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50卷  第3期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和节点研究
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短墙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周雄亮, 舒赣平, 周观根, 刘忠华, 何云飞, 罗柯镕
2020, 50(3): 1-7,12.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1
摘要:
对14个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短墙试件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腔体端柱、钢筋桁架节点间距以及钢筋直径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筋直径、钢筋桁架节点间距以及端柱的不同形式,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屈服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桁架增强了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使得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及屈服强度均有所提高。
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轴压稳定性能研究
何云飞, 舒赣平, 周观根, 秦颖, 周雄亮
2020, 50(3): 8-12.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2
摘要:
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由两块外侧钢板和内部填充混凝土组成,通过连接键形成组合作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桁架式连接键,可有效延缓钢板屈曲并提高墙体整体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墙体性能进行模拟,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了钢板厚度、钢筋桁架间距、墙体高厚比等关键参数对墙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钢板厚度能延缓钢板屈曲,提高墙体承载力;增大桁架间距会减弱桁架对钢板的约束效果,降低墙体承载力;而改变墙体高厚比会影响墙体的破坏模式。
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韩建红, 周观根, 舒赣平, 周雄亮, 秦颖, 何云飞
2020, 50(3): 13-18,50.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3
摘要:
通过对不同轴压比的3片墙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对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整体水平变形及剪切变形等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此组合剪力墙承载力较高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高宽比为2.0时,试件的破坏特征以钢板局部剪切屈曲、端柱钢管压屈和撕裂以及混凝土压碎为主,试件的剪切变形占整体水平变形的20%~40%,试件均发生了剪压破坏;轴压比对试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较小,轴压比较小时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
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与H型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陈伟刚, 张会凯, 周雄亮, 舒赣平, 周观根, 秦颖
2020, 50(3): 19-23,28.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4
摘要:
基于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构造特点,提出了4类不同构造的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与H型钢梁节点,针对性地设计了4个代表性的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与H型钢梁节点足尺模型(标准节点、盖板节点、立板节点和全板节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件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4个节点最终在竖向外肋板端部钢梁翼缘开裂而破坏,均能实现"塑性铰外移"的预期目标;滞回曲线均呈饱满的梭形,抗震性能良好,因此所提出的节点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要求,可以在桁架式多...
单面受火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杜二峰, 周雄亮, 秦乐, 何云飞, 舒赣平, 周观根
2020, 50(3): 24-28.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5
摘要:
为研究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抗火性能,对2榀墙体开展了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单面受火试验,墙体分别为无防火保护和采用厚20 mm的厚涂型防火涂料保护,试验结果表明:1)无防火保护的墙体因丧失隔热性而达到耐火极限;2)厚涂型防火涂料厚度对墙体的耐火极限影响显著,有防火保护的墙体耐火极限可达180 min以上,比无防火保护的墙体提高至少1倍。
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开洞槽钢梁柱节点力学性能及受力机理研究
张爱林, 程魁魁, 姜子钦, 韦石兰, 申存杰
2020, 50(3): 29-3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6
摘要: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关键是保证震后节点的主要部件不发生塑性变形,只需要更换局部构件即可恢复节点的受力性能。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结构开洞槽钢梁柱节点,节点通过翼缘盖板连接悬臂梁段和开洞槽钢组合梁段,在对悬臂梁段加强的同时将翼缘盖板进行了狗骨式削弱处理,将塑性铰转移到可更换的翼缘盖板上。对5个不同参数的节点算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主要考察了翼缘盖板厚度、中间螺栓间距、狗骨削弱段宽度和单侧螺栓数量等参数变化对节点受力性能和可恢复功能的影响,获得了各节点算例的荷载-位移曲线、节点破坏模式...
翼缘盖板内置型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开洞槽钢梁柱节点力学性能及受力机理研究
兰涛, 李然, 阎田, 姜子钦, 程魁魁
2020, 50(3): 36-42.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7
摘要:
为了避免翼缘盖板与楼板相互影响,基于塑性损伤控制和防屈曲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翼缘盖板内置型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开洞槽钢梁柱节点,该节点通过翼缘内盖板和槽型腹板连接板连接悬臂梁段和开洞槽钢组合梁段。节点在加强悬臂梁段的同时对翼缘盖板进行了狗骨式削弱处理,有效地将塑性铰转移到翼缘内盖板上。共对4个参数不同的节点算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主要研究了翼缘盖板厚度、狗骨削弱段宽度和连系螺栓数量等参数对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数值模拟获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节点破坏模式、构件应力、螺栓拉力变化等进行分析可知,所提出...
延性强化型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开洞槽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数值研究
兰涛, 申存杰, 李然, 姜子钦, 程魁魁
2020, 50(3): 43-50.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8
摘要:
基于损伤控制和防屈曲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延性强化型可恢复功能装配式开洞槽钢梁柱节点。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4组算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翼缘内盖板厚度、狗骨削弱段宽度及螺栓数量等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该节点的滞回曲线、破坏模式、应力分布及盖板相对位移曲线等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拥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塑性铰可有效被转移到翼缘盖板上,保证梁柱等主要构件基本处于弹性,所以震后可通过更换连接装置来实现节点的可恢复功能;槽型腹板连接板可有效抑制翼缘内盖板的鼓曲变...
基于响应面的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性能优化研究
白晓伟, 刘德明, 张伶伶, 夏柏树
2020, 50(3): 51-57. doi: 10.13204/j.gyjz202003009
摘要:
在解析现有自然通风性能优化方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方案阶段基于响应面的自然通风优化流程,核心环节依次为:参数敏感性分析、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建构、多目标优化,并采用ANSYS Workbench搭建协同优化平台。以全民健身中心典型空间模型为例展开实践探讨,提取11个几何形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选取空气龄、温度和风速作为优化目标。应用参数化建模技术、流体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技术获得200组数据,采用Kriging算法构建响应面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调用响应面模型数据进行快速寻优,最终获得优化候选方案,...
装配式建筑理念在现代新型蒙古包设计中的体现
海日罕, 周家绪, 贾晓浒
2020, 50(3): 58-63,8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0
摘要: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载体,不论从建筑结构还是搭建和拆卸方式来看,其中都蕴含着现代装配式建筑理念。蒙古族建筑发展中应该融合现代装配式建筑理念,对传统蒙古包进行优化和更新。通过介绍阿拉坦花蒙古部落旅游规划蒙古包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理念与传统蒙古包设计理念相融合的探索。方案的主要创意在于运用装配式建筑理念,并巧妙地融入了传统蒙古包设计理念,和现代生态节能技术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牧民的空间需求,创造出适宜于现代牧民的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装配式蒙古包。
体验视角下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研究
刘文焕, 贾晓浒
2020, 50(3): 64-68.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1
摘要:
旧工业构筑物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于记录工业文明、增加城市活力具有重大意义。从使用者体验视角出发,针对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采用的景观体验、文化体验、空间体验三种体验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方面,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改造再利用策略提出新的思考。
钢筋桁架超高性能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金凌志, 廉德铭, 李丽, 梁曦
2020, 50(3): 69-7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2
摘要:
通过2块钢筋桁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叠合板和1块UHPC整浇板的对比试验,分析钢筋桁架对UHPC叠合板的挠度、裂缝、混凝土应变等抗弯性能的影响;探讨钢筋桁架UHPC叠合板的二次受力效应。研究表明:钢筋桁架UHPC叠合板的受弯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叠合板,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延性较好,且二次受力现象并不明显;钢筋桁架可以有效地提升叠合板的整体抗弯承载力,减弱受拉钢筋的"应力超前"现象和受压混凝土"应变滞后"现象;取混凝土等效抗拉影响系数k3为0.35,建立钢筋桁架UHPC叠合板受弯正截面...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姜德文, 黄海林, 祝明桥, 张明亮, 黄曙
2020, 50(3): 76-8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3
摘要:
板肋形式是影响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弯曲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板肋形式对叠合板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一块T形肋底板叠合板试件与四块矩形肋底板叠合板试件的弯曲疲劳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板肋形式和疲劳荷载幅值对叠合板疲劳损伤程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其破坏形态、裂缝分布规律、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相同板肋形式随着疲劳荷载幅值增大,会导致明显的疲劳弯曲刚度退化,并且疲劳损伤也会显著增加,但叠合面疲劳损伤较小,表明叠合面的存在不会影响叠合板的受力性能,而不同板肋形...
两种建造方式的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性能
欧加加, 杨学兵, 王希珺, 李征
2020, 50(3): 84-87,11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4
摘要:
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结构建造方式主要有平台施工法和连续施工法两种。为研究建造方式对CLT剪力墙抗侧性能的影响,对平台式和连续式的CLT剪力墙进行往复加载试验,对比了不同建造方式下CLT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最大承载力、弹性刚度以及耗能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载位移下,连续式的CLT剪力墙底层连接件的自攻螺钉破坏较平台式CLT剪力墙严重;连续式的CLT剪力墙的整体性和耗能性能较平台式的CLT剪力墙好;两种建造方式的CLT剪力墙的最大承载力主要受底层连接件承载力控制。
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接缝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皓
2020, 50(3): 88-9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5
摘要:
为了分析节段式桥墩接缝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节段式桥墩受力性能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接缝承载能力的轴压力、配箍率、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应力及砂浆层强度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较为满意地反映出节段式桥墩在压弯剪耦合作用下不同阶段的受力特点;当设计轴压比由13%增大到33%时,普通钢筋配筋桥墩接缝承载力提高40.3%,钢绞线配筋桥墩接缝承载力提高17.8%;增大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可以较小程度地增大接缝承载力;当砂浆层强度等级由C80降低到C40时,接缝承载力降...
基于Hansbo渗流的理想砂井地基径向弹黏塑性固结分析
刘忠玉, 李庆铠, 朱新牧, 夏洋洋
2020, 50(3): 96-101,108.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6
摘要:
传统砂井固结理论没有考虑软黏土显著的流变特性以及渗流的非Darcy特性,常常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为进一步探究软黏土地区的砂井固结机理,通过引入考虑时间效应的统一硬化(UH)本构模型以及Hansbo渗流模型分别描述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渗流的非Darcy特性,在不考虑井阻和涂抹效应的情况下,对Barron自由应变假定下的砂井固结方程进行改进,并给出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求解格式。与Berry的显式数值解的对比表明该算法是有效性的。据此对土体黏滞性以及Hansbo渗流参数对砂井非线性固结过程的影响进...
钉形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
杨涛, 盛志成, 王恒栋
2020, 50(3): 102-108.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7
摘要:
钉形搅拌桩是具有扩大头的新型水泥土桩。基于等竖向应变假设,推导出瞬时荷载下端承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固结方程,基于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固结解析解。然后,将复合地基固结度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比较,评价解析解的计算精度。最后,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钉形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结果表明:钉形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桩的压缩模量、扩大头下部水泥桩的置换率和它周围土体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加扩大头的直径,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之小幅减小。扩大头的长度不到桩长的一半...
冻融循环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力学性质研究
徐丽娜, 牛雷, 张颖, 王军
2020, 50(3): 109-11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8
摘要:
冻融循环作用是影响纤维水泥土微观结构和强度的主要因素。通过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养护时间、纤维长度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水泥土的强度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加入纤维的水泥土强度有所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水泥土表面开始产生裂纹,没有添加纤维的水泥土在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表面出现裂纹,经过6次冻融循环后,裂纹贯通并碎裂,而添加纤维的水泥土在经过6次冻融循环后,表面才出现裂纹。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纤维水泥土的强度有所下降,...
钢绞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锚固长度研究
轩帅飞, 郑辉, 梁雪娇
2020, 50(3): 114-118,146. doi: 10.13204/j.gyjz202003019
摘要:
通过12组(36个)钢绞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黏性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重点分析劈裂滑移破坏型试件在全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及作用机理,并探讨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等参数对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保护层厚度为两倍钢绞线直径时的极限黏结强度与锚固长度的计算式。分析表明:钢绞线与UHPC之间黏结破坏时的裂纹数量和裂纹宽度明显较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小;加入钢纤维可以遏制裂纹发展,提高劈裂强度;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增加时极限荷载也增加,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法得到了钢绞线在UHPC中的临界锚固计...
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特性及其与孔结构的关系
郭秋生
2020, 50(3): 119-12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0
摘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毛细吸水特性,研究了不同混凝土种类、钢纤维掺量、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溶液吸入量的影响,给出了毛细吸水系数,分析了孔结构与毛细吸水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土(损伤与未损伤)15~180 min和180~480 min两阶段溶液吸入量均与t1/2呈线性关系;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毛细吸水系数远小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C的溶液吸入量和第一阶段毛细吸水系数均增大;未水化胶凝材料再水化作用影响下,水中养护UHPC的720 d溶液吸入量略大于自然...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叶庆阳, 薛聪聪, 余敏, 吴明洋
2020, 50(3): 124-130,141.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1
摘要:
目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配合比研究多集中在不含粗骨料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上,而在RPC中掺入粗骨料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但是关于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配合比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原材料、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三方面为影响因素,对UHPC发展应用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依此给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UHPC配合比设计,考虑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并简化了养护工艺,制作了38组(共计114个) UHPC立方体试块,研究了水胶比、硅灰掺量、钢纤维掺量、粗骨料掺量以及养护条件等对UH...
干挂饰面石材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刘军进, 童云球, 赵羽习, 严凡, 李建辉, 王超, 李滇
2020, 50(3): 131-13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2
摘要:
以目前石材幕墙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干挂饰面石材为代表,通过试验研究不相同吸水率下的花岗岩、石灰石以及砂岩经过不同的防护处理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压缩强度以及弯曲强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进行防护处理可以提升石材的抗冻性能。同时通过开展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对这三类石材的抗冻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绘出了抗冻系数与冻融次数的拟合关系曲线,得到了抗冻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衰减规律并预测了这三类常用石材冻融破坏的最少冻融次数。
鳞片改性对混凝土细观抗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文枭, 杨勇新, 邹经, 董世成, 刘祥, 李家兴, 李彪, 赵进阶
2020, 50(3): 136-141.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3
摘要:
工程中常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方法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鳞片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微米级材料,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不同掺量、不同规格的玻璃鳞片、玄武岩鳞片,进行6组混凝土平板试验、6组混凝土抗折强度测试及6组声发射测试试验,研究鳞片改性后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硬化后力学性能以及断裂过程中裂缝发展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鳞片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开裂面积,提升抗折强度,且主要提高了混凝土中微米级细观抗裂能力。
新型阵列式组合模架足尺稳定性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石开荣, 林金龙, 许洁槟, 姜正荣, 孙晖, 陈炬, 林林
2020, 50(3): 142-146.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4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阵列式组合模架体系,其由阵列式铝框、可调钢管支撑、水平杆及塑料平板模板组成。通过选取一单跨四柱框架单元,对该模架体系进行了足尺抗倾覆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模板架体结构保持稳定且表现出良好的侧向刚度,其与梁、柱模板协同工作下能满足整体抗倾覆稳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试验架体结构建立考虑节点半刚性的三维分析模型,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分析,并与试验对比得出:有限元结果与试验数据总体较为一致,说明建模和分析方法与实际试验模架结构受力基本相符;构件...
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复合保温围护墙板的应用
李伟男, 杨潇, 王月栋, 尚仁杰, 桂宇飞, 侯兆新
2020, 50(3): 147-150,123.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5
摘要:
结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实例,研究了装配式外围护墙板的性能。对比了6种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并选定ALC+岩棉复合箱型"三明治"墙板进行工程应用。对ALC复合墙板进行了加载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的力学性能要求,在计算式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基于试验确定墙板抗力设计值。对该墙板进行了工程应用,安装效果良好。
综述
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回顾、思考与启示
孟璠磊, 齐超杰
2020, 50(3): 151-15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6
摘要:
长期以来,北京在工业遗产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过去十余年时间里,工业遗存的开发与利用如火如荼,其经验、特色以及不足之处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当前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分析北京取得的经验与呈现出的特色,以期能够为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提出绵薄建议。
现代钢结构
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门亦昂, 王新武, 余永强, 时强
2020, 50(3): 156-159,135.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7
摘要:
针对两个不同厚度T型钢连接件连接的梁柱中跨半刚性节点,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其螺栓预紧力变化规律、滞回性能和刚度退化。结果表明:在低周往复加载过程中,柱上的螺栓预拉力衰减较梁上螺栓的慢;T型钢厚度的增加,可提高节点的强度、刚度以及耗能性能,表明适当增加连接件厚度可以提高这类节点的抗震性能。
复材结构
玻璃纤维复材筋与玄武岩纤维复材布约束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王言磊, 王密锋, 张学, 许清风
2020, 50(3): 160-166.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8
摘要:
通过对36个拉拔试件进行试验,对玻璃纤维复材(GFRP)筋与玄武岩纤维复材(BFRP)侧向约束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变量包括4种BFRP侧向约束层数(0,1,2,3层)和3种混凝土强度(40.6,44.2,52.7 MPa)。试验结果表明:BFRP侧向约束混凝土可使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由脆性的劈裂破坏转变为延性的拔出破坏;BFRP侧向约束可显著提升GFRP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较于无约束试件,3种混凝土强度下,1层、2层和3层BFRP约束试件的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25%~35%、42%~...
纤维增强复材混合芯层夹芯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罗熠民, 郑毅, 李荣
2020, 50(3): 167-171,166. doi: 10.13204/j.gyjz202003029
摘要:
纤维增强复材(FRP)夹芯体系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使用混合芯层体系来制造性能更优的夹芯复合材料。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备了腹板-酚醛泡沫混合芯层的纤维增强复材夹芯板玻璃纤维(GFRP)。对3种不同芯层配置的试件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纤维增强复材夹芯板的弯曲性能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模式可分为腹板与面层剥离破坏和腹板屈曲破坏;增加中部纵向腹板能提高板件的抗弯承载力;增加横向腹板能降低板件的损坏程度。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的共同影响,分析了板的跨中...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性能及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李可, 喻鹏, 刘伟康, 王新玲
2020, 50(3): 172-177. doi: 10.13204/j.gyjz202003030
摘要:
通过对5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棱柱体试件及1组水泥砂浆基体试件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掺量、水胶比对ECC棱柱体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ECC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PVA纤维体积掺量的变化对ECC棱柱体抗压强度影响不大;ECC棱柱体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降低而增大;ECC棱柱体弹性模量随其抗压强度提高而逐渐增大;PVA纤维体积掺量、水胶比对ECC棱柱体泊松比影响不大,且试验得到ECC棱柱体泊松比平均值为0.27。根据对ECC受压应力-应变试验全曲线进...
BIM技术与应用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逆向建模实现方法及应用
姚习红, 周业梅, 加松, 赵玮
2020, 50(3): 178-181,189. doi: 10.13204/j.gyjz202003031
摘要:
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建模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各领域。但是三维激光扫描属测量领域,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属建筑领域,如何跨界,将两类信息技术无缝对接,值得建筑信息模型工作者探究。现以建筑行业常用建模软件3ds Max、Rhino、Revit、SketchUp为对象,针对逆向建模的关键环节,探究逆向建模实现方法。同时以逆向建成的建筑信息模型特征和使用要求,探究几种逆向建模方法的应用,为BIM工程师提供参考。基于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建模实现方法,既解决从测量专业软件到建筑建模软件的跨...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紫禁城古建筑烫样研究
周乾
2020, 50(3): 182-189. doi: 10.13204/j.gyjz202003032
摘要:
烫样是指我国清代建筑立体模型。紫禁城古建筑的烫样一般用于建筑施工前呈送给皇帝御览。烫样可显示出清代建筑的外观、分层构造、装饰、色彩等较为全面的建筑信息。延禧宫烫样表明现存灵沼轩建筑特征在清代时期与紫禁城其他建筑风格高度相似。紫禁城古建筑烫样制作大都源于样式雷家族,他们七代人为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宝贵的实物资料。烫样的科学价值在于制作简单、装拆方便、反映建筑信息准确。烫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提供了清代建筑发展的宝贵史料,并表现出浓厚的清代宫廷建筑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