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视角下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研究

刘文焕 贾晓浒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旧工业构筑物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于记录工业文明、增加城市活力具有重大意义。从使用者体验视角出发,针对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采用的景观体验、文化体验、空间体验三种体验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方面,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改造再利用策略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体验;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

建筑和城市设计,就是设计生活,设计体验[1]。当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人在特定场景中的体验感受,使人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从而对场所要传达的信息有更深的认识。从2005年的日本爱知县世博会上的体验式科技展陈空间设计,到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体验设计,关注人对整个场景的体验感受,从而让设计所要传递的信息能使参观者更易于理解,也让设计本身更加深刻。

目前关注使用者感受的体验设计,已逐渐渗透到建筑、景观、规划的各个领域[2]。旧工业构筑物不仅是工业文明的承载者,更是工业文明的见证者。从使用者的体验视角思考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的策略,有助于人们对工业遗产的深入了解,拓宽其改造再利用途径。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体 验

“体验”最早出自宋代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其中的“讲论自是讲论,须是将来自体验”,突出讲论须来自亲身经历,来自自己的实地领会[3]

《辞典》修订版中,对“体验”的解释是:身临其境以获得确切的感受和体会。它强调了人的参与性,以及主体的心理感受。即体验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关注[4]。过渡到设计上,即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使用者的自身体验出发,做到让设计真正服务于使用者。

从体验视角出发的在建筑领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盛的成果。1957年,丹麦建筑师E·S·拉姆莱森的《建筑体验》中论述了建筑各要素对于建筑创作的关系,提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建筑[5]。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建筑现象学,对建筑与空间体验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场所精神”更加注重从使用者的角度来阐述“存在空间”的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体验是从使用者本身出发的思考,对于不同的体验者,因个体本身知识结构的差异,体验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正是这种由使用者亲身体验得到不同的感受与理解,往往会赋予设计本身更加深刻的意义。

1.2 工业构筑物

工业构筑物一般是指工业生产中一些辅助的生产设施、设备等,人们并不直接在其内部从事生产。由于生产需求不同,与工业建筑相比,工业构筑物形态更加多样化,其空间以及构造也更为复杂(图1)。

a—山西大同煤气厂构架;b—山西大同煤气厂储气罐;c—北京798艺术区管道;d—北京798艺术区轨道;e—山西大同煤气厂直立炉;f—山西大同煤气厂瞭望塔。
图1 工业构筑物
Fig.1 Industrial structures

因为工业构筑物的种类以及用途较多,一般按承重与否来划分:工业构架,工业设备和工业设施。工业构架主要用于设备的支撑,如架空的栈道、输送管道的构架等,以方便生产的进行。工业设备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的输送管道、起重设备等机械设备。工业设施主要指冷却塔、筒仓等辅助设施。工业构架与工业设备多组合出现,而工业设施多为独立构筑物,大部分有一定的空间围合,这也为其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6]

2 工业构筑物特征分析

工业构筑物主要是为辅助工业生产而建,与工业建筑相比,具有较独特的特征[7]

2.1 造型的多样性

与工业建筑相比,根据工业生产各个流程以及工艺复杂情况的不同,工业构筑物的造型较为多样。如为满足生产运输需求的管道、传送带等线性构筑物;为满足储存需求的储气罐、水塔等筒状构筑物等。

2.2 造型的独特性

因工业生产需求的特殊性,工业构筑物内部构造以及外形也较为独特。如圆柱形筒仓、曲线形水塔、高耸的烟囱等。

2.3 改造的丰富性

工业构筑物的造型多样且较为独特,与工业建筑相比,具有较为丰富的改造可能。

3 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的体验形式

结合旧工业构筑物本身的特点,在改造再利用时,选择合适的体验形式,能带给体验者更为丰富和独特的体验感受。目前旧工业构筑物改造中比较常见的有景观体验、文化体验和空间体验三种形式。

3.1 景观体验

城市景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对城市的亲密度。那些有意义,且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成为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坐标点。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提出了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8]。旧工业构筑物因其构造及外观的特殊性,通过加固以及更新等处理后,可将其改造为城市景观。因旧工业构筑物特征明显且特殊,它们就自然地成为城市中一个地标性物体,甚至成为城市中最具特色的区域,为城市增添了无限活力。

随着城市更新与发展的演进,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中会遗留较大一批工业遗产。旧工业构筑物的景观改造,将曾经的工业文明转化为现代城市中景观装置而存在,带给了人们别样的景观体验,同时加深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度。如上海南市发电厂的改造中,原本矗立在黄浦江边高达165 m的烟囱,经改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温度计”。夜幕降临,巨大的“温度计”开始“工作”,成为城市中一个独特的标志物(图2);中山岐江公园里的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生,对于城市景观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游客带来了较好的景观体验。琥珀水塔是在原工业构筑物外围包裹一层玻璃幕,内置灯光进行照明处理。晚上华灯初上,原来粗犷的工业构筑物宛如一件精美的琥珀,构筑物在玻璃幕中若隐若现,成为了公园内的一大亮点(图3);南通油脂厂内露天酸处理场地上遗留的混凝土酸液处理水池,经过修复,被改造成了景观花池。天气转暖的时节,这里的花朵次第开放,原来的工业生产设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9](图4)。

图2 上海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的“温度计”
Fig.2 Thermometer reconstructed from chimney in Shanghai Nanshi Power Plant

图3 岐江公园琥珀水塔改造现状
Fig.3 Current situation of Amber Water Tower in Qijiang Park

图4 南通油脂厂酸液处理水池改造
Fig.4 The acid treatment pool in Nantong Oils Plant

3.2 文化体验

工业时代,生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使得它们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不应该被遗忘。对旧工业构筑物进行改造再利用时,应对其文化特征进行说明,将历史背景、工作流程、使用方式等内容进行展示,增强人们的文化体验。

以20世纪初德国人设计建造的糖化大楼为原址建成的中国青岛啤酒博物馆,在展览时,利用曾经生产用的老建筑、生产设备和设施展示过去的生产状况,并通过场景复原,展示啤酒的生产流程,通过对啤酒文化的不同体验,让人们在参观中对青岛啤酒的生产有更深的认识(图5)。

图5 中国青岛啤酒博物馆
Fig.5 The Qingdao Beer Museum,China

铁路遗产是旧工业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铁路遗产的再利用,结合不同的铁路遗产特点,采取了不同的保护再利用措施,铁路博物馆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形式。铁路博物馆内除了保留和收藏了大量铁路设施、设备外,还开展与铁路有关的各项体验,向游客介绍关于铁路方面的科普知识。如美国加州铁路博物馆为让儿童更好地体验铁路文化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意开辟出专区,为孩子提供相关模型和轨道进行体验。除了铁路文化的普及,有的铁路博物馆积极开展动态展示项目,让游客亲自乘坐,去更深刻地感受工业时代的文化(图6)。

图6 美国加州铁路博物馆
Fig.6 The California Railway Museum,USA

3.3 空间体验

对于水塔、筒仓、高炉等具有空间围合特征的工业构筑物,在改造再利用时,应结合其空间特点,制定出合适的保护与再生方案,在满足改造要求的同时,使进入其内部的人们对旧工业构筑物的空间特征有更为直接而清晰的感受。空间特征是旧工业构筑物本身较为本质的一个特点,增加人们的空间体验,从更基础的层面去体察与设计,能使人们对旧工业构筑物本身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使旧的工业遗产回归到城市发展中去。

如上海民生码头筒仓改造项目中,室内一层展厅部分保留了原来离地面仅10 m的圆锥形钢漏斗,加上长而密集的方柱,形成了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展览空间。与其他展场不同,这个空间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工业气息的艺术品。人们在此观展,一方面是观看展出的艺术品,一方面也可从保留的构筑物中感受工业时代的文明气息,空间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很多游客正是因为空间本身的特色而前来参观的(图7)。室内运输坡道的保留,使人们走上坡道,俯视整个空间,也使室内参观者在行进中获得了很好的空间体验(图8)。

图7 上海民生码头筒仓保留漏斗
Fig.7 The reserved funnels in the silos of Shanghai Minsheng Quay

图8 上海民生码头筒仓保留坡道
Fig.8 The reserved ramp of Shanghai Minsheng Quay

上海南市发电厂的烟囱改造,在内部增设螺旋型展廊,作为艺术馆博物馆主题展示空间的延续,这个底部只有16.8 m的筒体构筑物,成为所有展厅中最具仪式感的展览空间。改造后的烟囱不仅成为了整个世博园区的制高点,而且集展览、游玩与体验于一身,为这片区域增添了无限趣味和活力。有趣的是,在前期设计中,由于其特殊性,烟囱并未在改造范围之列,然而,恰恰其特殊性,成就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独特空间。

4 体验视角下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策略

4.1 尊重本体,突出特征

旧工业构筑物本身是改造再利用的基本物质基础。在适当保留有价值的构筑物的基础上,尽量尊重构筑物原有本体,以保存原有基本特征。旧工业构筑物的独特性与唯一性使其在工业遗产中独树一帜,改造时应根据旧工业构筑物的突出特点采取合适的改造策略,注重构筑物与场地的关系,以突出其原有特征,创造出有特色、有意义的构筑物改造项目。

首钢筒仓改造的项目中,为满足新的功能与空间需求,在结构改造的过程中,在其内部新增了钢结构框架体系,同时与原有筒壁共同起支撑作用,这样既保证了筒仓原有基本形态,又实现了空间的再利用(图9);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改造中,内部烟囱保持原有基本形态,成为整个陶溪川片区的景观标志物,依靠其建设的小广场成为人们文艺表演与聚会的绝佳场地,广场上的参观者上演着现代生活的故事,为园区增添了无限活力(图10)。

图9 北京首钢筒仓改造
Fig.9 The silos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eijing Shougang Site

图10 江西陶溪川文化创意产业园烟囱
Fig.10 The chimney of Taoxichu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Jiangxi

4.2 还原历史,体现真实

对于遗产“真实性”的要求,世界遗产登陆标准中明确规定,人们不能重建或者恢复已经被记录的世界遗产,也不能通过对历史的臆断进行复制。旧工业构筑物在改造再生的同时,对于与构筑物有关的文献资料、工艺流程、场地环境等也应给予关注,尽可能全面地去展现其历史概况,将旧工业构筑物以更加真实的姿态展现于现代生活中,从而增强人们体验的真实性,增加对历史的认识。

在一向重视历史真实性的博物馆建设中,由旧工业遗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对旧工业构筑物做了较好的保护。这种露天的博物馆形式,不仅对工业构筑物物质实体进行保护,同时也对相关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统进行保护,为参观者提供互动与体验的场所,开辟新的城市公共空间,让人们在观看有形遗产的同时,也对无形遗产——工业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从而对那些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世界著名的工业遗产景观——英国什罗普郡的铁桥峡即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铁桥峡谷工业遗址内汇集了大量的工业构筑物。这片区域作为工业遗址公园开发后,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修复,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成为人们体验历史和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之一(图11)。

图11 英国铁桥峡谷遗址内铁桥
Fig.11 The iron bridge in Iron Bridge Canyon Ruins,UK

4.3 重塑空间,注重参与

空间重塑使旧工业构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得以承载新的功能,是其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对于有围合空间的工业构筑物,其改造主要是在原有空间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空间的重塑,如沈阳万科水塔改造,这座军工厂里保留的水塔经改造变身为水塔展廊(图12)。建筑师尽量保留原有结构,在尊重其历史价值的前提下将其改为博物馆,同时提供给社区居民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从而使这座旧水塔参与到现代的城市生活中,赋予其更多的社会意义。在对空间重新塑造时,注重人的参与,增加游客对工业生活和工业文化的互动,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

图12 沈阳万科水塔
Fig.12 The Vanke Water Tower,Shenyang

而对于铁路、烧结处等无围合空间的旧工业构筑物,可结合其本身特点进行周围景观的改造,如美国著名的高线公园,不同于其他建设的花园景观,高线铁路公园前身是铁路货运专用线,后来经各方努力,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空中花园,极大地改善了这片居民的生活质量(图13)。花园内生锈的铁路和铁网等,带给游客原始、粗犷的体验感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图13 美国高线公园
Fig.13 The High Line Park,USA

5 结束语

旧工业构筑物以其独特、多样的造型成为工业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目前旧工业构筑物保护与再生的案例进行剖析,提出从体验的视角去探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和再利用策略,关注人与工业构筑物、城市与工业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参观者或使用者对曾经的工业文明和历史有更深刻的体验感受,对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J].时代建筑,2008(6):32-35.

[2] 吴韬.基于空间体验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28-36.

[3] 江海涛,王巧度,金文妍.用工业水塔的改造及再生[J].工业建筑,2015,45(1):179-183.

[4] 省海洋,柳上晓.工业结构物改造初探:以杭州炼油厂为例[J].华中建筑,2009,27(12):123-126.

[5]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等,译.华夏出版社,2017.

[6] 杨震宇.南通油脂厂工业景观的设计提升研究[C]∥2016年中国第七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545-551.

[7] 唐琦.美国铁路遗产的保护与利用[C]∥2016年中国第七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17:538-544.

[8] 黄磊,彭义,魏春雨.“体验”视角下都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环境意象重构[J].建筑学报,2014(增刊2):143-147.

[9] 吕建昌.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C]∥2016年中国第七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17:337-347.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AND REUSE OF OLD INDUSTRIAL STRUC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LIU Wenhuan JIA Xiaohu

(Architecture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reen Buildings,Hohhot 010051,China)

AbstractOld industrial structur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heritage,and their reconstruction and reus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cording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ing urban vit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experience,the paper analyzed three kinds of experience forms that were common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old industrial structures,including landscape experience,cultural experience,and space experience,and proposed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use strategies for the old industrial struc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so as to provide some new thinking.

Keywordsexperience;old industrial structures;reconstruction and reuse

DOI:10.13204/j.gyjz202003011

第一作者:刘文焕,女,199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贾晓浒,gdjiaxiaohu@126.com。

收稿日期:2019-11-10