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炭之都,石化之城”而闻名世界的辽宁省抚顺市拥有深厚的工业文明。“一五”时期,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苏联援助我国建设“156”个项目中有8个重点项目落户抚顺。在此基础上,抚顺工业企业在国家重点投资下迅速发展,为共和国工业创造出多个第一,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吨煤、第一桶由母页岩炼制的煤油、冶炼出第一吨特殊钢和铝、第一台挖掘机等,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作为抚顺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者应得到有效保护,使抚顺工业文明得以传承[1]。
抚顺电铁于1904 年10 月修建完成,是中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客货混行的轻轨交通,开创了中国轻轨交通发展的先河。1914 年,电铁线路实现电气化改造,并引进两辆电动客车,抚顺电铁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铁”。电铁运行使用中国最早的动车组车体,采用自动化信号系统。在1960 年之前,抚顺电铁一直是亚洲唯一一条标准轨电气化铁路[2]。
日俄战争爆发后,抚顺电铁使用权交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接管。“满铁”为方便掠夺抚顺矿产资源,开始扩建改进抚顺原有轨道交通系统,并将原来的窄轨距(1 067 mm)改用国际标准轨距(1 435 mm)。当时抚顺作为满铁最大的附属地,成为日本侵略占领亚洲建设唯一的轨道交通试验场。抚顺电铁拥有中国最早的机电设备制造厂、机车检修中心、电铁机械制造厂、运输部铁道器材厂等相关配套产业。当时抚顺电铁的建造技术在国内相当成熟,建国后,抚顺电铁部门曾多次承担全国各地城市及矿山的电气化铁路援建工程,这也使抚顺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源地(图1)。
图1 早期正在运行的抚顺电铁
Fig.1 The running Fushun Electric Railway Line in the early stage
1948年10月抚顺解放后,抚顺电铁成为抚顺市内主要客运通勤交通。到1985年,其客运量高达5 600万人,日均客运量15.3万人。每日早晚上下班的通勤高峰时段,每3 min就要从矿务局枢纽站发出两列对开列车,在线乘客数达8 万之多。抚顺电铁承载着老一代抚顺人民的情感与记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近些年,随着国家体制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自然资源枯竭,抚顺市内工业企业经历了产业退二进三转型发展、产业重组、工厂搬迁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使抚顺市大量的工矿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等状态,厂区内众多车间、仓库、构筑物等工业厂房设备逐渐被废弃闲置或拆除,曾经为这些厂矿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抚顺电铁同样面临不可逆转的闲置、废弃和破坏。2009年7月,抚顺矿业集团宣布对外客运停运,历经百年的抚顺电铁客运交通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今抚顺电铁线路处于无人看管、废弃闲置状态(图2),但整条电铁线路保留完好,依然可见完整轨枕以及碎石路碴,两侧为其提供动力的架空式接触电网目前也保存完好(图3)。电铁两侧种有高大的乔木和灌木,景观资源丰富,日常会有附近居民沿电铁休闲散步。
1—抚顺钢厂; 2—西舍场; 3—抚顺铝厂; 4—石油三厂; 5—石油一厂; 6—西露天矿; 7—抚顺发电厂; 8—矿物局总医院; 9—胜利矿; 10—机修厂分厂; 11—东露天矿; 12—老虎台矿; 13—龙凤矿井; 14—石油二厂。
电铁主线; 工业遗产; 其他类景观; 电铁支线; 自然类景观。
图2 抚顺电铁线路现状空间分布
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ushun Electric Railway Line
图3 抚顺电铁沿线现状
Fig.3 Photo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long Fushun Electric Railway
抚顺电铁作为大型线性工业遗产,对抚顺乃至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根据抚顺电铁重要的价值和现状特征,可通过三条途径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1)将27.5 km电铁主线改造成现代有轨线路,重塑电铁主线轨道交通功能属性,助力现代城市交通发展;2)将电铁支线改造成为观光小火车线路,串联周边工业遗产景观,带动抚顺市工业旅游发展;3)对电铁沿线周边三个重要的节点空间,即抚顺铝厂、西露天矿及电铁机修厂分厂分别进行更新改造,织补城市空间,助推城市活力提升(图4)。
3.1.1 将电铁主线改造成现代有轨电车
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下,辽宁省政府提出“沈抚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两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是“沈抚同城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沈阳与抚顺两市中心区距离仅45 km,而当前沈阳市有轨电车5号线从奥体中心站仅到达沈抚新城站,尚未到达抚顺中心区。
图4 抚顺电铁沿线总体改造策略
Fig.4 Overal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long Fushun Electric Railway
而抚顺电铁主线即中心城区段以矿务局站为中心,西起丹东路西段,东到东洲区政府,电铁线路整体呈东西向带状连通,横贯抚顺市望花区、新抚区以及东洲区三个行政区,电铁线路总长27.5 km,将这段电铁恢复原有的轨道交通功能,正好可以连接到即将修建的沈阳电车5号线的终点,这样就可以使沈阳与抚顺之间形成连贯的有轨电车线路,助推电铁改造,促进沈抚两市一体化发展(图5)。
图5 电铁主线改造现代有轨电车示意 km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tram of electric railway main line
另外,伴随着抚顺未来经济及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段电铁的改造可缓解抚顺市内公交系统运输压力。建成的现代有轨电车客运效率将远超公交汽车,并且电车运行速度快、乘坐舒适度高,将极大改善居民日常出行效率[3]。
3.1.2 电铁主线道路横断面改造设计
依据电铁主线两侧道路宽度及实际畅通程度,对有轨电车所在路段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4]。采用有轨电车与机动车道相结合的侧式站台路中布置方式(图6),两侧设置慢行系统及路侧带,打造抚顺中心城区交通生态景观廊道。改造后的现代有轨电车与沈阳有轨电车5号线紧密衔接,方便两地居民出行。
图6 电铁改造线路道路横断面设计 m
Fig.6 Design of road cross section of electric railway line
3.1.3 电铁主线运行车辆的选型
车辆采用现代有轨机车,轨距1 435 mm,最高运行速度80 km/h。车体钢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的轻量化整体承载焊接结构,运行起来更轻盈,运行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车体外观颜色沿用停运前电铁客车主色系灰白色,同时在车体外部设计张贴有抚顺特色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漫画海报,起到动态宣传的效果。车体内部装修以简洁明快为主,乘客透过视野开阔的车窗可以欣赏沿途城市特色工业风貌,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愉悦心情的效果。
3.2.1 支线改造成旅游小火车观光带
沿电铁支线两侧分布大量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且部分工业遗产已作为工业旅游初具规模,如西露天矿已入选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此外,还有东露天矿、龙凤矿井、老虎台矿和石油二厂等工业遗产具有工业旅游的开发价值,故可将支线改造成小火车观光带,沿线开发工业旅游景点,共同构建抚顺特色工业旅游路线。同时加强与劳动公园、新屯公园等周围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建立空间上的联系,增强游客观光体验内容的多样性[5-6]。
抚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坐拥深厚的工业文明,开发工业旅游将成为抚顺市旅游发展的特色主打品牌之一,改造后的电铁线路作为工业旅游的特色交通工具,在承担客运功能的同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7]。
3.2.2 观光小火车沿线景点布局
观光小火车车体采用经过更新改造的电铁客车车体,小火车沿途经过的主要景点依次有:劳动公园、东露天矿坑公园、万新西山、新屯公园、老虎台矿遗址、龙凤矿遗址、石油二厂。劳动公园作为抚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乘小火车可欣赏园内山水景观;东露天矿坑公园作为抚顺第二大露天矿坑遗址,游客在车内可观看深不见底的矿坑景观;万新西山和新屯公园作为原生态自然景观,游客乘车可欣赏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老虎台矿遗址和龙凤矿遗址分别是两个不同时期修建的煤矿矿井,小火车途经时可组织游客学习了解采矿流程及开展井下探秘游等探险活动;石油二厂作为抚顺三大制油厂之一,乘小火车途经时可参观大型制油设备及石油工厂风貌。最终依托观光小火车沿线景点资源,打造一条“煤都”文化游为主题的抚顺特色一日游路线。
3.3.1 沿线抚顺铝厂改造成为城市商业组团
抚顺作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电铁沿线聚集了大片闲置的工业企业,出于工业区与周围居住功能分区的考虑,这些企业建厂时被清楚划定在住区外。加之厂区与周围住区交通联系的不便,使得周边住区居民对这些“孤岛”区域认知度较低,厂区更新再利用价值一直被忽略[8]。
抚顺铝厂位于望花区鞍山路东段,厂区占地面积79万m2,周边分布不同规模住区高达28个,而住区周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通过改造将铝厂内外道路交通建立联系,同时设立有轨电车站点,将人流引入;对铝厂生产车间通过改造设计成为综合商业百货大厦,满足周边居民购物需求;部分仓库改造成为娱乐中心,如引入健身房、电影院等活动场所;将原铝厂机关楼改造成为创意办公场所,引入微小企业。同时加强周围工业景观格局的营造,吸引更多民众来此休闲娱乐(图7)。
1—有轨电车入口站点; 2—游憩公园; 3—综合商业; 4—娱乐中心;5—创意办公; 6—特色餐饮; 7—广场; 8—景观连廊。
图7 抚顺铝厂局部改造平面
Fig.7 Plan of internal reconstruction of Fushun Aluminum Works
铝厂厂区内建筑结构以高大单一为主,有利于建筑空间的改造再利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9]。改造模式主要通过局部保留这三种模式进行厂房的改造再利用:修缮复原,再现原貌;缝合更新,衔接历史;片段改造(图8)。通过对铝厂道路、厂房和景观环境的更新改造,将封闭的厂区改造成为公共的开敞空间,将周边潜在人流吸引至此,形成抚顺新的商业核心据点,从而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10]。
a—修缮复原,再现原貌; b—缝合更新,街接历史;c—片段改造,局部保留。
图8 电铁沿线厂房改造模式
Fig.8 Transformation mode of workshop along electric railway
3.3.2 沿线西露天矿遗址公园改造策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誉为我国“煤都”称号的抚顺市,煤炭开采开创了抚顺工业历史的先河,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机械、电力、石油、电铁交通等行业随之兴起。2018年1月,西露天矿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西露天矿曾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坑,矿坑东西长约6.6 km,南北宽约2.2 km,垂直最深处达424 m。
西露天矿将改造成露天矿坑遗址公园。在其改造前期需要对矿坑内的煤灰、废矸石进行清理,对矿坑四周护坡进行修缮加固,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中期对矿坑坡面进行加土堆肥,种植适宜生长的草本植物或藤类植物,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图9)。
图9 西露天矿遗址公园轴测图
Fig.9 Axonometric map of West Open Pit Site Park
1—有轨电车站点; 2—观景台; 3—缆车起点; 4—玻璃栈道; 5—缆车终点; 6—护坡; 7—西露天煤炭展示馆。
图10 西露天矿坑公园改造平面
Fig.10 Plan of internal reconstruction of West Open Pit Park
后期对矿坑开展更新改造设计(图10)。矿坑入口设立有轨电车站点,方便民众游览,并在入口广场处设立矿坑观景台、大型浮雕墙和主题雕塑;沿矿坑四周设立玻璃栈道,供游客观赏;依托矿坑垂直高差(424 m),设立观光缆车索道;沿矿坑建立矿坑展示馆,用于展现矿坑历史、露天开采技术、煤矿开采场景;矿坑局部展现西露天矿地质结构,包括地层结构、煤矿分布、褶皱与断层等。通过有效展示矿车、钻机、电镐等采矿设备,展现独具特色的“煤都”工业文化[11]。
3.3.3 沿线电铁主题文化公园改造策略
为增强抚顺老一代矿区职工对电铁交通的情感依托,选取抚矿电铁机修厂分厂及其周边全长3.3 km作为电铁更新改造示范段,线路东起略阳街,东至海新路,改造总面积约占0.46 km2。沿线打造电铁主题文化公园,辐射周围片区(图11)。
图11 电铁更新改造示范段局部透视
Fig.11 Local perspective of electric railway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section for demonstration
重塑电铁线性空间,并对电铁机修厂分厂进行提升改造作为电铁主题文化公园,唤醒民众对城市的历史记忆(图12)。电铁沿线加以铺装、配置低矮灌木,设置慢行文化步道;将机修厂车库改造建设成电铁机车展馆,并运用影音、图片的方式向民众展示电铁发展历程、先进建造技术;电铁沿线将废弃闲置的车头与车厢在保留特色的前提下,改造成阅读室、特色商铺、冷饮店等,这样既增加人气,又对机车实现有效保护再利用[12]。
1—电铁机车展馆; 2—有轨电车线路; 3—观景通廊; 4—慢行步道; 5—健身馆; 6—水塔; 7—咖啡厅; 8—商铺。
图12 电铁主题文化公园平面
Fig.12 Plan of electric railway theme culture park
抚顺电铁作为抚顺特有的线性文化遗产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通过对电铁沿线空间的改造再利用,将激活电铁轨道交通功能属性,促进沈阳和抚顺两市一体化发展,使抚顺民众日常出行更加便利。改造建成的旅游观光小火车线路将促进抚顺工业旅游发展,同时整条电铁线路的改造将带动沿线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期待抚顺电铁成功的改造再利用,为今后抚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1] 王学勇,张永超.基于城市文脉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生研究[J].工业建筑,2017,47(12):57-60.
[2] 李成志.中国最早的城市轻轨:抚顺电铁[J].当代化工,2009(6):65-69.
[3] 马强.铁路转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以西班牙的经验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7(3):79-84.
[4] 吴新宇, 蒋乐其.将废弃铁线路辟为城市快速交通通道:以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义乌移线为例[J].规划师,2005(12):43-46.
[5] 吴博.城市废弃铁路再利用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6] 王建国,杨俊宴.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索: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案例[J].城市规划,2017,41(8):65-74.
[7] 王彩军.沈阳市铁路废弃地再生空间设计途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8] 董一平,侯斌超.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拓展:铁路遗产保护回顾[J].新建筑,2012(2):22-27.
[9] 刘伯英,李匡.首钢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与改造设计[J].建筑学报,2012(1):30-35.
[10] 栾景亮.大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北京焦化厂旧址为例[J].中国园林,2016(6):67-71.
[11] 蒲培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遗产价值再塑:以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片区改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2):94-100.
[12] 胡燕,张勃.铁路遗产的改造原则和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5,45(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