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13-16
    [34] 杜宏彪.双向压弯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4):47-52
    [35] 朱伯龙,董振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113-137
    [36] 张新培.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42
    [37] 朱伯龙.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2-1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1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9-11
  • 刊出日期:  2006-01-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